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200,分1814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翟让(魏公 )
王须拔(漫天王 )
薛举(西秦霸王 举为武皇帝 )
薛仁杲(万人敌 )
裴行俨(万人敌 )
魏刀儿(漫天王、历山飞 )
沈法兴(江南道总管 )
李播(别称 李昭徽 黄冠子、唐太史令淳风之父 )
窦抗(道生 密 )
李密(魏公、蒲山公 玄邃、法主、元邃 邢国公、蒲山郡公 )
林士弘(元兴王、南越王 )
潘师正(子真 体玄先生 )
僧昙伦( 三国论魁 )
释慧思( 寒林 )
方亮(吴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 【介绍】: 隋东郡韦城人。曾任东郡法曹,坐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私释之。炀帝大业七年,与徐世绩、单雄信起兵于瓦岗,所部多齐济间渔人猎户。后从徐世绩议,西至郑、宋间,拦截往来船舶,取资丰足,归者逾万人。十二年,李密入瓦岗军,斩张须陀,夺兴洛仓,军势大盛。十三年,让推密为首领,号魏公。寻与密有隙,司马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让不从。旋为密用计杀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上谷人。炀帝大业十一年,于上谷举兵反,自号漫天王,国号燕。北连突厥,南侵燕赵,有众十余万。后攻幽州,为窦建德所败,中流矢死。
薛举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末唐初河东汾阴人,移居兰州金城。隋末为金城府校尉,与子薛仁杲起兵,自号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大业十三年,于兰州称帝。次年,与唐军交战,败唐军,欲乘胜直趋长安,方行而病,未几卒。子仁杲立,谥举为武皇帝。未葬而仁杲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末唐初河东汾阴人,移居兰州金城,薛举长子。多力善骑射,军中号为万人敌,然凶残好杀人。大业十三年,举称帝于兰州。次年举死,仁杲嗣位,诸将素与其有隙者,皆猜惧,兵势日衰。秦王李世民率军驻高墌,坚壁以折之。久之,仁杲粮乏,挑战不许,兼众叛亲离,遂降。李世民囚仁杲归京师斩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18 【介绍】: 隋河东人。裴仁基子。骁勇善战,号万人敌。随父归李密。密败,归王世充为左辅大将军。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仁基父子不自安,谋归国。事泄,与父同为世充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人。炀帝大业末,群雄并起,上谷人王须拔拥众数万,自号漫天王,刀儿为其亚将。唐高祖武德元年,须拔死,刀儿代领其众,自号历山飞。入据深泽,有徒众十万。窦建德佯与之和,因其无备袭破之。
沈法兴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 【介绍】: 隋至唐初湖州武康人。沈恪子。隋炀帝大业末,为吴郡太守。宇文化及杀炀帝,乃以诛化及为名起兵,将精卒六万趋江都。杀毗陵郡通守路道德,据有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闻越王杨侗立,乃上书称大司马,承制置百官。唐高祖武德二年,称梁王,建元延康。自以为江南指日而定,专立威刑,将士有小过,即便诛戮。后为李子通所败,投江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中山卢奴人。李先裔孙。博涉稽古,脱略不羁,时人称为播郎,因以为字。善辩,属文不拘常格。有志隐逸,寻师访道不远千里。初为道士,中年应诏举任高唐尉。炀帝大业中携妻子隐于嵩山,号黄冠子。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岐州雍人。李淳风父。历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有文集十卷,佚。今存《天文大象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隋时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旧唐书·李淳风传》附其事迹。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出于《玉台后集》。
全隋文·卷三十六
播,中山人,一云太原人。徙岐州雍县,为高唐尉。弃官为嵩阳观道士,号黄冠子,即唐太史令淳风之父。有《集》三卷。
窦抗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隋唐间扶风平陵人,字道生。窦荣定子。在隋,以帝甥见宠,累官幽州总管。炀帝时坐事废。与李渊少相狎,闻渊已定京师,因归长安,拜将作大将,寻为左武候大将军。渊以兄呼之。从平薛举,功第一。又从讨王世充,与从弟窦轨并册勋于庙。卒谥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18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其先世为辽东襄平人,字玄邃,一字法主。趣解雄远,多策略。初为隋炀帝宿卫,谢病去,感励读书。杨玄感起兵,密为之谋,以不能用其策而败。又与翟让据洛口,称魏公,江淮以北,远近响应,复杀让。旋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以失望复叛,为盛彦师所斩。时年三十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2—618 字玄邃,一字法主。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其先居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家,遂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以父荫为隋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隋,以密为谋主。后兵败依翟让,号蒲山公。旋为众推立为主,建号魏公。唐武德元年(618)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恨。会奉命出使,疑惧谋叛,为熊州副将盛彦师所杀。生平见《隋书》及新、旧《唐书》本传、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全唐诗》存诗1首,作于隋代。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密字元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父宽。隋上柱国。封蒲山郡公。遂家长安。大业九年。杨元感举兵黎阳。以密为谋主。元感败。以策干东郡贼翟让。让令别统所部。号蒲山公。十三年二月。推密为主。建号魏公。改元永平。越王侗称帝。遣使授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武德元年。为王世充所败。归唐。拜光禄卿。封邢国公。以赏薄怨望。高祖使领本兵经略东都。行至桃林。复徵之。大惧谋叛。熊州副将盛彦师斩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2 【介绍】: 唐饶州鄱阳人。隋炀帝大业末,与乡人操师乞起而反隋。师乞自号元兴王,以士弘为大将军。师乞死,士弘收其众,据虔州,自号南越王,复号楚,称帝,建元太平。高祖武德中,士弘死,其部溃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82 【介绍】: 隋唐时道士。贝州宗城人,一作赵州赞皇人,字子真。少以至孝闻。隋炀帝大业中,师事王远知,度为道士,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唐高宗幸东都,因召见与语,敕有司于师正所居造崇唐观,前后赠诗,凡数十首。卒谥体玄先生。
