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镇宅(鎮宅)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这口剑曾除了楼上两个妖精,以此掛着镇宅。” 明 杨慎 《墨池琐录》:“ 张东海 名曰能草书,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籙。”
《國語辭典》:服法  拼音:fú fǎ
1.服从法律。《管子。法法》:「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
2.服药的方法。《太平广记。卷四一四。服松脂》:「以囊药赐之,教其服法。」
《国语辞典》:九针(九针)  拼音:jiǔ zhēn
中医针灸用具,依针的形状、用法,分为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
《漢語大詞典》:法杖
(1).古代杖刑所用刑具之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有大杖、法杖、小杖三等之差……法杖,围一寸三分,小头五分。”
(2).指用法杖拷打。 唐宣宗 《折杖折笞敕》:“法司处罪,每脊杖一下,折法杖十下。”
《國語辭典》:斗法(鬥法)  拼音:dòu fǎ
1.较量法术。形容暗中争斗。《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朕与卿同行,却叫叶罗二尊师金刚三藏从去,试他斗法,以决两家胜负何如?」
2.比喻使用各种手段互相对抗。如:「他俩各使心机相互斗法,最后可能两败俱伤。」
《漢語大詞典》:摄召(攝召)
谓用法术或幻术招致。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移景法》:“如移景之法,类多彷彿。惟一法如烈日中影,人无不见,视诸家移景之法特异。及得其説,乃隐像於镜,设灯於旁,灯镜交辉,传影於纸。此术近多施之摄召,良可笑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道有法术摄召,可以致得尊夫亡魂来与娘子相会一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因摄召花妖,俾先至君家中半年。”
《国语辞典》:词诠(词诠)  拼音:cí quán
书名。近人杨树达撰,十卷。诠释古书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及部分代词、动词、副词的用法。先辨别词类,后说明作用及列举文例,使读者对古书中虚词的用法有所瞭解。
《国语辞典》:黑官  拼音:hēi guān
政府机关中不合公务人员任用法进用的人员。如:「消弭黑官众多现象是行政革新重要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魇昧(魘昧)
(1).用法术使人受祸或使之神智迷糊。云笈七籤卷四六:“常能诵之,则终身不被魘昧。”
(2).指用药物之类使人迷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造畜:“魘昧之术,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紿之食之,则人迷罔,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 江 南谓之‘扯絮’。”
《國語辭典》:法医(法醫)  拼音:fǎ yī
传统上通称协助侦查因意外、伤害致死、杀害等案件,而需检验尸体或其他相关鉴定之人员。依现行《法医师法》之规定,此类人员须经法医师考试及格,并经主管机关核发證书,其正式名称现为「法医师」。
《國語辭典》:文深网密(文深網密)  拼音:wén shēn wǎng mì
网,法网。文深网密形容用法严峻苛刻。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夫大狱一起,不能无滥。何者?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
《漢語大詞典》:闲敝邑
闲,使动用法,使敝邑(我国)得以安宁(清闲)例如: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国语辞典》:比喻义(比喻义)  拼音:bǐ yù yì
一个词因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义。如「油条」有狡猾的意义,「飞机场」有平坦的意义。
分类:用法意义
《国语辞典》:同动词(同动词)  拼音:tóng dòng cí
在文句中用法与动词相同,但不表示动作或情状的词。如是、非、有、无等。
《國語辭典》:仿单(仿單)  拼音:fǎng dān
货物的价目单、说明书、广告纸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这作题画诗的人,后幅告白上面,总有他的书画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