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萧瑟(蕭瑟)  拼音:xiāo sè
1.秋风瑟缩。《楚辞。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词:「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2.寂静冷清。《文选。张协。七命》:「其居也,峥嵘幽蔼,萧瑟虚玄。」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國語辭典》:瑟瑟  拼音:sè sè
1.碧绿的宝石。《新唐书。卷一三五。列传。高仙芝》:「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
2.形容风声。三国魏。刘桢 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谁知到了八月初十日边,连下了几日秋雨,刮起西北风来,冻得人瑟瑟的颤。」《官场现形记》第一四回:「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國語辭典》:射柳  拼音:shè 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毬射柳,宴赏太平之世。」也作「乍柳」、「诈柳」。
《國語辭典》:琴瑟  拼音:qín sè
1.琴与瑟两种乐器。《书经。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2.语本《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比喻夫妻和合。《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
《國語辭典》:锦瑟(錦瑟)  拼音:jǐn sè
1.装饰华美的瑟。一说锦瑟为宠妾的名字。唐。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不觉的烂醉在佳人锦瑟边,可知道毕卓在瓮头眠?」
2.诗名。唐李商隐所作。七言律诗。后人多以为悼亡诗,一说为自伤身世的作品。全诗隐晦不明,无法了解作者原意。
分類:织锦
《國語辭典》:鼓瑟  拼音:gǔ sè
弹奏琴瑟。《老残游记》第九回:「就是我鼓瑟,你鼓琴吧!」
《漢語大詞典》:瑶瑟
用玉装饰的琴瑟。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挟寳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 宋 陆游 《月中过蜻蜓浦》诗:“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 湘妃 鼓瑶瑟。” 明 邝露 《虞山谒舜祠》诗:“何人抚瑶瑟,离恨隔 湘川 。” 清 汪懋麟 《玉女摇仙佩》词:“《霓裳》勿奏,瑶瑟休弹,听我一言为寿。” 鲁迅 《悼丁君》诗:“瑶瑟凝尘清怨絶,可怜无女耀高丘。”
分類:装饰琴瑟
《漢語大詞典》:宝瑟(寶瑟)
瑟的美称。汉书·金日磾传:“ 何罗 褏白刃从东箱上,见 日磾 ,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 緑綺 丽琴, 丹山 宝瑟。”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翠幌竹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和那宝瑟尘埋,锦被羞铺。寂寞琼窗,萧条朱户,空把流年度。”
分類:
《國語辭典》:瑟缩(瑟縮)  拼音:sè suō
1.蜷缩,不伸展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众睹之,瑟缩不安于座。仍请负去。」
2.犹豫迟缓的样子。唐。牛僧孺〈崔相国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
3.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
《漢語大詞典》:瑟琴
(1).瑟与琴。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晋 成公绥 《啸赋》:“清激切於竽笙,优润和於瑟琴。”《宋书·乐志二》:“庭列宫县,陛罗瑟琴。” 元 张昱 《留别姻家吴子道理问》诗:“明年不待梧桐雨,来听高堂鼓瑟琴。”
(2).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3).指夫妻和好。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虽未通币帛之仪,料必作瑟琴之眷。”
《漢語大詞典》:赵瑟(趙瑟)
指瑟。因这种乐器 战国 时流行于 赵国 , 渑池 会上 秦王 又要 赵王 鼓瑟(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秦 筝 赵 瑟,殷勤促柱。” 唐 白居易 《筝》诗:“ 赵 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清 林大中 《烈士行》:“ 秦 筝 赵 瑟翻新声,絳唇玉貌歌喉清。”
《韵府拾遗 质韵》:风瑟(风瑟)
高似孙诗云璈风瑟自宫商天声清越非人世
《漢語大詞典》:调瑟(調瑟)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漢語大詞典》:湘瑟
湘妃 所弹之瑟。亦指代瑟。瑟,弦乐器。 唐 孟郊 《泛黄河》诗:“湘瑟颼飀弦, 越 宾呜咽歌。”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引 侯策 诗:“ 九疑 湘瑟悲龙竹,子夜秦簫隔凤楼。” 明 何景明 《夜过刘以道兄弟》诗:“山水停湘瑟,池塘到 谢 家。”
《漢語大詞典》:清瑟
(1).指瑟。瑟音清逸,故称。 晋 陶潜 《闲情赋》:“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清 杜岕 《思贤篇送荔轩还京师》:“伊余既缔交,寧禁弹清瑟。”
(2).清新鲜明。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惟屋可游行则惟意所适,或驱就海滨而挹海气,则岛屿沧茫;或就山中而听瀑,则巖谷幽奇;或就林野而栖迟,则草木清瑟。”
《漢語大詞典》:灵瑟(靈瑟)
湘灵 之瑟。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 孙汝听 注:“楚辞·远游云:‘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灵瑟谓 湘灵 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