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牵挽(牽輓)
(1).亦作“ 牵輓 ”。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 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 明 李东阳 《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國語辭典》:水车(水車)  拼音:shuǐ chē
1.旧时指水神乘坐的车子。《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2.农家引低处的水来灌溉田的器具。
3.运送水的车。
《漢語大詞典》:用才
任用人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解榻再见今,用才復择谁?”
《國語辭典》:自动(自動)  拼音:zì dòng
1.不凭藉外在力量而自己主动作为。如:「他们常自动地在社区栽培花木、整理环境。」
2.不需透过人力,直接利用机械装置操作。如:「自动步枪」、「自动控制系统」。
《國語辭典》:人种(人種)  拼音:rén zhǒng
1.地球上人类的种别,一般人往往将人类依肤色分为黄、白、黑、棕、红五种。
2.传宗接代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箸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金瓶梅》第五三回:「我又不得养,我家的人种,便是这点点儿。休得轻觑著他,著紧用心才好!」
《國語辭典》:信用  拼音:xìn yòng
1.以诚信用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2.听信而纳用。唐。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3.诚实不欺的美德。如:「他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说过要帮你,就一定会帮你的。」
4.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證,而以按期偿还的借贷活动。借入者除按期偿还所借贷的货币资金或商品物资外,还要根据时间长短,支付给借出者一定的利息。主要分为商业信用的赊销、预付,银行信用的商业放款,国家信用的发行国库券及消费信用的购屋分期付款等。
《漢語大詞典》:诏举(詔舉)
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陈龙图使高丽:“ 陈睦 ,字 子雍 …… 治平 中,詔举馆阁才行之士。”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后詔举经学,亦固辞。”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伏读 世祖章皇帝 圣训,屡詔举天下之才,下至山林隐逸,举贡监生,佐贰杂职,皆引见擢用。”参见“ 制举 ”。
《國語辭典》:制举(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漢語大詞典》:和雇(和僱)
同“ 和雇 ”。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九年:“﹝三月﹞甲申, 金 主諭户部:‘今岁行幸 山后 所须,并不得取之民间;即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僱。’”
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 唐 魏徵 《十渐疏》:“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 宋 苏辙 《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 河 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元史·世祖纪十三:“近制,和雇、和买不及军家,今一切与民同。”
《漢語大詞典》:乘人
(1).欺侮人。国语·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 韦昭 注:“乘,陵也。”庄子·人间世:“若唯无詔,王公必将乘人,而鬭其捷。”
(2).谓用人牵引灵车。礼记·杂记上:“士丧有与天子同者三:其终夜燎,及乘人专道而行。” 郑玄 注:“乘人,谓使人执引也。” 孔颖达 疏:“谓人引车不用马也。”
(3).乘坐的人。 何其芳 《画梦录·黄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
《漢語大詞典》:花楼(花樓)
(1).华美的楼。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兰图奉叶偈,芝盖拂花楼。”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絃管长。” 宋 贺铸 《小重山》词:“花楼连苑起,压漪涟。”
(2).指提花织机上用人力按花纹样稿控制经线起落的部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机式:“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漢語大詞典》:用民
(1).治理和役使民众。国语·鲁语上:“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2).谓善于使用人。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國語辭典》:冰床  拼音:bīng chuáng
1.冰上滑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形状如床,用竿子撑或用人力、畜力推拉。《红楼梦》第五六回:「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2.凉床。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藏形月府,遁迹冰床。」
《漢語大詞典》:辟差
(1). 宋 制,帅臣、监司、郡守奉旨铨选可用人才,奏请朝廷授以实际职务,谓之“辟差”。 宋 岳飞 《奏乞刘錡依旧屯顺昌状》:“右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 岳飞 依已降指挥,辟差 顺昌府 守臣,日下具名奏闻。”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差除
(2).差使,差派。 宋 杨万里 《晚兴》诗:“处分新霜且留菊,辟差寒日早开梅。”
《漢語大詞典》:征调(征調)
征集、调遣人员或物资。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譬如四方战争多征调,从军远戍沙场草,也只是为国忘家怎惮劳?”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一:“关山到处愁征调,愿赐三军所过租。” 毛泽东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他们要 叶 张 两部南下,我们则请准征调一部北上对付之。”参见“ 徵调 ”。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分類:徵音调式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