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200,分1814页显示 上一页 430 431 432 433 434 436 437 438 439 下一页
方鹏(字 时举 号 矫亭 )
曾大显(字 世荣 号 凤陂 )
李长(字 复之 号 云岩 )
杜绍(字 述之 号 朴庵 )
林珹(字 时献 号 罗峰 )
柴奇(字 德美 号 黼庵 )
梁材(字 大用 号 俭庵 )
王相(字 梦弼、懋贤 号 觉轩 世称 介塘先生 )
申纶(字 廷言 号 南滨 )
皇甫录(字 世庸 号 近峰 )
索承学(字 逊夫 号 桐冈 )
郭东山(字 鲁瞻 号 石崖 )
金洪(字 惟深 号 难治 )
陈槐(字 公辅 行第 一 号 半湖 )
其它辞典(续上)
文徵明(名 璧、壁 字 徵仲、征明、徵明 号 衡山、吴门四家、衡山居士 贞献先生 )方鹏(字 时举 号 矫亭 )
曾大显(字 世荣 号 凤陂 )
李长(字 复之 号 云岩 )
杜绍(字 述之 号 朴庵 )
林珹(字 时献 号 罗峰 )
柴奇(字 德美 号 黼庵 )
梁材(字 大用 号 俭庵 )
王相(字 梦弼、懋贤 号 觉轩 世称 介塘先生 )
申纶(字 廷言 号 南滨 )
皇甫录(字 世庸 号 近峰 )
索承学(字 逊夫 号 桐冈 )
郭东山(字 鲁瞻 号 石崖 )
金洪(字 惟深 号 难治 )
陈槐(字 公辅 行第 一 号 半湖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5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文林子。从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画名,号吴门四家。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致仕归。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善诗文,工行草,精小楷。画尤胜,擅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遗老之轶事。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既卒,私谥贞献先生。有《甫田集》。词学图录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苏州长洲人。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开"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书,工行草,尤精小楷。诗文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主吴中风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辑有《文徵明集》,词在集中。人物简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明长洲人。擅画山水,名重当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能诗,工行、草、隶书,尤精小楷。正德末以岁贡生荐授翰林院待诏。有《甫田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徵仲,吴人。嘉靖中为翰林待诏。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温州知府林子。以岁贡入京,用荐授翰林待诏。有甫田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诏。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库总目》:徵明舆沈周皆以书画名,亦并能诗。周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徵明诗则雅饬之中,时饶逸韵。 《艺苑卮言》:文徵仲诗如仕女迷妆,雏摩坐语,又如小阁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穷。《读书后》:馀当谓吴兴赵文敏公孟烦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微阴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浅同也。文皆畅利而乏深沈,其离古同也。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行押则赵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署书则文复少逊也。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然而篆不胜隶。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其鉴赏博考复同也。位在赵至一品,而文仅登一命。寿则文逾九龄,而赵仅垂七帙,异也。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四友齐业说》:衡山当对馀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 《国雅》:文徵仲,吴中往哲如公之博鉴雅步艺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饬,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硝织弱。