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330,分2089页显示 上一页 376 377 378 379 380 382 383 384 385 下一页
萧照(字 东生 )
释希赐(号 廓如 )
释慧空(号 中庵 蔡 )
黄彦平(字 次岑、季岑 号 次山 )
王咨(字 梦得 号 雪斋 )
程鼎(字 复亨 号 环溪翁、韩溪翁 )
蔡松年(字 伯坚 号 萧闲老人、萧閒老人、吴蔡体 卫国公 文简 )
释师一(号 水庵 马 )
释自圆(号 普云 雍 世称 双树法幢云 )
释道闲(号 无著 洪 )
刘芮(字 子驹 号 顺宁 )
孔传(名 若古 字 世文 号 杉溪 )
宋瀚(号 铁石翁 )
李石(字 知几 号 方舟、方舟子 )
其它辞典(续上)
胡宏(字 仁仲 号 五峰 世称 五峰先生 )萧照(字 东生 )
释希赐(号 廓如 )
释慧空(号 中庵 蔡 )
黄彦平(字 次岑、季岑 号 次山 )
王咨(字 梦得 号 雪斋 )
程鼎(字 复亨 号 环溪翁、韩溪翁 )
蔡松年(字 伯坚 号 萧闲老人、萧閒老人、吴蔡体 卫国公 文简 )
释师一(号 水庵 马 )
释自圆(号 普云 雍 世称 双树法幢云 )
释道闲(号 无著 洪 )
刘芮(字 子驹 号 顺宁 )
孔传(名 若古 字 世文 号 杉溪 )
宋瀚(号 铁石翁 )
李石(字 知几 号 方舟、方舟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2 【介绍】: 宋建宁崇安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子。幼师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二十余年,张栻师事之。高宗绍兴中,以荫补官,不调。秦桧死,被召,以疾辞。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全宋诗
胡宏(一一○五~一一六一),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初入太学,师事杨时。父荫补右承务郎。以秦桧专权不出,居衡山之下二十馀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桧死被召,以疾不赴。三十一年卒,年五十七。著作由其子大时辑为《五峰集》五卷。《历代名儒传》卷五有传。 胡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香圃三间草堂钞本(简称陆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三八三
胡宏(一一○五——一一六一),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安国季子。幼事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二十馀年,为岳麓书院山长,张栻师事之。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秦桧当国,意欲用之,不应。桧死,宏被召,以疾辞。绍兴三十二年卒于家,年五十七。著有《知言》(存)、《皇王大纪》(存)、《易外传》、《五峰集》(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五《胡安国传》附传,《南宋书》卷二四,《宋元学案》卷四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泽州阳城人。知书善画。钦宗靖康中流入太行山为盗,遇李唐而随从南渡,得唐所授画技。高宗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工画山水、人物。全宋诗
萧照,字东生,濩泽(汉县名,今山西阳城)人。钦宗靖康中沦落太行山为盗。遇画家李唐,随之南渡,尽得其艺。高宗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事见《图绘宝鉴》卷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季岑,号次山。黄庭坚族子。徽宗宣和间进士。钦宗靖康初,坐与李纲善贬官。高宗建炎初仕至吏部郎中,出提点荆湖南路刑狱,旋主管亳州明道宫。南渡后数上札子论事,多所建白,其论赏罚一疏,持论尤为平允。有《三余集》。全宋诗
黄彦平(?~一一四六?),字季岑(又杂出名次山,字次岑,今据清同治《丰城县志》),丰城(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历信阳州学教授,池州司理参军。钦宗靖康初为太学博士。高宗建炎初迁吏部员外郎,未几出知筠州。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复吏部员外郎。七年,出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一○)。寻罢,提举亳州明道宫,凡九年卒。有《三馀集》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其中诗二卷)。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 黄彦平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三馀集》为底本。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七六
黄彦平,字季岑,号次山(一说名次山,字季岑)。洪州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庭坚族子。宣和元年第进士。历信阳州学教授、池州司理参军。靖康初迁博士,坐与李纲厚善谪监虢州铜场。建炎初为吏部员外郎,未几,抚御京东西路。使还,知筠州。绍兴六年复吏部员外郎,数上劄子论事。后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引疾补外,遂罢,主管亳州明道宫,凡九年卒。著有《三馀集》。见《危太素集》卷八《黄次山传》,《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65 【介绍】: 宋歙州婺源人,字复亨,号环溪翁,或作韩溪翁。与罗愿等同学于朱松。博览经籍,尤好《左氏传》,为文不效举子尺度。不仕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59 【介绍】: 金真定人,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父蔡靖,宋宣和末守燕山,降金。松年初为元帅府令史,后随军攻宋。熙宗时,为都元帅宗弼总军中六部事。海陵王时,擢迁户部尚书。海陵迁中都,徙榷货务以实都城,复钞引法,皆自松年启之。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文词清丽,尤工乐府,与吴激齐名,时号吴、蔡体。有《明秀集》。词学图录
蔡松年(1107-1159) 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河北正定)人。与吴激齐名,称吴蔡体。有《萧闲公集》,词《明秀集》。中州集