僧昙伦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6 【介绍】: 隋唐时僧。汴州浚仪人。俗姓孙。年十三出家。受戒后,不读经礼佛,唯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以念心为志。隋文帝仁寿二年,召住京师大庆严寺。卒年八十余。其参禅之偈,六祖慧能曾称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汴之浚仪孙氏子。年十三。依脩福寺端禅师出家。端习次第观。尝诲之曰。汝系心鼻端。可得定也。伦曰。若有散心。则系鼻端。心本不散。则又何以系为。自是每坐辄定。后为师送钵上堂。未至堂顷。卓然跏趺入定。而持钵自若。师大加赏识。异时谓曰。去昏障譬犹剥葱。要当重重去尽。然后得净。伦答以为本来无葱。又奚庸剥。师独以其根器非常。而阴敬之。且不敢役使。虽礼佛看经。犹莫之务。但扫一房终日闭户。四威仪中。离念而已。偶命之直岁。守护僧物。每戒其下。勿以僧粥食犬。其下漫弗听。犬则呕粥。其下又以为偶然尔。食犬粥如常时。于是犬群呕粥僧前。若有物使之者。其下始大惧。以伦为神。 伦姿性憺怡。平居不表襮。或问以义理。随问随答。无底滞。仁寿二年。造禅室。追献后冥福。诏处之。至则扫房闭户如故。时人目之卧伦。兴国善粲法师。博学有才辨。自号三国论魁。竟造伦语。三日夜莫能测。其述般若义。则空华水泡不可把玩。本性清净。如太虚空。粲亟下拜。以为不可及。居京。惟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其馀请谒者。不啻鱼子。然武德之季。卧疾于庄严寺。或问往生何处。曰无尽世界。又问舍报后如何。曰籧篨裹而弃之尔。又曰。四大方斗。已到屈膝。主人翁只管看。僧伽遽探其冷触。退谓其人曰。冷触果到膝矣。四大分离应生苦趣。伦遥知之曰。苦趣亦空。顷之问打五更钟未。曰未。及打钟。视之已绝。寿八十馀。弟子承遗言。舁尸露之南山中野。其传有鲍居士慈氏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习禅六
释昙伦。姓孙氏。汴州浚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然端学次第观。便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伦默不及之。后又语令莫以僧粥与犬。家人还妄答云。不与。群犬相将于僧前吐出粥以示之。于时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背。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掩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焰水无依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赞叹。心路无滞。不思议乃如此也。伦在京师。道俗请者相续。而机缘不一悟迷亦多。虽善巧方便令其醒悟。然各自执见见我为是。故此妙理罕得广流。有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如此众矣如鱼子焉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我主四大斗在已到屈膝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馀矣。诸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有鲍居士者名慈氏。弱年背俗爱乐禅观。生不妻娶形无饰华。亲承德音调心养气守闲抱。素承伦馀业五十馀。年七十五矣。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孙。汴州俊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端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掩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𦦨水。无衣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伦在京师。善巧方便。有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馀。诸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出汾州介休郭氏。世习儒。少通经史。尤尚虚玄。善辞章。工篆隶。驰誉乡社。年二十五。教授并部。然犹未识所谓佛法也。会沙门道晔。讲摄大乘论。间往听焉。若有所省。因求出家。且知要业莫如禅定。而师范罕遇。乃周寻竺典。三十许载。备研奥旨。疏衣粝食。见者发心。志士屯赴。遂法集于箕山之阴。六时笃课。罔坠徽猷。尝与朋侪言志。而思则曰。学佛之徒。生死从缘安用尔。丧葬多事哉。当时人以其戏言耳。逮乎属疾。才经两月。忽告众曰。余其死矣。即按行空窟。屏除残尸。尽谢徒侣。伽坐其中。时寒林森竦。众不忍离。夜守其旁。且而观之。则端拱而逝矣。寿五十五。贞观十六年之五月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慧思。姓郭氏。汾州介休人也。少学儒史宗尚虚玄。文章书隶有声乡曲。年二十五在并传授。初不知佛乘之深奥也。会沙门道晔。德盛当锋。处宗讲扬摄大乘论。试往潜听冥漠难追。累日详受薄知希向。因求度脱。传闻出家德业勿高禅定。即而习焉。三十许载师承靡绝。又闻念慧相须譬诸轮翘。遂周寻圣教备尝弘旨。冬夏业定春秋博采。单衣节食见者发心。道志之伦往往屯赴。因而结众于箕山之阴。昼则敛容默念。中夜昏塞为众说法。六时笃课不坠清猷时说死观各言其志。有云省约有志泰甚。思曰。出家之人生已从缘死当自任。岂劳人事送此枯骸。余必一期当自运耳。时以为未经疾苦。故得虚置其言。后觉不愈。财经两日寻告众曰。余其死矣。便起蹑履案行空屈除屏残尸。入中加坐发遣徒侣累以正命。处既森竦世号寒林。众不忍离经夜旁守。至明往观端拱如故。就触其身方知已卒。春秋五十有五。即贞观十六年五月矣。因即而殓焉。
方亮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吴郡雉山人。炀帝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汪华起兵新安,称王睦州。杜伏威起兵淮南,自号吴王,命王雄诞平歙,复睦州,用亮为睦州刺史。唐高祖武德初,伏威又使之持节领卢、申二州诸军事。乃纳土归唐,乡里得免屠戮,为时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