其字法画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齐诗话》: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遗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徵而作也。词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诗云:「潦倒儒官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推南赋小山。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洒歌。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后宁藩败,凡应辟者崎岖万状,公独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砚斋二笔:文衡山先生诗有极似陆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松翠鬣香。」吴中诸公遗力往宾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筹子付山僧,侯力至随水运出,以为质。可补茗社故寅。《鸟衣佳话》:苏郡虎丘剑池,其水不流,终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岩空洞,深邃莫测。好事者执烛而入,见内有叠板如门户状,相传阖闾王所葬处。文衡山诗云:「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金袅寂寞随麈规,石阙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越岁其泉复旧。黄佐《泰泉集》:文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劄,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李文正公东阳以篆自负,及见公隶,曰:「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书史会要》: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画仿涪翁尤佳。评者云,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谢肇制《五杂俎》:文徵仲书得法于峻子山而参以松雪,亦时为黄、米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尝行。惟小楷正书譬即山阴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画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至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丹青志》:文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大园小轴,莫非奇致。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楮,篝灯夜作。故得者益深保爱,奉如圭璋。 《画禅室随笔》:文太史本色画极颊赵承旨,笔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学柳下惠。 《画史会要》:朱子朗为衡山高足,衡山应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遗童子将币于子朗,求衡山赝木。童子误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一时傅以为笑。 方薰《山静居画论》: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浸浸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厂径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东泉诗话》:《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祗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题,衡山大年,几至百岁,王弁州为作傅云:「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而怪其在,谓为仙且不死。」情事逼真。 田按:衡山诗龠州帮助以吴饮少之。馀谓和平蕴藉,于风雅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优孟衣冠耶!书画亦精绝过人,为世实重。名德大年,林见索、王宗贯于艺事外推之,可称具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举,号矫亭。正德三年进士。嘉靖初大礼议起,以张璁议为是,遂官至南京太仆卿。然实不欲事事附和张璁,不久,即引疾辞去。有《责备馀谈》、《昆山人物志》、《矫亭存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举,昆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历南武选郎擢山西提学副使以疾辞用荐徵拜春坊庶子迁太常卿有矫亭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六
