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攻玉  拼音:gōng yù
攻,加工。攻玉指琢磨玉石。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漢語大詞典》:敲推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煅炼(煅煉)
(1).谓冶炼;铸造。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鋭。”
(2).烧熬。朱子语类卷一○七:“但恐如草药煅炼得无性了,救不得病耳!”
(3).修炼,磨炼;烧炼。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终不脱腥羶臭秽,煅炼就地水火风。”红楼梦第一回:“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4).琢磨诗文,以臻精美。 宋 陆游 《岁暮遣兴》诗:“新诗煅炼功何似,问着衰翁自不知。”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至於辞语刻琢精丽,殆煅炼而成者歟。” 明 唐寅 《〈作诗三法〉序》:“为句之法,在模写,在剪裁……煅炼之,欲如制药必极其精。”
(5).谓以逼供等高压手段,陷人于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 復 乃挺身白尹,乞任其事。讫就煅炼成罪,当流海外,因寓客舶以往。”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其时当事者,或以煅炼之法行其调停,或以调停之法行其煅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公子羞且怒,执 乔 送太守,谓某以妖术惑人,煅炼成狱, 乔 居犴狴。”
《漢語大詞典》:玉璞
(1).未经琢磨的玉石。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唐 李白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诗:“客从 崑崙 来,遗我双玉璞。”
(2).比喻怀才不遇的人。 宋 余靖 《桂园早行》诗:“自堪悲玉璞,谁復筑金臺。”
《漢語大詞典》:刻励(刻勵)
(1).刻苦勤勉。新唐书·陆贽传:“今生乱失序之事不可追矣,其资治兴邦之业,在刻励而勤脩之。”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天下后进读公之集,始知刻励为文。”
(2).琢磨推敲。励,同“ 厉 ”、“ 礪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郭功甫》:“ 潘子真 《诗话》云:‘…… 功甫 既壮,颇恃其才力,下笔曾不经意。论者或惜其造语无刻励之功。’”
《國語辭典》:转磨(轉磨)  拼音:zhuàn mò
1.推磨使其旋转。宋。朱松〈次韵彦继用前辈韵〉三首之一:「何时鸦识村,莫作驴转磨。」
2.一种大型的磨。上设齿轮,须由两人共同操作。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二四九。奇器部》。
3.形容遇到困难而不知所措或迟疑不前的样子。如:「他在那儿原地转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國語辭典》:攻错(攻錯)  拼音:gōng cuò
错,磨玉石。本指琢磨。语本《诗经。小雅。鹤鸣》:「它山石,可以为错。……它山玉石,可以攻玉。」今用作以他人为借镜来改正自己的过错。
《国语辞典》:新玉  拼音:xīn yù
1.未入过土的玉石。
2.新琢磨的玉器,相对于老玉而言。
《漢語大詞典》:析句
(1).谓琢磨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 魏 晋 羣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釐。”
(2).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國語辭典》:刮摩  拼音:guā mó
1.摩琢器物,使之平滑。《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
2.涤除、除去。唐。韩愈〈曹成王碑〉:「痛刮摩豪习,委己于学。」
3.切磋、研讨。《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吴师道传》:「乃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摩淬砺,日长月益。」
《國語辭典》:咬嚼  拼音:yǎo jué
比喻仔细斟酌、玩味。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作两颂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
《漢語大詞典》:刻琢
雕刻琢磨。比喻创作上的着意推敲、反复修改。 宋 欧阳修 《试笔·郊岛诗穷》:“至於‘野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则春物融怡,人情和畅,又有言不能尽之意,兹亦精意刻琢之所得者耶?”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至於辞语刻琢精丽,殆锻炼而成者歟。” 明 刘基 《〈吕周臣诗集〉序》:“﹝ 吕周臣 ﹞篳门陋巷,为诗歌以自适,且不刻琢以求衒。”
《漢語大詞典》:锤鍊(錘鍊)
亦作“ 锤炼 ”。
1.锻炼,磨炼。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饿乡之‘饿’,锤炼我这绕指柔钢。”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用装大人,自自然然锤炼成大人了。”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去到祖国山南海北的广阔天地里锤炼红心。”
2.谓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之精炼、纯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皆奇警极矣,而以浑洒出之,全不见其锤鍊之迹。”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杜 诗锤炼精纯, 李 诗瀟洒落拓。” 秦牧 《语林采英·妙语如珠》:“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从多方面来锤炼语言,就可以收到妙语如珠,佳句迭出了。”
《國語辭典》:锤鍊(錘鍊)  拼音:chuí liàn
1.冶金。如:「钢铁必经锤鍊,方能坚强。」
2.磨炼。如:「从艰难困苦中不断锤鍊,才能养成任劳吃苦的习惯、坚强刚毅的体魄、敏锐的知觉和正确的观念。」也作「锤炼」。
《漢語大詞典》:琢切
琢磨切磋。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
分類:琢磨切磋
《漢語大詞典》:洗句
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 明 李东阳 《洗句亭》诗:“洗句復洗句,洗句先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