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國語辭典》:不理会(不理會)  拼音:bù lǐ huì
不理睬、不去处理。如:「他正专心在看电视,门铃响了他也不理会。」
《國語辭典》:没理会(沒理會)  拼音:méi lǐ huì
理会,明白、懂得、知道。没理会指不明白事理、不懂事。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没理会的先生!待我自家过去。」
分類:明白糊涂
《漢語大詞典》:在理会(在理會)
清 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 明 末遗民 杨来如 在 山东 即墨 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 河北 沧县 尹灵 。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 清 复 明 宗旨。流行于 山东 、 东北 一带。 清 政府曾明令取缔。后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们(指游民无产者)在各处都有秘密组织,如 闽 粤 的‘三合会’…… 直隶 及 东三省 的‘在理会’。”
《國語辭典》:閒理会(閒理會)  拼音:xián lǐ huì
惹是生非、捣蛋。《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生来聪俊,粗知礼义,干事朴实,不好花哄,因此防禦不虑他在外边閒理会。」
《國語辭典》:安理会(安理會)  拼音:ān lǐ huì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简称。参见「安全理事会」条。
《國語辭典》: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會)  拼音:ān quán lǐ shì huì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简称。参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条。
《漢語大詞典》:切理会心(切理會心)
犹切理厌心。 宋 叶适 《太学博士王君墓志铭》:“ 江 淮 士人零落,既闻君讲説,切理会心,坐席皆满。”
《國語辭典》:没做理会处(沒做理會處)  拼音:méi zuò lǐ huì chù
不知如何是好。《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次日早起,将刀插在腰间,没做理会处。欲要去梁家干事,又恐撞不著周得,只杀得老婆也无用,又不了事。」也作「没做道理处」、「没做奈何处」、「没做思量处」。
《漢語大詞典》:没作理会处(没作理會處)
同“没2理会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若论 十三妹 ,自 安太太 以至 安公子 小夫妻、 张老 老夫妻,又那个心里不想报答他,只是没作理会处。”
《國語辭典》:没理会处(沒理會處)  拼音:méi lǐ huì chù
不知如何是好。《水浒传》第二回:「走了这一晚,不遇著一处村坊,那里去投宿是好。正没理会处,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
《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國語辭典》:领略(領略)  拼音:lǐng lüè
1.知道、了解。《红楼梦》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2.品味、欣赏。宋。陆游 弋阳县驿诗:「唤船野渡逢迎雪,携酒溪头领略梅。」《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什么浅草公园、吉野公园,饶源生也都领略一二。」
《國語辭典》:会得(會得)  拼音:huì de
1.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怒。」
2.能理会、懂得。唐。元稹 嘉陵驿诗二首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國語辭典》:管领(管領)  拼音:guǎn lǐng
掌管。《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就数内择有气力的大户充头目,自行管领。」
《國語辭典》:不采  拼音:bù cǎi
不理会。《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宇文绶赶上来叫:『孺人,我归了。』浑家不采,他又说两声,浑家又不采。」也作「不睬」。
《國語辭典》:不采(不採)  拼音:bù cǎi
1.不摘取。如:「在深山中不采不知名的水果吃,以免中毒。」
2.不理会。《北史。卷一四。后妃传下。齐后主皇后穆氏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