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197,分1814页显示  上一页  278  279  280  281  282  284  285  286  28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郑洪(君举 素轩 )
韩性(明善 庄节、庄节先生 )
龚璛(子敬 谷阳生 )
乔篑成(达之 仲山 )
僧德谦(福元 远闻 )
文如玉(璋甫 石山 )
洪焱祖(潜夫 杏庭 焱祖 )
刘诜(桂翁 桂隐 文敏 )
吾衍(子行 贞白 )
文升(逊志 学山 )
曹元用(子贞 超然、三俊 文献 东平郡公 )
李溥光(玄晖 雪庵和尚 )
刘光( 子敬、玄辉、玄晖 晓窗 )
刘鉴(清叟 立雪 )
吴全节(成季 闲闲、看云道人、閒閒 上卿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永嘉人,一作三衢人,字君举,号素轩,善诗。有《素轩集》。
元诗选
洪字君举,号素轩。有诗一卷,为秀水曹侍郎溶家藏本,题其简端,云是永嘉人,盖本诸赖良《大雅集》也。而朱检讨彝尊云,尝见鲜于伯机题《赵子固水仙卷》称元贞二年正月同馀杭盛元仁、三衢郑君举观于困学斋,则君举乃三衢人也。未详孰是?俟更考之。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君举,永嘉人。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七
洪字君举,永嘉人,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41 【介绍】: 元绍兴人,字明善。博综群籍,尤邃于性理之学。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卒谥庄节。
元诗选
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性深于先儒性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每值风日清美,或同挟策于云门禹穴,或共榜舟于邪溪镜湖,逍遥容与,弥日忘返,望之者疑其为世外人也。延祐中,宪府尝举为慈湖书院山长,受而不赴。天历中,赵世延以其名上闻。后十年,门人李齐为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性已卒矣,年七十六,赐谥庄节先生。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集有《五云漫稿》十二卷。虞学士集曰:君为文优游不迫而陈义甚高,汪洋不穷而立论甚要。黄侍讲溍曰:先生之文,博达隽伟而变化不测。人第见其如奇葩珍木,不择地而发,鱼龙出没,隐显后先,以为可喜可愕,而莫知夫山之所以高,水之所以深也。两公皆文章大家,而罄折先生如此,宜为一时人望所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31 【介绍】: 元镇江人,居吴中,字子敬。文章卓伟殊绝,自成一家。历和静、学道二书院山长,改宁国路儒学教授。后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有《存悔斋稿》。
元诗选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维基百科
龚璛,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龚卿潗之子,自高邮徙平江(今江苏吴县)。与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早为在徐琬幕下,后担任和靖书院山长、学道书院山长。晚年以浙江儒学副提举退休。宋亡,不食而卒。有《存悔斋稿》。
钦定四库全书·存悔斋稿·提要
(臣)等谨案: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卒。璛少为宪使徐琰辟置幕下,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路者交荐其宜居馆阁,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有存悔斋诗稿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附之。盖存理作铁网珊瑚行世,所见前人书画题跋为多,故所录往往得之手迹也。盛仪嘉靖维扬志称璛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盖亦一时知名之士。而篇什所存无几,当已不免散佚。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者焉。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都人,字达之,号仲山。至元十八年任秘书郎。历两浙运司副使、江浙行省员外郎、翰林直学士,出为东平路总管。皇庆二年迁瑞州路,终饶州路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17 【介绍】: 元僧。宁州定平人,号福元,俗姓杨。幼嗜佛书。凡六经四论一律,无不穷究。游至京都,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后退隐以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姓杨氏。宁州定平人也。幼为勤策嗜诵佛书。稍长即游秦洛汴汝。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习瑞应于原州忠公。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学圆觉于乾陵一公。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后至京都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初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前后十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尝曰。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尚。乃让师席与弟子。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乐其乐。处世而遗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帝赐镃五十缗赙葬。敕有司备仪卫。幡幢音乐津送荼毗。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之南隅。世寿五十有一。腊四十有三。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德谦。宁州定平杨氏子。幼从僧读佛书。稍长。用游秦洛汴汝。咨访先德。学苾刍之道。发于是乎落矣。遂逾河而北。谒见诸大法师。所闻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诸老并以识法解义。驰声四远。师皆亲熏而炙之。跻其堂而嗜其胾。故年未逾立。已有盛名于时。后至京师。受华严圆顿之宗。于万安坛主拣公之门。拣以师博学多能。甚器重之。初以诏居万宁寺。迁大崇恩。两住大刹。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溢于海隅。