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330,分2089页显示 上一页 381 382 383 384 385 387 388 389 390 下一页
释弥光( 李 号 晦庵 )
黄勋(字 有功 别称 再生父 )
伍全(号 黑龙 )
何朝隐(号 梅溪 )
倪朴(字 文卿 号 石陵 )
倪称(字 文举 号 绮川 )
刘嗣庆(字 继先 号 云隐 )
刘思义(号 青岩 )
卞大亨(字 嘉甫 号 松隐居士 )
吴敏(号 中桥居士 )
吴沆(字 德远 号 无莫居士 世称 环溪先生 文通先生 )
宋耕(号 雪溪 )
崔羽(号 紫霞真人、紫霞 )
方丰之(字 德亨 号 北山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印肃(别称 普庵肃 印肃 号 普庵 余 )释弥光( 李 号 晦庵 )
黄勋(字 有功 别称 再生父 )
伍全(号 黑龙 )
何朝隐(号 梅溪 )
倪朴(字 文卿 号 石陵 )
倪称(字 文举 号 绮川 )
刘嗣庆(字 继先 号 云隐 )
刘思义(号 青岩 )
卞大亨(字 嘉甫 号 松隐居士 )
吴敏(号 中桥居士 )
吴沆(字 德远 号 无莫居士 世称 环溪先生 文通先生 )
宋耕(号 雪溪 )
崔羽(号 紫霞真人、紫霞 )
方丰之(字 德亨 号 北山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印肃。号普庵。袁州宜春余氏子。生六岁。梦一僧点其心。曰他日当自省。既觉以臆示其母。见当心有一点。红莹大如樱珠。未几。从寿隆院贤公出家。年二十七。落发具戒。师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贤。器之。勉读法华。师曰。尝闻诸佛元旨。必贵了悟。数墨巡行。何益于事。遂辞师。游湖湘。谒牧庵忠公于大沩。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忠竖起拂子。师遂有省。寻归受业院。院有邻寺慈化者。众请住持无尝住。师布衾纸衣。调粥二时。禅寂外。唯阅华严经论。忽大悟。遍体汗流。喜曰。我今亲契华严境界。述颂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自后发为语句。动悟幽显。有不期然而然者。一日忽一僧冒雪至。师目之。喜曰。此吾不请友也。拉与寂坐。交相问答。或笑或喝。僧曰。师再来人也。不久当大兴吾教。乃指雪书颂而行。自是慕向者众。师随宜说法。或书偈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服之即愈。或有疫毒人迹不相往来者。与之颂。咸得十全。至于祈禳雨晹。伐怪木。毁淫祠。灵响非一。繇是。鼎新梵宇。或问师修何行而得此。师当空一画。云会么。云不会。师曰。止止不须说。将化。书偈于壁。集众垂示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索浴跏趺而逝。乾道五年七月也。世寿五十五。僧腊二十八。塔全身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普庵禅师。名印肃。政和乙未冬。生于袁州宜春。余姓肃生。祥光烛天。莲生道周。异香远馥。襁褓中即善世言。梦异僧点其胸曰。汝他日当自省去在。即寤白母王氏。视胸有赤点。如含桃状。王氏恍悟初徵。遂舍肃于寿隆寺。师事沙门贤公。贤尝授以法华经。肃曰。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乎道。贤大惊。以大器期之。遂遣行脚。侣戒修谒牧庵忠于沩山。度岭。望丛谷中。有跨黄犊人。近之则忠公所跨者虎也。修拟避。肃下腰包。进前不审。忠微笑以手西指。令其前行。将及寺门回望。惟忠公策杖而来。失虎所在。二人具威仪。请益于忠。忠曰。何迟乎。望汝久矣。肃进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忠以拂示之。肃有省。时年二十九矣。归寿隆。袁州尹梦金甲人告曰。普庵大士。行道时至。言讫。天光五色。尹惊异。适刘长者亦感异徵。捐资鼎建大伽蓝。袁尹俾物色于寿隆。请肃主之。号曰大慈化寺。肃既居慈化。楮衣粝食。胁不沾席。十有二年。一日诵华严论。至达本忘情知心体合。通身汗流。乃大声示众曰。我今亲契华严法界矣。李公长者。于此大经之首。痛下一椎。击碎三千大千世界。如汤消雪。不留毫发。许于后进作得滞碍。普庵一见。不觉吞却五千四十八卷。化成一气。充塞虚空。方信释迦老子出气不得之句。然后破一微尘。出此华严大经。遍含法界。无理不收。无法不贯。便见摩耶夫人是我身。弥勒楼台是我体。善财童子是甚茄子。文殊普贤是我同参。不动道场遍周法界。悲涕欢喜踊跃无量。大似死中得活。如梦忽醒。良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即说偈曰。捏不成团擘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复谓心斋圆通二子曰。达本情忘知心体。合汝作么生会。二人各以颂呈。肃不诺。乃引声长吟。以示之曰。先天先地。何名何样。阿曼陀无物比况。触目菩提。自是人不肯承当。且轮回滞名著相。圆融法界无思无想。庐陵米不用商量。血脉才通。便知道击木无声。打虚空尽成金响。又曰。柏庭立雪一场败缺。了无为当下休歇。百匝千围但只者孤圆心月。不揩磨镇常皎洁。无馀无欠。无听无说。韶阳老只得一橛。十圣三贤闻举著。魂消胆裂。惟普庵迥然寂灭。俄有异僧。名称道存。冒雪而来。肃大喜。互相徵诘。棒喝交驰。心心密契。存合爪叹曰。师再来人也。大兴吾道。非师而谁。乃指雪书颂而别。于是肃大唱佛眼宗旨。盖其师牧庵忠观水磨。发明心要于佛眼拂下。后尝以白木剑。迫死心禅师。死心引颈而笑。忠作舞而出。故冯济川曰。佛眼磨头悟法轮之常转。死心室内容慧剑以相挥。忠出入江湖。人莫测之。宣和间。湘潭大旱。祷雨不应。忠跃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雨随至。时以佛僧目忠。肃既见忠后。亦以神异。利济含灵。藏污耐垢。不知有己。演释谈章咒。旋天地。转阴阳。世盛传之。布于弦谱。而弭灾焉。至其异迹。不可胜纪。有问曰。师修何行业。而得此三昧。肃当空一画云。会么。曰。不会。肃曰。止止不须说。归宗贤禅师曰。慈化乃吾党黄钟也。惜哉时流独传其迹耳。肃道满异邦。义学窃疑。其宗趣莫详。肃悯而说偈曰。苍天苍天。悟无生法。谈不说禅。开两片皮。括地该天。如何是佛。十万八千。一日书偈方丈西壁云。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深。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乃结跏趺坐。令侍者鸣钟众集。瞑目而逝。时乾道己丑年。七月二十一也。 赞曰。荻苇之间。病鸟栖焉。六合之外。曲士藐焉。故肃公现三头六臂。而传持祖道。其心良苦矣。悠悠者独以神通见推。则公之大慈悲愿足乎否邪。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弥光(?~一一五五)(《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俗姓李,闽人。