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妙舌
谓善于言辩。亦谓说话生动有致。 宋 黄庭坚 《再答并简康国兄弟》诗之二:“妙舌 寒山 一居士,浄名 金粟 几如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反疑诸画未必臻此也。此公慧心妙舌, 坡公 后一人而已。”
分類:生动有致
《漢語大詞典》:腾奋(騰奮)
(1).腾跃奋飞。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又铸二金狮子,作拏攫腾奋之状,各重二百餘斤以扶。”
(2).比喻生动地浮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声画昭精,墨采腾奋。”
《漢語大詞典》:川禽
指水生动物。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 韦昭 注:“川禽,鳖蜃之属。”文选·张衡〈东京赋〉:“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薛综 注:“阜,多也;丰,饶也。内多鱼鳖,外饶芦薍也。”
《漢語大詞典》:乳毛
(1).松树的别名。 唐 郑谷 《乳毛松》诗:“松格一何高,何人号乳毛?” 唐 张乔 《省中偶作》诗:“乳毛松雪春来好,直夜清閒且学禪。”
(2).初生动物或小儿身上的细毛。 宋 梅尧臣 《鸭雏》诗:“三旬殻既坼,乳毛寒脛短。”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且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
《國語辭典》:相声(相聲)  拼音:xiàng shēng
一种曲艺。起源于北平,以引人发笑为特色,分说、学、逗、唱等表现手法,擅长讽刺。表演的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
《國語辭典》:驯化(馴化)  拼音:xún huà
1.野生动物经人长期饲养后,逐渐改变原来的习性,成为听从人类指挥的家畜。
2.由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逐渐具备适应新耕地及新气候的能力。
《國語辭典》:鲜活(鮮活)  拼音:xiān huó
灵动活泼。如:「水产店的鱼缸里养著几条鲤鱼,鲜活可爱。」
《漢語大詞典》:活气(活氣)
(1).生命力;生命的气息。诗·周颂·载芟“播厥百穀,实函斯活” 唐 孔颖达 疏:“此穀之种实,皆含此当生之活气。” 老舍 《骆驼祥子》八:“冬天,他们整个的是在地狱里,比鬼多了一口活气。”
(2).活泼生动的气氛。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
《漢語大詞典》:滋动(滋動)
谓滋生动乱。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帝王既私天下,则其所以保之者,莫亟於靖人心。事杂言庞,各是所是而非所非,此人心所以滋动也。”
《漢語大詞典》:移角
水生动物的一种。与车螯相似。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车螯与移角并相似。”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车螯:“似车螯而角不正者曰移角。”
《漢語大詞典》:殰殈
胎生和卵生动物未出生而死。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其蒙泽者,蛰潜嫗伏之类,无殰殈於胎卵之中。”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御制》:“朕闻至治之世,七政顺序,风雨以时,民皆家给人足,无兇夭之虞,物无殰殈之患。”
《漢語大詞典》:蜛蝫
亦作“ 蜛蠩 ”。 一种水生动物,生于江海。 元 陈旅 《送海峰刘巡检》诗:“石华肥可茹,无用膾蜛蠩。”
《国语辞典》:理想国(理想国)  拼音:lǐ xiǎng guó
1.书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以诙谐、生动而有力的文字,在对话与讨论何谓正义的过程中,提出理想的社会应是一个组织严谨的城邦,在此城邦中,人民各有所事而不过问他人,也无政治权力,而治理这个社会的是理性最强的哲人王。
2.泛称理想中的一种最完善的政治组织。
《漢語大詞典》:鱼介(魚介)
泛指鱼类和有介甲的水生动物。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章鱼》:“生於海中,捕食鱼介,其大者能摄羊豕入水。”
《國語辭典》:活生生  拼音:huó shēng shēng
1.实际的、真实的。如:「他的遭遇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你得非常小心才行。」
2.栩栩如生的样子。如:「画中人物活生生地呈现在画布上。」
3.活活的。《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晁凤长叹了口气,说道:『这么个活生生的人,弄成这们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