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身  拼音:shēng shēn
1.身体。《列子。杨朱》:「虽全生身,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
2.亲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也可怜见我生身父母,救我一救。」《老残游记》第一六回:「你却抵死不肯招出他来,反令生身老父替他担著死罪。」
3.蒙古以未出痘者为生身。
《國語辭典》:所生  拼音:suǒ shēng
1.父母。《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2.诞生。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闻之,索然作怒,乃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
《國語辭典》:生母  拼音:shēng mǔ
生身母亲,相对于养母、继母而言。明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二。光宗孝元郭皇后传:「孝和王太后,熹宗生母也,顺天人。侍光宗东宫,为选侍。」
《國語辭典》:养母(養母)  拼音:yàng mǔ
奉养母亲。《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少孤家贫,佣赁以养母。」
《國語辭典》:本生  拼音:běn shēng
1.养子对亲生父母的称呼。如:「本生父母」。《隋书。卷五七。列传。薛道衡》:「与道衡偏相友爱,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于成长,殆不识本生。」《唐律。卷一二。户婚》:「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唐。长孙无忌。疏义:「若养处自生子及虽无子,不愿留养,却遣还本生者,任其所养父母。」
2.人名。(Robert Wilhelm Bunsen,西元1811~1899)德国化学家。发明碳锌电池、本生灯、镁光灯,与克希何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始创光谱分析法。
《國語辭典》:养父(養父)  拼音:yàng fù
奉养父亲。
分類:养父奉养
《國語辭典》:寄母  拼音:jì mǔ
义母。如:「寄母视他如己出。」也称为「寄娘」。
分類:生身义母
《國語辭典》:养身父母(養身父母)  拼音:yǎng shēn fù mǔ
养育使之成人的义父母。《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养身父母。」
《国语辞典》:贾儒商秀(贾儒商秀)  拼音:gǔ rú shāng xiù
具有书生身分的商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国语辞典》:职业学生(职业学生)  拼音:zhí yè xué shēng
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以学生身分作掩护从事活动的人。
《漢語大詞典》:嫡父
生身之父。 宋 张舜民 画墁录:“ 临潼县 驛前有俚妇,三子皆售诸过客:二为正使,一为郎官……郎官者,县人 田升卿 也。 田 登弟,嫡父自陈, 升卿 大怒。”
分類:生身
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菩萨有法身生身之二身。所證之理体曰法身。为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之肉身曰生身。又以通力一时化现之肉身。亦曰生身。所谓生身之弥陀,生身之观音,生身之普贤,生身之弥勒等是也。【又】二馀之一。菩萨变易生死之身也。无量寿经下曰:「生身烦恼,二馀俱尽。」(参见:二馀)。【又】分段生死之身曰生身。如言生身得忍,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觉位等。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菩萨的身体,有法身与生身两种,他们所證得的理体叫做法身,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肉身叫做生身。又佛菩萨以神通力一时变现的肉身,也叫做生身,或意生身,即随意变化而现的身体。
【三藏法数】
生身者,谓从父母所生,即佛应化之身也。
生身供
【佛学大辞典】
(仪式)供养释尊舍利之法会也。舍利有生身法身之二种。
【佛学常见辞汇】
供养释尊舍利的法会。
生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舍利之一。(参见:舍利)
【三藏法数】
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三。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则得无量福报也。(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舍利
【佛学大辞典】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劣应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教之意,虽佛亦为实业所生之身,故云生身。劣应者对于大乘之胜应身而言。四教仪集注上曰:「丈六劣应生身。」(参见:劣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