住泉州教忠寺,称晦庵弥光禅师。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今录诗九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弥光号晦庵。闽中季氏子也。生寡言笑闻僧贝梵则喜。年十五依文慧禅师圆顶。未穷海藏喜究群书。一日计曰。剃发染衣当期悟彻。而醉心俗典耶。遂首谒圆悟。次参黄檗详高庵悟。机语皆契。以淮楚盗起归谒佛心。值大慧寓广因从之。慧曰。汝在佛心处所得者试举一二看。光曰。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总不恁么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曰某不肯。他后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以病去法。光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光竟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公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光始无滞。趋告慧。举道者见琅邪并玄沙未彻语诘之。光对已大慧笑曰。虽进一步秖不著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见处总如是也。何益于事。其杨岐正传止三四人而已。光愠而去。翌日慧问。汝还疑否。曰无可疑者。慧曰。秖如古人相见未待开口已知虚实。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诣。慧令究有句无句话。慧过云门庵。光亦侍行。一日问曰。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不得活。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光疑情愈深。后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光曰裂破。慧乃振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光即大悟。慧即挝鼓告众曰。龟毛拈得笑咍咍。一击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光亦呈偈曰。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自尔名喧宇宙。道洽缁素出住教忠。瓣香为妙喜拈出。其为知本也欤。 系曰。凡为人师者须具二种法方堪坐曲录床。一先明己眼。二鉴机病源。若己则未明。自尚拖枷带锁。胡能为人解粘去缚。不识病源未免佣丑杀人之陋。所以久依炉鞴不能脱胎成器者。非学人之罪也。为学者亦须具二种法。方可验天下善知识舌头。一不自知足。二死后复苏。若易知足必以鱼目为珠。若不死后再苏。则生死命根不断。所以久入选佛场不能心空及第者。非宗匠之罪也。是故妙喜一生不自肯。晚登川勤之室直阶华严七地。不其然乎。今晦庵以滑稽参禅。未曾大死一番。苟非妙喜屠龙之手。而不珍鱼目者几希。故遭振威一喝。直下丧身失命。便能对众作蟭螟虫大吼。岂不快哉。呜呼世之灵利汉靡不坐晦庵膏盲之疾。如狂子失心而不可疗者多矣曾未服医父起死之剂。且急欲为人指迷。不亦谬乎。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晦庵。闽中李氏子也。生寡言笑。闻僧贝梵则喜。年十五。依文慧禅师圆顶。喜究群书。一日计曰。剃发染衣。当期悟彻。而醉心俗典耶。遂首谒圆悟。次参黄檗祥。高庵悟。机语皆契。以淮楚盗起。归谒佛心。值大慧寓广因从之。慧曰。汝在佛心处。所得者。试举一二看。光曰。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总不恁么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曰某不肯他后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以病去法。光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光竟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公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光始无滞。趋告。慧举道者见琅邪。并玄沙未彻语诘之。光对已。大慧笑曰。虽进一步。祇不著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见处总如是也。何益于事。其杨岐正传。止三四人而已。光愠而去。翌日慧问汝还疑否。曰无可疑者。慧曰。祇如古人相见。未待开口。已知虚寔。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诣。慧令究有句无句话。慧过云门庵。光亦侍行。一日问曰。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不得活。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光疑情愈深。后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光曰裂破。慧乃振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光即大悟。慧即挝鼓告众曰。龟毛拈得笑咍咍。一击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光亦呈偈曰。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自尔名喧宇宙。道洽缁素。出住教忠。瓣香为妙喜拈出。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弥光,字晦庵,闽中李氏子也。生寡言笑,闻僧贝梵,则喜。年十五,依文慧禅师圆顶,未穷海藏。喜究群书,尝自忖曰:“剃发染衣,当期悟彻,而醉心俗典耶?”遂首谒圆悟,次参黄蘖祥、高庵悟,机语皆契。以淮楚盗起,归谒佛心,值大慧寓广,因从之。慧曰:“汝在佛心处,所得者试举一二。”光曰:“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总不恁么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曰:“不肯他后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以病去法。”光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光竟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公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光始无滞,趋告。