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赎命
活命
弃生
持生
蚁命
贱命
死因
捐命
性类
建生
生次
徇难
脆促
垂命
血髓
《國語辭典》:赎命(贖命)  拼音:shú mìng
缴纳钱财、物品以求换取性命或免除罪刑。《北史。卷九二。恩倖传。和士开传》:「既得免罪,即令讽论,责其珍宝,谓之赎命物。」
分類:赎取生命
《國語辭典》:活命  拼音:huó mìng
1.生命。《小八义》第二回:「从此日后,我周顺亦不能出头露面了,求大人留我一条活命罢。」
2.救活生命。《西游记》第二九回:「女菩萨,多谢你活命之恩。」
《漢語大詞典》:弃生(棄生)
抛弃生命。指自尽。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活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漢語大詞典》:持生
(1).维持生命。韩非子·解老:“树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
(2).养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中道夭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
《漢語大詞典》:蚁命(蟻命)
微贱的生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四回:“倘全蚁命,无量功果!”镜花缘第六八回:“尚祈皇上俯念苦衷,始终成全,即勅来使归国,俾臣得保蚁命。” 郭沫若 《天地玄黄·拙劣的犯罪》:“而挑拨离间的大本领,也竟想把‘三五十个人’的‘作者群’鼓动起来,革掉少数民间出版家的蚁命。”
分類:微贱生命
《漢語大詞典》:贱命(賤命)
微贱的性命。亦谦称自己的生命。法苑珠林卷一一五:“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同己者,愿度世人出家。”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张宿》:“将军贷贱命,我必立功报将军。” 菡子 《妈妈的故事》:“你这妇道心真硬,拼了自己这条贱命还不算,也不爱惜这三个小子?”
《國語辭典》:死因  拼音:sǐ yīn
致死的原因。如:「他的死因不明,检警双方正会同法医勘验中。」
《漢語大詞典》:捐命
(1).失去生命。谓死。史记·李斯列传:“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亦指不惜牺牲生命。《汉书·陈汤传》:“ 延寿 汤 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 颜师古 注:“捐弃其躯命,言无所顾也。” 宋 苏辙 《北狄论》:“ 汉 兵深入,不惮死亡,捐命絶幕之北,以决胜负。”
(2).放弃使命。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 鲍宣 州牧行部,多宿下亭,司直举劾,以为轻威捐命,坐之刑黜。”
《漢語大詞典》:性类(性類)
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 晋 陆机 《遂志赋》:“随性类以曲成,故圆行而方立。”
《漢語大詞典》:建生
(1).谓获得生命。韩非子·解老:“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
(2).指诞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小生姓 张 ……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
《漢語大詞典》:生次
生命的存在。 唐 元稹 《海侄等书》:“日夜思之,若忘生次。”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追念顾復,若亡生次。”
分類:生命存在
《漢語大詞典》:徇难(徇難)
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徇,通“ 殉 ”。晋书·温峤传:“ 嶠 闇弱不武,不能徇难,哀恨自咎,五情摧陨,惭负先帝託寄之重。”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投袂徇难,超然奋发。”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 叔绩 当 道光 初,则已有述作之志,其后名盛,未几而徇难。”
《國語辭典》:脆促  拼音:cuì cù
生命脆弱而短促。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唐。徐伯彦〈题东山子李适碑阴〉诗二首之二:「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
《國語辭典》:垂命  拼音:chuí mìng
性命垂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患成思渴,垂命有日。」
分類:生命垂危
《漢語大詞典》:血髓
(1).血液和骨髓。 唐 白居易 《齿落辞》:“丰吾肤革,滋吾血髓。”
(2).比喻人们耗尽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财富。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