鹏字时举,昆山人。正德戊辰进士,授南礼部主事。改南刑部,历员外、郎中、改南兵部、吏部,出为浙江参议,历山西副使。用荐改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迁南太常卿。有《矫亭存稿》十八卷、《续稿》八稿。 (凤《改亭续稿》:矫亭诗文平实典雅。 《静志居诗话》:矫亭古时效陶,近体学白,颇饶自得之趣。其自题小像云:「此像何人斯?吴淞方矫亭。颇记前身事,生可六七龄,一疾遽夭死,天地为冥冥。苍头抱我哭,诸妇痛拊膺。其家乃城居,面北高檐楹。临街列屠沽,阴风助哀声。思之宛如昨,语及辄涕零。性灵想不寐,还复得此生。」乃知记忆前身事,匪独鲍井羊环也。)维基
方鹏(1470年—?年),字时举,号矫亭,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治《易经》,由国子生中式弘治十四年辛酉科(1501年)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年三十九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十六名,第二甲第十名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丁外艰,服阕,改南京刑部,升员外、郎中,丁内艰,服阕,改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调任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浙江左参议,三年十二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致仕。六年十月起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修撰,加四品服,充经筵讲官。七年八月与韩邦奇主持顺天府乡试,九月以乡试题目被弹劾,夺俸四月。八年四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七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年正月被革职令闲住。
人物简介
维基
曾大显(1470年—?),字世荣,号凤陂,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军籍。湖广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六名,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选授礼科给事中,查盘延绥等处仓库粮料,违刘瑾意,被逮系锦衣卫狱,杖二十,三年十一月贬浙江布政司照磨,六年(1511年)任慈溪县知县,升苏州府同知,七年十二月升河南按察司佥事,官至四川布政司参议。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1470年—1521年),字复之,号云岩,浙江处州府缙云县人,民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百六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九名进士。擢户科给事中。。授江西新昌县知县,擢户科给事中。谪福宁州州判,卒于官。
人物简介
维基
杜绍(1470年—1539年),字述之,别号朴庵,河南开封府扶沟县人,军籍。河南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二百□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一名进士。十月授户部陕西司主事,嘉靖改元,六月榷临清钞关,二年(1523年)八月还京,十月监督南畿粮饷。十二月母亲去世,三年正月至淮扬时闻母丧,回籍丁忧。五年丙戌七月服阕,复除户部广东司主事,十一月复奉敕南直隶监兑粮储。六年正月抵达徐州,次常州、苏州,不久罢官。嘉靖十八年六月十一日以疾终于家,年七十。所著有《朴庵初藁》、《中藁》、《后藁》、《使南集》、《杜氏家谱》、《扶沟县志》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林珹(1470年—1542年),字时献,号罗峰,福建晋江县人,同进士出身。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福建乡试第八名。弘治九年(1496年),登丙辰科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兵部观政,乞归侍养亲,居三年,选授宁国府推官,丁父忧。服阕,补浙江温州府推官,复丁母忧去职。起复宁国府推官,升户部江西司主事,监兑河西务,转任山西司员外郎,晋陕西司郎中,督视京储,之后出为饶州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联合王守仁,抵御朱宸濠叛乱。归乡养老,为人所称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42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德美。正德六年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南京光禄少卿,官至应天府尹。谏南巡,劾权幸,上边储屯政诸疏,颇著直声。有《黼庵遗稿》。维基
柴奇(1470年—1542年),字德美,号黼庵,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民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十四名,登第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本年八月授吏科给事中,以刘六刘七之乱,十二月奉命山东随军纪功。七年九月以军功升俸二级,十三年三月升户科右,十四年五月升吏科左,八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嘉靖八年(1529年)五月升应天府府丞,十二年五月升府尹,十三年七月以南京太庙火灾致仕,二十一年六月卒,赐祭葬。