未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其素。尝语人曰。畦衣之士抗尘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可矣。尚何慕于外哉。自是屏绝人事。括囊一室。以乐其道。延祐四年正月。终于隐所。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三。宰臣以闻。敕有司备仪卫。集京畿诸寺幡盖鼓乐以送之。火后获舍利。建塔于城南。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姓杨氏,定平人也。幼而勤敏,嗜诵佛书。稍长,即游秦、洛、汴、汝,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习《瑞应》于原州忠公,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学《圆觉》于乾陵一公,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后至京师,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初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前后十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尝曰:“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茍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乃让席与弟子,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乐其乐,处世而遗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帝赐钱五十缗赙藏,敕有司备仪卫、幡幢、音乐送之。茶毗,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南隅,世寿五十有一,腊四十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42 【介绍】: 元顺庆路南充人,字璋甫,号石山。登进士第。仕至顺庆路总管,为政平恕清明,禁戢强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29 【介绍】: 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钦定四库全书·杏庭摘槁·提要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人。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不及其尝为县尹。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仕。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其职也。焱祖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愿书以行。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愿《新安志》而作。盖亦博洽之士。是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所居有银杏树,大百围。焱祖尝以“杏庭”自号,因以名集。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长律附”,不从高柄称排律。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抗衡于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于泥滓之中矣。
杏庭摘槁·原序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著诗文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历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明年,卒于家。此先生之履历也。其为学官,兴修学舍,其佐邑富民不敢蹐门,土豪强买民田不收税,壹为正之。甲或驱乙濒死,反自剺其面以诬乙,冀脱其罪,先生卒坐甲。讼由是息,囹圄为空。浦城伪钞诬遂昌富者十有六家,尉卒持公椟至,先生立遣之。南有大溪遇霖雨不可涉,乃捐廪禄为之倡作长桥。夏旱祷于龙湫辄雨,此先生之为政也。初,先生谒宋尚书方公逢辰于建德,方公大奇之。其后客杭,师事建德。守方公回建德,与先生同郡。先生之生父程公,建德同舍生也。客信从学校,授四明戴公表元游,至若高邮龚君绣、吴兴姚君式、南城李君淦,皆东南名士,则又与之同僚,此先生之师友也。由是观之,先生终始可得知矣。先生既没,其子在述其行。以先生践履纯笃为政,清慎邅回半生,位不充其才为痛。余则解之曰:前史所载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名姓相望,其穹官峻爵,焜耀一世,论其所可传则蔑如也。先生之文,根极理要,而忧深思远,超然游意于语言文字之表。彼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虽尊显,宁有是哉。然则,为在者可以无憾矣。先生所著别有《续新安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已刻于徽学。其所居有银杏大百围,故以为号,因名其集云。在以门荫为征官,今调浦江尉,将去京师,属余序其篇端,乃为之书。 至正九年七月己亥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危素序
杏庭摘槁·序
濂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馀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濂始得悉。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是岂非诗哉!夫诗未易言也。商周之时,三颂二雅,泊夫十五国风之作,既经孔子所删,列为一经,固将与天地相为终始。若秦汉以来,至于近代,其间雕肝琢肾,以自驰骋于一世者,不为不多。果能传之千万载而弗泯,几何人哉?纵传矣,求其无愧于孔子之删定者,又几何人哉?盖必有超绝之识,充以包罗宇宙之象,济以俊伟光明无所不通之学,然后始能与于斯。不然,则流连光景之辞尔,尚得谓之诗矣乎?新安为江东一大郡,自旧多文学之士,及吏部朱公兄弟以诗倡于建炎、绍兴间,而作者益盛。流风遗韵,直至于今不衰。先生之生虽后,朱公百馀年尝及接乡之。诸老故闻见甚多,而讲索甚精,其发之于诗,和而不怨,平而不激,严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几忠厚恻怛,有三百篇之遗意者。呜呼!是岂非诗哉!濂颇观今人之所谒诗矣,其上焉者,傲睨八极,呼噏风雷,专以意气奔放自豪。其次也,造为艰深之辞,如醉梦人乱言,使人三四读,终不能通其意。又其次也,傅粉施朱,类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诗之至此,亦可哀矣。求其如先生之作尚可多得耶?濂方将誊置东明山中,与二三子共学焉,而存心以四方之士多愿观之,俾濂摘其古今诗若干首,锲梓以传先生之诗,诚不宜无传。故濂特举诗之未易言,而先生绝出于今人者,序之于首简。惜乎,河东公墓木已拱,无从质其说之然否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事。其善政可称述,而不系于诗者不书。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十五日金华后学宋濂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杏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50 【介绍】: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元诗选
