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设刑(設刑)
使用刑罚。韩非子·忠孝:“然为太上士不设赏,为太下士不设刑,则治国用民之道失矣。”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帝》:“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諦。”隋书·刑法志:“若 紂 能遵 成汤 ,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 西伯 敛轡,化为田叟。”
分類:用刑刑罚
《漢語大詞典》:能刑
善于执法用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子谓 文公 ,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矣。” 唐 吕温 《代李侍郎贺德政表》:“能刑则朝无隐慝,善任则野不遗才。”
分類:执法用刑
《漢語大詞典》:远刑(遠刑)
(1).不用刑。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 皋陶 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
(2).不犯法。晋书·郤詵传:“是故寡过而远刑,知耻以近礼。”
《漢語大詞典》:刑残(刑殘)
用刑严酷。墨子·非儒下:“ 佛肸 以 中牟 叛, 桼雕 刑残。” 王焕镳 校释:“ 漆雕 刑残,犹言 漆雕 刑杀残暴也。”一说,形体残缺。 毕沅 校注:“《孔丛》作‘ 漆雕开 形残’。”
《漢語大詞典》:械梏
(1).泛指刑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检得 鲍庄 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
(2).用刑具拷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武侯:“官收诸媪,械梏百端,皆无异言。”
《漢語大詞典》:刑辱
用刑罚侮辱。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时 楚 王戊 暴逆无道,刑辱 申公 ,无 吴王 谋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每遇其行法严刻,及刑辱建言者,輒苦口规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自有历史以来, 中国 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
《國語辭典》:私刑  拼音:sī xíng
不依法律规定或赋予的权力,而加给人的刑罚。如:「歹徒私刑被害人致死,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来大明律一款,捕盗不许私刑吊拷。」《老残游记》第二○回:「你想,你那一千银子还不出来,明儿被他拉到衙门里去,官儿见不著,私刑就要断送了你的命了。」
《漢語大詞典》:法杖
(1).古代杖刑所用刑具之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有大杖、法杖、小杖三等之差……法杖,围一寸三分,小头五分。”
(2).指用法杖拷打。 唐宣宗 《折杖折笞敕》:“法司处罪,每脊杖一下,折法杖十下。”
《漢語大詞典》:逞刑
犹言肆用刑罚。 南朝 梁简文帝 《悔赋》:“拒諫逞刑,戮宰诛守。”梁书·张缵传:“既观蝎而逞刑,又施兽而为謔。”
分類:用刑刑罚
《國語辭典》:刑讯(刑訊)  拼音:xíng xùn
审问口供时以刑具逼供。《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不烦刑讯,供吐如画。」也作「刑问」。
《漢語大詞典》:刑室
审讯用刑的屋子。 周立波 《第一夜》:“这里一定是刑室,也许我要上电刑,也许洋包探的话是真的,明天我要被枪决。”
《漢語大詞典》:讼刑(訟刑)
审慎用刑。墨子·尚贤下:“王曰:‘於!来!有国有士,告女讼刑。’” 孙诒让 间诂:“ 段玉裁 云:‘讼刑,公刑也。古讼、公通用。’ 毕 云:‘《孔书》女作尔,讼作详。’ 王鸣盛 云:‘墨子作讼,从详而传写误。’案: 王 説是也。今又改作祥,《孔传》云:‘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周礼·大宰·大司寇 郑 注引并作详。后汉书·刘愷传 李 注引 郑 《书注》云:‘详,审察之也。’此讼疑即详之误。”
分類:审慎用刑
《漢語大詞典》:亵刑(褻刑)
谓轻率用刑。新唐书·陆贽传:“信赏必罚,霸王之资也。轻爵褻刑,衰乱之渐也。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褻。”
分類:轻率用刑
《漢語大詞典》:刑械
谓用刑具械系。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五》:“六百石以上,有罪当刑械者,皆容繫之。”
分類:用刑刑具
《漢語大詞典》:刑劫
谓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韩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韩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