人物简介
维基
梁材(1470年—1540年),字大用,号俭庵,顺天府大城县人,南京金吾右卫官籍。官至户部尚书。同进士出身。弘治、正德年间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德清县知县。正德初年,升刑部主事,改为监察御史。出任嘉兴府知府,调任杭州府知府,在任期间整理田租规章。此后升为浙江右参政,晋升为浙江按察使。朱宸濠谋反时,镇守中官毕真与朱宸濠私通,将举城相应。梁材与巡按御史张缙劫持毕真,夺走其兵权。此后因丁忧离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18 【介绍】: 明河南光山人,字梦弼,号觉轩。正德三年进士。官御史,巡按山东。镇守中官黎鉴假进贡苛敛,相檄郡县抵制,鉴诬奏,逮相下诏狱,谪高邮州判官。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懋贤。生资性绝人,复嗜学,博综古今。尝授徒高钱山中,每夜灼一灯,诵不辍。饥即拾蹲鸱火而啖之,或竟夜不寝。邻人俱厌苦之,不为止。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愈自励,茹苦若寒士。迁编脩,以议大礼逮诏狱,竟死杖下,年止三十七。公豪少尚气节,然处家庭间,更为和易。性笃孝,诸生所上束脩,尽以奉亲,无私毫入私室。家贫屡空,怡如也。为文原本六经,而才更横溢。时驰骋庄、列间,每下笔盈纸,虽宿儒先生望之,无不辟易。学者称为介塘先生。维基
王相(1470年—1518年),字梦弼,号觉轩,河南汝宁府光州光山县人,军籍。同进士出身。治《诗经》,行二,由国子生中式河南乡试第七十名举人,年三十九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四十七名,第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沭阳县知县,六年十二月由知县选授山西道监察御史。正德九年巡按湖广,十一年巡按江西,正德十二年,巡按山东,镇守中官黎鉴假借进贡之名苛敛,王相率众相抵。黎鉴大怒,在朝廷上诬陷王相,王相因此下诏狱,十三年正月贬为直隶沭阳知县,改高邮州判官,不久去世。嘉靖初年,赠光禄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38 【介绍】: 明广平府永年人,字廷言,号南滨。弘治十八年进士,累官四川、云南按察司副使。性忠亮有雅量,莅官以廉洁著称。维基
申纶(1470年—1538年),字廷言,号南滨,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六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进士。历知平陆县、太原县,升潞州知州,历升南京户部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任河南卫辉府知府,四年调任常州府,官至四川、云南按察司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40 【介绍】: 明苏州长洲人,字世庸,号近峰。弘治九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知顺庆府,被劾归。以博雅称。有《明记略》、《近峰闻略》、《下陴纪谈》、《蘋溪集》、《容台集》、《果山集》。维基
皇甫录(1470年—1540年),字世庸,号近峰,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三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登进士第二甲第十九名。授刑部主事,升礼部员外郎、郎中,官至顺庆府知府。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逊夫,邳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户部郎中有桐冈集维基
索承学(1470年—?),字逊夫,号桐冈,直隶淮安府邳州人,军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三名,三甲第一百四十七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30 【介绍】: 明山东掖县人,字鲁瞻,号石崖。弘治九年进士。授山阴知县,历监察御史。正德二年,巡按宣大,为刘瑾党羽构陷,下狱免归。瑾败,复起四川按察佥事,参预镇压廖麻子、喻老人等起事。官至四川布政司右参政。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东山字鲁瞻,掖人,弘治丙辰进士,官四川参政。有《石崖集》。 (王士禄《涛音集》:参政诗如披薪刈楚,丛杂之中不乏菁秀。五言如《哭诚之》云:「剑外情偏割,猿边泪有馀。」《送王侍御巡蜀还朝》云:「停骖侧阁晓,回雁少城春。」七言如《宁武关》云:「古堞寒云严晚戍,空壕疏雨散昏鸦。」《次见素韵》云:「山迂鸟道连三蜀,栈入鸡头转七盘。」并可诵。)维基