诜字桂翁,庐陵人。生二岁失母,七岁失父,九岁宋亡。年十二,作为科场律赋论策之文,蔚然有老成气象。宋之遗老钜公一见,即以斯文之任期之。既冠,重厚醇雅,素以师道自居,教学者有法。萧御史方厓、文集贤学山、郑尚书鹏南先后以教官馆职遗逸荐,皆不报。至正十年卒,年八十三,门人私谥曰文敏。所著诗文曰《桂隐集》,桂隐,诜所号也。欧阳原功谓其文根柢六经,属餍子史,躏轹百家,渟滀演迤,资深取宏,矩矱哲匠,达于宗工,液古融今,自执其韛,应虑不获,靡施弗宜,虽未尝露其隽杰廉悍踔厉风发之状,韫玉在椟,气如白虹,不可掩抑。至正间,门人进士罗如篪宗仲刊行其诗十四卷,题曰「存稿」。明嘉靖间,永新族孙志孔重为锓梓,太史罗洪先为之序。桂隐律诗多佳句,五言如:「山作登楼色,天留隔巷□。」「云分潭际树,帆上驿边洲。」「落日湖阴笛,凉风水郭秋。」「一灯遗老鬓,四海后元春。」「树悬山雨白,门掩佛灯红。」「村烟茅屋午,篱蝶棘花晴。」七言如:「燕子楼台人影瘦,海棠池馆月痕孤。」「桃花浪起春风阔,燕子寒生社雨多。」「鸟断空山孤树悄,马嘶小驿一灯昏。」「江湖宦客孤舟夜,城郭诗翁白发春。」「燕子池塘诗句好,蒲花帘幕酒杯深。」「君如硎刃千牛解,我似车轮四角方。」「刺绣帘栊莺语倦,读书院落絮飞忙。」「草意欲供新得句,桃花犹记旧来人。」当时诸老宿评其诗,以为高逼古人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桂翁,庐陵人。有桂隐集。
吾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11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字子行,亦名郚衍或吾丘衍,号贞白。工篆隶书,通声音律吕之学,意气简傲,不求仕进。隐居教授,居楼上。廉访使徐琰来访,拒不接待。后投水死。有《学古编》、《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13 【介绍】: 元吉安路庐陵人,字逊志,号学山。文璧次子。仁宗皇庆元年累官集贤直学士,次年代祀淮济二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凡大制诰,多出其手。卒谥文献。有《超然集》。
元诗选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授翰林待制,升直学士。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人物简介

元诗选
溥光,字玄晖,大同人。自幼为头陀,号雪庵和尚。深究宗旨,好吟咏,善真行草书,尤工大字,与赵文敏公孟頫名声相埒,一时宫殿城楼扁额,皆出两人之手。亦善画,山水学关仝,墨竹学文湖州。大德二年,文宗降旨来南,阐扬教事,椎轮葛岭。后诏畜发,授昭文殿大学士、玄悟大师,有雪庵长语大字书法行于世。雪庵尝题息斋李衎《墨竹》云:息斋画竹,虽曰规模与可,盖其胸中自有悟处,故能振迅天真,落笔臻妙。简斋赋《墨梅》有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余于此公《墨竹》亦云:观此知雪庵之诗,胸中亦自有悟处,故能落笔超妙乃尔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有《晓窗吟稿》,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元诗纪事
光字玄晖,生宋季,有《晓窗吟卷》。
刘鉴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江西人,字清叟,号立雪。年少才气卓荦,连蹇不第,中更世故,蹙頞悲吟。鳏居隐处,年逾七十而终。有《立雪稿》。
元诗选
清叟,字立雪,江西人。少年才气卓荦,连蹇不第。中更世故,蹙頞悲吟,鳏居隐处,年踰七十而终。同门生邓光荐序其第五稿曰:余尝评君一生,琢对匠语,洗削治择,齿牙间纚纚有声,大率成就「精切」二字而已。今皮毛落尽,孤立兀然,雷霹之琴,火成之鐻,潮湍激齧之山,皆自然成趣,有不假绳削而合。盖于是门外雪三尺矣,得其髓者,非齐腰子不能。今读其遗稿,如《见率斋王廉使》云:「尽起绮园山个里,更招温石水之涯。」《和率斋》云:「送酒马军江上去,持书驿使陇头来。」《上尚郎中》云:「为役谁怜烛之武,浮言杜累铁元城。」造语信为精切。
全宋诗
刘鉴,字清叟,号立雪,江西人。累举不第,入元不仕。与朱焕(约山)、萧崱(大山)、萧泰来(小山)有唱和。年踰七十而终。有《立雪稿》,已佚。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今录诗三十三首。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刘鉴,字清叟,号立雪,江西人。累举不第。平生刻意为诗,欧阳守道为叙其前集行世。宋亡后,与诸遗老切磋砥砺,诗益精。年踰七十而终。著有《立雪稿》。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诗纪事》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50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尝从大宗师张留孙至大都见世祖。成宗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间,留孙卒,授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工草书。有《看云集》。
元诗选
全节,字成季,号閒閒,饶州安仁人。世居寿枥山,有醴泉灵芝之瑞。生时丹光满室,七月能言,父梦神告曰:高仙托体尘中,不能留也。年十三,学道龙虎山,元世祖定江南,侍其师张留孙入见,命留禁近,赐号上卿。元贞初,制授冲素崇道法师南岳题点,寻加授玄德法师崇真万寿宫提点。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至治元年,留孙卒,二年,制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卒年八十二。閒閒历事六朝,出入禁闼,眷渥如一。封其父司徒饶国公,母饶国太夫人,名其乡曰「荣禄」,里曰「具庆」。初在京师,移植江南梅花,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晚又作环楹堂,布先天图画于壁,自题诗曰:「要知颜子如愚处,正是羲皇未画时。」御书「閒閒看云」四字赐之,因自号「看云道人」。所著旧有《瓢稿》、《代祠稿》,总名曰《看云集》,共二十六卷。吴伯清称其诗如风雷振荡,如云霞绚熳,如精金良玉,如长江大河,字字鸣国家之盛。谐于英茎咸韶之乐,固非寒陋困悴拂郁愤闷者之所可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