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理解  拼音:lǐ jiě
1.了解、明白事理。《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林光朝传》:「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2.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称为「理解」。
《国语辞典》:不可理解  拼音:bù kě lǐ jiě
无法用常理去判断、接纳。如:「对于这么小的事,生如此大的气,简直不可理解。」
《国语辞典》:病理解剖  拼音:bìng lǐ jiě pǒu
临床医师为了解病因,而对病人所做的解剖。主要目的是根据病人的内脏病理变化,来说明临床症状与机能变化。
《国语辞典》:理解力  拼音:lǐ jiě lì
了解事理的能力。如:「他的理解力很强,一点就通。」
《国语辞典》:前理解  拼音:qián lǐ jiě
指在事情未发生前根据预兆所作的理解。
《漢語大詞典》:肌劈理解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翔实。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经’之学,专门名家,各守师説。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於胸中,然后出而从事於史。” 清 钱谦益 《〈郑圣允诗集〉序》:“﹝ 郑君 ﹞有志於 左氏 、 太史公 、 班固 之书,久之而其学大成,肌劈理解,浸渍演逸,虽通人大儒,未能或之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