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197,分1814页显示 上一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7 268 269 270 下一页
龚孟夔(字 龙友 号 楚清 )
丁易东(字 汉臣 号 石坛、石潭 )
何新之(字 仲德 号 横舟 )
僧文才(别称 松堂老人 号 仲华 杨 世称 松堂和尚、松堂 文才 邽国公 )
僧法常( 李 号 牧溪 )
冯坦(字 伯田、然明 号 秀石 )
厉元吉(字 无咎 号 半村 )
方公权(字 道立、立道 号 石岩 )
李与(号 南窗 )
林一龙(字 景云 世称 石室先生 )
林栋(字 用可 号 松湖 )
汤炳龙(字 子文 号 北村老民 )
汪元量(字 大有 号 水云子、水云、楚狂 )
熊瑞(字 西玉 号 冕山、清虚道人 )
其它辞典(续上)
麻革(字 信之 世称 贻溪先生 )龚孟夔(字 龙友 号 楚清 )
丁易东(字 汉臣 号 石坛、石潭 )
何新之(字 仲德 号 横舟 )
僧文才(别称 松堂老人 号 仲华 杨 世称 松堂和尚、松堂 文才 邽国公 )
僧法常( 李 号 牧溪 )
冯坦(字 伯田、然明 号 秀石 )
厉元吉(字 无咎 号 半村 )
方公权(字 道立、立道 号 石岩 )
李与(号 南窗 )
林一龙(字 景云 世称 石室先生 )
林栋(字 用可 号 松湖 )
汤炳龙(字 子文 号 北村老民 )
汪元量(字 大有 号 水云子、水云、楚狂 )
熊瑞(字 西玉 号 冕山、清虚道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临晋人,字信之。隐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教授以终。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元诗选
革字信之,临晋人。父秉彝,登金皇统九年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革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其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至洛,遂避地家焉。北渡后,尝自代门踰代岭之北,留滞居延。己亥夏,赴试武川。及秋归,道浑水,访刘祁京叔于浑源。登龙山绝顶,自作游记。隐居教授而终,人称为贻溪先生,有诗文行世。信之正大中与张澄仲经、杜仁杰仲梁隐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遗山元好问裕之评仲梁诗如偏将军将突骑,利在速战,屈于迟久,故不大胜则大败;仲经守有馀而攻战不足,故胜负略相当;信之如六国合从,利在同盟,而敝于不相统一,有连鸡不俱栖之势,虽人自为战,而号令无适从,故胜负未可知。当时以为知言。当金源北渡后,裕之首为河汾倡正学。时信之与张宇彦升、陈赓子飏、庚子京、房皞希白、段克己复之、成己诚之、曹之谦益甫诸老与裕之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并以诗鸣。元大德间,大同路儒学教授房祺自号横汾隐者,纂录信之等八人编集成帙,得古律诗二百一首,号曰《河汾诸老诗集》。明副使濩泽车玺称其词藻风标,如层峰荡波,金坚玉莹,绝无突梯脂韦之习,纤靡弛弱之句。录此,亦足见金源一时河汾诗学之盛,虽易世不衰云。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四
麻革,字信之,临晋人。秉彝孙隐居不仕,教授王官谷,号贻溪先生,有文集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15 【介绍】: 宋元间临川人,字龙友,号楚清。宋度宗咸淳间进士,授隆兴府观察推官,迁临安府,改福建转运司干办公事,断决如流。贾似道欲见之,不往。左授闽幕归。宋亡,屏居山中十余年乃还。名闻四方。全宋诗
龚孟夔(一二四○~一三一五),字龙友,号楚清,临川(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隆兴推官,改福建转运干官。宋亡不仕,讲学山中。元仁宗延祐二年卒,年七十六。事见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德龙阳人,字汉臣,号石坛。度宗咸淳四年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入元屡征不起,筑石坛精舍,教授学生以终。有《周易传疏》。全宋诗
丁易东,字汉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仕至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屡徵不起,筑石坛精舍教授生徒。事闻,赐额沅阳书院,授山长。事见清嘉庆《常德府志》卷四一。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丁易东,字汉臣,号石潭,常德府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咸淳四年登进士第,累官至枢密院编修。入元累徵不仕,筑石坛精舍,教授生徒以终。著有《周易象义》(存)、《周易上下经解》、《大衍索隐》(存)、《道德真经集义》(存)等。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五,光绪《湖南通志》卷一六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02 【介绍】: 元僧。清水人,号仲华,俗姓杨。少孤,事母尽孝。性慧悟,精究经史,尤精理学。出家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初隐成纪,筑室树松,称松堂和尚。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成宗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大德中说法辞众,端坐而寂。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清水杨氏子。其先弘农人世官垄坻。父静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师少孤。事母尽孝。性敏捷慧悟生知。而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尤邃于理学。好古作善吟咏。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或对客讨论。如河汉莫窥其涯涘。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其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初隐成纪筑室树松将欲终焉。故人称曰松堂和尚。元世祖特降旨命主洛阳白马寺。学者川奔海会。声誉日驰。成宗建万圣寺于五台。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时帝师迦罗斯巴荐之。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帝师赍旨起师。师辞曰。山僧荷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何德敢主祐国。越分以居不祥。不省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烦。为我辞。帝师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师孰与。此系教门事。师善为之。于是不得已而行。既被命以来而大弘清凉之道。虽至老无怠。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年六十有二。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嗣法有普宁之弘教普庵之幻堂。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松堂。名文才。字仲华。陇西杨氏子。少孤。事母以孝闻。博学能文。作慧灯集。