松年,字伯坚。父靖,宋季守燕山,仕国朝为翰林学士。伯坚,行台尚书省令史出身,官至尚书右丞相。镇阳别业有萧閒堂,自号萧閒老人。薨,谥文简。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有集行于世。其一自序云:王夷甫神情高秀,宅心物外,为天下称首。言少无宦情,使其雅咏玄虚,不经世务,超然遂终其身,则亦何必减嵇阮辈。而当衰世颓俗,力不可为之时,不能远引高蹈颠危之祸,卒与晋俱为千古名士之恨。又尝读山阴诗引,考其论古今感慨事物之变。既言脩短随化,期于共尽。而世殊事异,兴怀一致。则死生终始,物理之常。正当乘化归尽,何足深叹。乃区区列叙一时述作,刊纪岁月,岂逸少之清真简裁,亦未尽忘情于此耶?故因作歌并及之。好问按:此歌以离骚痛饮为首句,公乐府中最得意者,读之则其平生自处为可见矣。二子。圭字正甫,璋字特甫,俱第进士,号称文章家。正甫遂为国朝文宗,特甫非其比也。自太学至正甫,皆有书名,其笔法如出一手。前辈之贵家学盖如此。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刹。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五首。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一。号水庵。师得法弟子也。师住持衲子务齐整。唯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师亦不甚强之。师没。水庵道大弘。经历四郡。住持八院。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功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水庵马姓。十六出家。从法云善遵为师受具。过钱塘昭庆。遇异人相之。曰。此僧中龙也。笠雪鞋花。历参禅宿。乾道七年。自宝林住净慈。九年浴佛日。入内观堂。投老嘉禾报恩。为终焉计。未几示疾。作书别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拳不坏。辞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弄。一拳打破虚空。佛祖难窥罅缝。有语录若干卷。大司成高文虎。序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自圆,号普云,俗姓雍,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年十九,以试经被僧服,留教苑五祀。历扣诸大尊宿。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荐福寺,迁云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圆号普云。绵州雍氏子也。夙有灵根少能割爱。卸欲梏如鱼脱网。入法苑似凤栖梧。十九试经得颂祠牒。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关南下。参游四众咸推英俊。遍扣尊宿。始入龙门偶步廊庑。睹绘壁间胡人之像忽尔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举法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圆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东矣。释善能亦高庵嗣法门人。其族严陵未详姓氏。一日高庵普请择菜。次庵知其缘熟忽以猫儿掷能怀中。能拟议。被庵拦胸踏倒。豁然大悟起惟吟笑而已。历侍既久德馨远闻。缁素倾心天人拥出。住持福州中际大阐宗风。世称双树法幢云。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圆,字普云,绵州雍氏子也。夙有灵根,少能割爱,脱彼欲梏,栖此法林。年十九,试经得颁祠牃,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关南下,遍扣尊宿,始入龙门,偶步廊庑,睹绘壁间胡人之像,忽尔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举法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圆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呑尽杨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东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子驹,号顺宁。刘跂子。师胡安国。为永州狱掾,托疾归。后以刑部员外郎召,出为湖南提刑,卒。有《顺宁集》。全宋诗
刘芮(一一○八~一一七八),字子驹,东平(今属山东)人,挚曾孙。初为永州司理参军(明弘治《永州府志》卷三),与知州争狱事弃官。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为大理司直,二十九年,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十二年,起为国子监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二、一九六)。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除湖北提点刑狱(《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官终湖南提点刑狱。淳熙五年卒,年七十一。有《顺宁文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八一《顺宁文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兖州仙源人,初名若古,字世文,号杉溪。孔道辅孙。南渡后,流寓衢州。博极群书,尤精《易》学。高宗绍兴中知邠州,锄强扶贫,民皆畏服。移知陕州,以平鼎、澧寇功进秩,改知抚州。官至中散大夫。卒年七十五。有《孔子编年》、《东家杂记》、《杉溪集》等,又续《白氏六帖》成三十卷,合称《白孔六帖》。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孔传,原名若古,字世文,晚号杉溪,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七代孙,道辅孙。建炎南渡,寓居衢州。绍兴二年擢知邠州,移陕州,改抚州,官至中散大夫。卒,年七十五。博极群书,尤精《易》学。著《续白氏六帖》(存)、《文枢要记》、《孔子编年》(存)、《东家杂记》(存)等,有《杉溪集》。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一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引《阙里文献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二
宋瀚(一作浣),号铁石翁。绍兴八年四月以户部员外郎充贡举参详官。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宋资州资阳人,字知几,号方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孝宗乾道中,以荐任太学博士。因直言径行,不附权贵,出主石室。蜀人从学者如云,闽越之士亦万里而往,刻石题诸生名者几千人。后为成都倅。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余。有《方舟易说》、《方舟集》、《续博物志》等。全宋诗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为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为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历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五五八
李石(一一○八——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磐石(今四川资中)人。九岁举童子,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乙科。初任成都户曹掾,召入朝,任太学博士。自试院论罢,除成都学官,生徒达千馀人。后倅彭州,知黎州。乾道中召为都官员外郎。复罢,出知合州,又知眉州。石好学能文,其诗文渊源于眉山苏氏,于经尤长《易》、《春秋》。议论剀切,不阿权贵,故仕途坎坷。淳熙八年卒。著有《方舟易学》(存)、《续博物志》(存)、《方舟集》(存)、《世系手纪》等。见所撰《自叙》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宋史翼》卷二八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