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众生世间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世间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世间之一。(参见:三世间)
【三藏法数】
谓一切有情众生,皆假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谓五阴和合,众共而生,间隔不同,故名众生世间,即释迦如来所化之机众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杂生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娑婆世界狱鬼畜人天五趣杂居之世界也。净土论注下曰:「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千,苦乐一品,以杂业故。」
九执──外道计九执生世间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著,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固不可见,以节气华实之类,故知有时。是故执时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执方〕,方即方所。谓方论师,计东西南北四方皆能生人,人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盖谓尽虚空界,无不是方、是所,一切人物,或生或死,不离方所。故执方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
〔三、执微尘〕,微尘,极细之尘也。谓路伽耶论师,计色心等法,皆从极细所生。谓四大极细是常,能生粗色,虽是极微,而体实有,以世间粗物无常,极微之因不坏。是故执极微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执空〕,空即虚空。谓口力论师,执虚空为万物因,以为从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冻坚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没还归虚空。是故执空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五、执大种〕,谓顺世外道,执地水火风四大种子,是能生万物之因。以为世间万物,从四大生,灭后还归四大。如身根,坚相是地,湿相是水,热相是火,动相是风,乃知身与万物,不离四大。是故执四大种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
〔六、执神我〕,神我者,外道执第八藏识为神我也。谓迦毗罗外道,论二十五谛之主,以为冥初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色声香味触五尘,从五尘生地水火风空五大,从五大生眼耳鼻舌身意手足口大遗小遗十一根,并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谓神我常觉明了,安处其中,常住不坏,摄受诸法。是故执神我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谓其头如金色,尝作僧祛论者是也。冥初者,又曰冥谛。谓外道能观八万劫事,八万劫前,则冥然不见故也。觉者,即知觉也。我心者,即外道我慢之心也。)
〔七、执胜妙〕,胜妙者,谓那罗延天最胜最妙也。盖韦陀论师,执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谓口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利,两生毗舍,两脚生首陀,盖那罗延脐中生大莲华,莲华之上生梵天,梵天能生万物。乃以此天是梵天之主,最胜最妙,是故执此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又云坚固。梵语韦陀,华言智论。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田主,即王种也。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八、执自在天〕,自在天者,即色究竟天,三千世界之主也。此涂灰外道,并诸婆罗门,共执自在天是万物之因。谓此天有四德:一体实、二遍、三常、四能生诸法。又计此天有三身:一者,法身,谓体常周遍,量同虚空,能生万物。二、受用身,谓在色天之上。三、变化身,谓随形六道,教化众生。是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色究竟天即色界第十八天也。涂灰者,谓以灰涂身,而为苦行,因而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九、执大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禅天也。即韦陀论师所执那罗延天,能生四姓,又从脐中生大莲华,莲华之上,有梵天祖翁。梵天能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是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祖翁者,谓梵天是万物之祖也。)
众生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谓所化众生,隔别间差,故名众生世间。谓彼阿弥陀佛,于一佛土,身不动摇,于一切时,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令其如实修行,离诸染著,皆愿往生我国,是名众生世间清净。
人配众生世间
【三藏法数】
人即六道之一道也。谓世间一切有情之类,皆名众生,以人与众生皆有觉知之性,故以人配众生世间也。(六道者,天道、人道、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