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理想  拼音:lǐ xiǎng
1.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和想像。如:「用功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使人满意的、符合希望的。如:「我这次考得不怎么理想,希望下次能改进。」
《国语辞典》:理想国(理想国)  拼音:lǐ xiǎng guó
1.书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以诙谐、生动而有力的文字,在对话与讨论何谓正义的过程中,提出理想的社会应是一个组织严谨的城邦,在此城邦中,人民各有所事而不过问他人,也无政治权力,而治理这个社会的是理性最强的哲人王。
2.泛称理想中的一种最完善的政治组织。
《国语辞典》:新理想主义(新理想主义)  拼音:xīn lǐ xiǎng zhǔ yì
一种欧洲的思想潮流。反对自然主义与机械论的人生观,而特别著重精神生活。表现于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因而产生象徵主义、新浪漫主义等流派;表现于美术,受拉斐尔前派写实主义运动的影响,其浪漫的幻想,甚至包含唯美主义的心情。
《国语辞典》:理想化  拼音:lǐ xiǎng huà
将一切想像成合乎希望的样子。如:「凡事别太理想化,免得与现实相去太远,徒生幻灭的痛苦。」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的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道德和情操;使学生把实现共产主义同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同个人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为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理想
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最终将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是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
《漢語大詞典》:道德理想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
《漢語大詞典》:理想乡(理想鄉)
理想中的美好境界。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 中国 人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
《国语辞典》:理想主义(理想主义)  拼音:lǐ xiǎng zhǔ yì
1.一般通俗用法指人类的生活中,在欲望和快乐之外,于精神上更立崇高的目的,努力求其实现,以达人生真正意义的理论。
2.理想主义有时也是唯心论(Idealism)的另一种翻译,其他译法还包括理念论、观念论,是哲学中对思想、心灵、语言及物质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探讨与观点。
《漢語大詞典》:理想派
按照作者的理想,通过主观想象和虚构以反映现实的文学创作流派。它有浪漫主义成分,但不等于浪漫主义。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由前之说,则理想派小说尚焉;由后之说,则写实派小说尚焉。” 张天翼 《欢迎会》:“我这剧本是理想派,也就是未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