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班子  拼音:bān zi
1.戏班子,即今之剧团。《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刮刮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
2.妓院的俗称。《续孽海花》第三一回:「老实说,俚笃班子里,有点面子格,倪才认得公堂浪,巡捕房里,上下中三等,倪才兜得转格。」
3.泛指为达到同一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如:「强盗班子」。
《漢語大詞典》:戏班子(戲班子)
见“ 戏班 ”。
分類:戏班子
《國語辭典》:戏班(戲班)  拼音:xì bān
剧团的旧称。如:「这两天庙会迎神,请了戏班在广场上唱戏。」也称为「戏班子」。
《国语辞典》:领导班子(领导班子)  拼音:lǐng dǎo bān zi
大陆地区指核心的决策领导团体。通常由数人组成,负责组织的指挥号令、分配任务、执行考核及检讨督导等。
《国语辞典》:草台班子(草台班子)  拼音:cǎo tái bān zi
大陆地区指演员数少,设备较简的流动戏班。
《國語辭典》:搭班子  拼音:dā bān zi
本指艺人临时参加某个戏班的表演。引申为几个人一起做事。如:「我看你来我们这里搭班子好了,否则独脚戏怎么唱得起来?」
分類:组织
《漢語大詞典》:搭班儿(搭班兒)
谓艺人参加戏班。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论唱,论做,论扮相,她都有下海的资格。可是她宁愿作拿黑杵的票友,而不敢去搭班儿。”亦称“ 搭班子 ”。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三本:“我可再也不上南方去了,她爸爸不是在 上海 搭班子,水土不服,死在南方的么!”
《國語辭典》:南班子  拼音:nán bān zi
北方人称南方来的娼妓为「南班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生性好色,晓得这口袋底是个南班子住家所在,有什么不愿意去的?」
《高级汉语词典》:军班子弟
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
《漢語大詞典》:老班子
(1). 清 代对久于候补者之称。略含敬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
(2).方言。老辈。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今年山乡老虎多,老班子说:‘虎出太平年’,今年的好年成是靠得住的了。” 周立波 《在一个星期天里》:“老班子总是利用园边土角栽一块麻,蓄一蓬粽叶,又在地头地脑栽些桐子树,种点棕树。”
《国语辞典》:把儿(把儿)  拼音:bǎ ér
1.技艺的地方派系。如:「京把儿」、「湖南把儿」。
2.曲艺班子或票房。如:「他入了把儿,唱戏去了。」
3.表示多一点的意思。《西游记》第九一回:「这日把儿那里便得饥!老孙曾五百年不吃饮食哩!」
《國語辭典》:小组(小組)  拼音:xiǎo zǔ
由少数人组成的工作单位,是从干部分派出来的。如:「工作小组」、「小组召集人」。
《國語辭典》:档子班(檔子班)  拼音:dǎng zi bān
1.妓院。《续孽海花》第四九回:「前天兰公爷派了右翼总兵,第一句话就要办口袋底儿的档子班,说是内城地方,不应容留流娼。」
2.旧时称戏班子为「档子班」。《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档子班的女人,叫名头是卖技不卖身的,他偏要同他们动手动脚。」
分類:艺妓班子
《漢語大詞典》:挡子班(擋子班)
旧时女子卖唱的班子。也称“小班”。《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我是 江西 人,七岁上就卖在挡子班里学唱戏。” 张友鹤 注:“挡子班,也称小班,女卖唱的组织。把曲名写在扇子上,请人点唱。所唱的叫做挡调。”《廿载繁华梦》第八回:“原来 李 府上因有了喜事,也在府里唱堂戏。所唱的却是有名的挡子班,那班名叫做双福。”按,挡或作“档”。参见〃R皑Q小班”、“档子班”。
《漢語大詞典》:拧成一股绳
比喻团结一致,汇成一股力量
咱们班子今后真能人和心,马和套,拧成一股绳,不愁生产搞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