释贤首疏。又著悬谈详略五卷。肇论略疏三卷。皆内据佛经。外援儒老。曲尽弘扬之妙。尝庵居松间。人称松堂老人。一日出庵不归。弟子迹而得之松间。师冥然抬目曰。吾方安逸。汝何遽至。弟子曰。师坐已三日矣。既而成宗特旨。建大万圣祐国寺于台山。为师阐道之所。演化数年。大德中。示寂。荼毗获舍利百馀颗。闻于朝。诏沙门问之。有法洪者。对曰。和气之浃。蒸为菌芝。精诚所至。其理或然。故苌弘死忠。其血成碧。况道与神会。颐养之至者乎。夫朽败之馀。标异于烟灭。灰飞之际。岂非行业坚白神气凝结者欤。上嘉其论。敕为塔藏本寺。封邽国公。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清水杨氏子,其先宏农人,世官垄坻。父净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才少孤,事母尽孝,性敏捷,慧悟生知,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尤邃于理学。好古作,善吟咏,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或对客讨论,邈如河汉,莫窥其涯涘。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其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初隐成纪,筑室树松,将欲终焉,故人称曰松堂。元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学者奔川赴海,声誉日驰。成宗建万圣寺于五台,诏求开山住持。时帝师迦罗斯巴荐之,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帝师赉旨至,才辞曰:“山僧菏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何德敢主祐国,越分以居不祥,不省 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烦为我辞。”帝师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师孰与,此系教门事,师善为之。”于是,不得已而行。既被命以来,大宏清凉之道,至老无怠。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年六十有二。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嗣法有普宁宏教、普庵幻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281 【介绍】: 宋僧。蜀人,俗姓李,号牧溪。曾因抨击贾似道被捕。善画山水人物鸟兽,俱随笔点墨而成,形神兼备。存世作品有《观音图》、《罗汉图》、《猿图》及《写生卷》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字无咎,号半村。度宗咸淳七年进士。为乌程尉。恭帝德祐末归隐从山。元世祖时,访求前宋故臣,遂遁迹湖海。有《半村集》。全宋诗
厉元吉,字无咎,号半村,馀姚(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为乌程尉。宋亡,遁迹湖海,白首始归。有《半村集》十二卷,已佚。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道立,或作立道,号石岩。方蒙仲子。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历黄州教授、太常寺主簿以归。端宗景炎间兴化被元兵攻占,见元帅责以大义,帅为降礼。入元不仕。全宋诗
方公权,字立道,号石岩,莆田(今属福建)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历广州教授,太常寺主簿。宋亡不仕。事见《万姓统谱》卷四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云,人称石室先生。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累官秘书郎、崇政殿说书,终史馆检阅。性直谏,乐道人善。工古文。有《石室文集》。全宋诗
林一龙,字景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授绍兴教授,未久,除史馆检阅,迁秘书郎兼说书。时称石室先生。事见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七。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八三二六
林一龙,字景云,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登咸淳七年进士第,累官秘书郎、崇政殿说书,官至史馆检阅。著有《石室文集》,时称石室先生。见《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用可,号松湖。度宗咸淳七年进士。历知同安县,有廉直高古之声。宋亡隐处,讲明道学,以淑后进。
人物简介
元诗选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一作丹)阳人。居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诗歌甚工。晚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太玉山人俞德邻宗大序曰:子文诗悯世道之隆污,悼人物之聚散,明时政之得失,吟咏讽谏,使闻者皆足以戒,岂徒誇竞病事推敲者之为哉!盖其易直子谅之心閒于中而肆于外者也。年八十馀卒。子垕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全宋诗
汤炳龙(一二四一~?),字子文,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辟庆元市舶提举。入元,自号北村老民。有《北村集》,已佚。事见清乾隆《淮安府志》卷二二。今录诗四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淮安山阳人,居镇江,字子文,号北村老民。辟为庆元市舶提举。善谈论,学问该博,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亦工诗。年八十余卒。有《北村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全宋诗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汪元量(约1241-约1317) 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水云词》。元诗纪事
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唐人。有水云集、湖山类稿。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号水云,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随三宫入燕,多历年所,后乞为黄冠还钱塘。元量又工诗,著有《湖山类稿》(存)、《水云集》(存)。其诗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皆备见于诗篇,故当时闻人多推为诗史。见《南宋书》卷六二,马廷鸾《湖山类稿跋》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熊瑞,字西玉,号冕山,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朝弟。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调庐陵教授,迁国子正。宋亡,自号清虚道人。有《瞿梧集》,已佚。事见《养吾斋集》卷一○《瞿梧集序》、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九。今录诗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