郭东山(1470年—?),字鲁瞻,山东莱州府掖县人,军籍。山东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授知浙江山阴县,以忧去。服除,补浚县,十六年召入,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正德改元,奉使颁赏于陕西三边。二年(1507年)出按宣大二镇。三年十月兵科都给事中赵铎等弹劾宣府独石等处有功官员市恩坏法,罔上欺公,纪功御史郭东山有诈冒军功的嫌疑,下东山锦衣卫狱,杖之三十,令为民。七年正月起废,擢升四川按察司佥事,十一年十月升本司副使,十三年二月升布政司右参政。以疾疏乞归卒。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惟深,中进士,出知靖江县。岁馀县大治,以才徙知吴江,靖民为生立祠。吴江号为难治,有势家横行赋役,繁闾左罢于奔命。每占一役,不破碎其家不止。公叹曰:“虐政有甚于此耶?”乃痛抑豪大家,为民分其役,与裁阔狭节冗费岁所减米缗数十万民力幸苏其输租更以最吴人德之生子多以金命名当道为请于朝颁其法通行州县每六察至吴江独无平反怪问之太守曰吴江令故善教民也适岁屡饥吴民留公至七年擢监察御史出按陜西行边条上地方便宜奏免大小文武官数百人墨吏俱望风解组去时有以车载冠之谣公名大震再按山东适有二巨珰出选婚势焰张甚所至索馈献动千计公乃先发一檄盛称二使廉正有司宜遵奉不许妄有科率损使者廉名所在张之探珰所向辄行部按其后竟不得肆又势阉多以家人冒充勇士侵月粮公奏请严革月省粮数千石前后亢抑阉竖逆瑾不能堪为揭其名于壁先使人讽之冀以赂谢公不答瑾怒益甚会公出知松江府乃诬公在官所解布恶械至京然公实无可罪得释遂卒于家父亮官武库郎中子朴亦以进士官职方主事三世并由甲科起家有名维基
金洪,字惟深,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浙江乡试第八十六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接替刘琬任松江府知府一职,1508年,由翁理接任。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公辅。生有异质,体文弱,然善方略,喜身任天下事,慷慨。由进士知松溪县,入为刑曹,出知武昌府,奏治行第一。以患痞,乞休归。里居二年,再用,荐起知抚州。疾复作,力请告,得许。而宸濠反报至郡,东鄙盗王浩八先受濠金及马,约为内应,是日即啸聚,人情益讻讻。公已在告五十日,丞久摄事,家人趣公曰:可以行矣。公奋然起曰:国家有急,若以解官为辞,臣罪当死。即出缚濠使斩之,手焚伪檄于通衢。是夜发兵袭杀浩八,濠游兵遂不敢复南。时郡县意怀观望,尚称宁王。公移檄斥言逆濠倡乱,神人共愤。凡知人臣大义,宜共戮力,即请都御史王公节制,愿为犄角。会王公巳檄会诸道兵讨贼,公遂更募义勇四百人,率所部驰赴军门。而王公已破南昌城,次日方发兵迎击宸濠湖上,而公适至,即用公为领哨官,复密授方略,使潜分所部之半,设伏黄家渡八字脑诸处。及前锋既交,伏兵呼噪并起,贼遂大溃。公陈擒首贼瑞昌王拱枅将军觐铤等七人,斩首三百馀级。又遣公提兵转战沿湖诸处,遮截宸濠,所俘斩千馀。复九江郡,抚其民。事平,王公身献俘至浙。时公巳迁江西按察副使,尚留在军,而王公更奉命还抚江西,谓惟公可任事,使押发宸濠诣行在。公至留都献俘,面奏目前急务,宜表死节,录遗功,宽胁从,恤民困。上嘉纳之。时公泊舟江上,太监张永夜遣少监王文招公过其舟,密语曰:上欲得内外官交通宸濠姓名,吾已得其籍,犹未上,事当若何?公力陈其不可,谓史载光武烧吏人交关王郎书,使反侧子自安。近日李文达公奏请内外官与曹钦通者不问。此俱圣主贤相事,上宜远法光武,公宜近学李文达,为万世所颂。若此事竟行,非但祸延天下,即公亦身为怨薮,将悔无及矣。次日,永再招公轨手曰:夜来思先生言,诚大爱我。即尽取箧中交通书籍,对公焚之,惟以钱宁、陆完六人名上。公复进与永言群小导。上至欲航海观普陀,且闻圣体违和,呕血者三,此诚可寒心。太皇太后命公扈驾,正在今日,公宜力劝上回跸,此万世勋也。永乃以危言胁江彬辈,上遂班师。值辰州苗反,改公湖广兵备。上念公劳,使扈从至京,将用之,未果。会上崩,大学士杨公延公至室中,曰:久知公才,烦为议遗诏所当行。公为条列八事,杨公复不果用,公亦疾作引归。而御史杨材者,初为公武昌属吏,有宿憾,乃论公前在郡观望,坐落职。嘉靖初,录平濠功,仅得赐金绮。胡公世宁、伍公文定前后力宣其功于朝,王公再辞封爵疏,亦极言其事,有曰:诸臣闻臣檄召提兵而来,甘粉齑之祸,蹈必死之地,忠义显然可见。今平难以来,群憎众疾,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閒,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曾无鸣其不平者,公即其一也。已而王公亦被人言事,竟不直公。里居复二十年,以宿疾作,卒于家,年八十有一。初,公起知抚州,道遇章枫山先生,曰:公此行恐功名损于平日。公曰:先生意谓宁藩耶?但彼今挟天子交结中朝胁人,诚难与亢。若一朝犯顺,则豫章怨民俱其敌,可不烦四方兵也。公至郡,知宸濠待开府大臣渐不以礼,即密启劝孙公出巡旁郡,集粮厉士马以防变,孙公不能从。及公起兵,大学士费公致书奖公倡义,尚以时事为忧。公答言:抚军王公才略绝世,天遗此老以拯社稷之难,公无忧也。后俱服其卓识。公居乡,数为里中兴利;里中人为公生立祠,奉尝不绝。维基
陈槐(1470年—?),字公辅,号半湖,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四十三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正德二年(1506年)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正德九年(1514年)以刑部广东司主事、署员外郎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此后,升湖广武昌府知府,以病乞休。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湖广巡抚、巡按推荐,起为江西抚州府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反,陈槐响应王守仁,率兵围剿叛军,收复九江府。同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押解朱宸濠赴行在,并献俘南京。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因辰州苗人叛乱,陈槐调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靖州,后因病告归,居家二十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