慧举道者见琅琊并玄沙未彻语,诘之,光对已,大慧笑曰:“但道一步不著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见处总如是也,何益于事?其杨岐正传,止三四人而已。”光愠而去。翌日,慧问:“汝还疑否?”曰:“无可疑者。”慧曰:“秪如古人相见,未待开口己知虚实,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诣。慧令究有句无句话,慧过云门庵,光亦侍行。一日问曰:“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不得活,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光疑情愈深。后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郤药忌,道将一句来?”光曰:“裂破。”慧乃振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光即大悟。慧即搥鼓,告众曰:“龟毛拈得笑咍咍,一击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光亦呈偈曰:“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郤口。”自尔名喧宇宙,道洽缁素。出住教忠,瓣香为妙喜拈出,其为知本也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南海人,字有功。高宗绍兴二年进士。授永福丞,因知县久病废政,代为决狱除弊,并代民还逋赋八千三百余缗,民称之为再生父。历知新昌、雷州,以贤能改知新州,出俸资增置学田,政暇与诸生讲学。以朝散大夫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汀州长汀人,号黑龙。高宗绍兴间以土豪应募,攻贼赣州,大破之。擢广州摧锋军第十七将,屡立奇功,累迁襄阳府诸军都统,终武显大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何朝隐,绍兴间人,号梅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浦江人,字文卿,号石陵。喜谈兵说剑,耻为无用之学。高宗绍兴末,闻金人欲南下,拟上万言书请加征讨,郑伯熊见而极称之。与陈亮为学侣,遭废徙筠阳,久之乃得赦归。平生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有《舆地会元》、《鉴辙录》、《倪石陵书》。全宋文·卷五四○六
倪朴(朴),字文卿,婺州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居于石陵村,因号石陵。尝应进士举。绍兴末,为万言书拟上高宗而不果。为人好使气,年四十七犹未娶,时人鲜有知之者,独郑伯熊、陈亮极称之。后为里人所搆,徙置筠州,会赦得还,槁饿以死。著有《舆地会元志》四十卷、《鉴辙录》五卷。谢翱编其集为《石陵先生倪氏杂著》,元时尚存七卷,后佚。见宋濂《倪石陵传》(《倪石陵书》卷首),《金华贤达传》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72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文举,号绮川。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曾受业于张九成。南渡后居吴兴,与芮国瑞友善,国瑞称为药石友。历官常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有《绮川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号青岩。高宗绍兴间为画院待诏。作山水长于傅色而拙于布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六
吴敏,号中桥居士。尝造访了禅师,绍兴中撰《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72 【介绍】: 宋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全宋诗
吴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远,号无莫居士,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曾献书于朝,因误书帝讳被黜。遂不仕,筑室环溪,著书以终。孝宗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私谥环溪居士文通先生。著有《环溪集》、《环溪诗话》等。事见《环溪诗话》。今录诗十四首。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吴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远,号无莫居士,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博通经史,尝著《易璇玑》(存)、《三坟训义》各三卷,绍兴十六年献于朝,以文字犯庙讳,不用。后隐环溪,世称环溪先生。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另著有《论语发微》、《老子解》、《环溪集》等。见《环溪诗话》,《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五,楼钥《环溪文集序》,《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崇庆人,号雪溪。高宗绍兴中,为阆中令,弃官去,不知所至。或言在四明雪窦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崔羽,号紫霞真人,唐州(今河南唐河县)人。少录京师班直,后休官学道。高宗绍兴初游罗浮,时已老,居东莞上清观,一日坐化。民国《东莞县志》卷七四有传。今录诗三首。全粤诗·卷二八
崔羽,号紫霞。原籍唐州。少隶京师班直,休官学道。宋高宗绍兴间游罗浮,已老矣。初不自言其年,朱颜方瞳,举止朴野,性喜酒,有具馔邀之,辄赴饮,饮必醉且歌,所言休咎皆验。后居东莞,与黎如璧友善,逝于莞邑上清观。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明张二果曾起莘纂崇祯《东莞县志》卷八、清宋广业辑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有传。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