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良(進良)
(1).进用贤良之士。荀子·致士:“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
(2).增进善良的品德。大戴礼记·诰志:“在国统民如恕,在家抚官而国,安之勿变,劝之勿沮,民咸废恶如进良。”
《漢語大詞典》:引贤(引賢)
选用贤才。《韩诗外传》卷七:“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
《漢語大詞典》:登良
进用贤能。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 建中 初,天子始纪年更元,命官司举 贞观 、 开元 之烈。羣臣惕慄奉职,命材登良,不敢私违。”
《漢語大詞典》:调烛(調燭)
喻举用贤人。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国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清 朱之瑜 《与源光国启》之十:“不平不戒,自知非和羹之才;日居月诸,何时观调烛之盛?”
《漢語大詞典》:显贤(顯賢)
使贤才显达。谓进用贤才。汉书·蒯通传:“客谓 通 曰:‘先生之於 曹相国 ,拾遗举过,显贤进能, 齐国 莫若先生者。’”
《漢語大詞典》:塞贤(塞賢)
谓不用贤者。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圣王之制,无塞贤之路。”
分類:用贤贤者
《漢語大詞典》:钓道(釣道)
钓鱼之道。谓理政须摈谀人,用贤者。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过於 阳昼 ,曰:‘子亦有以送僕乎?’ 阳昼 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 曰:‘钓道奈何?’ 阳昼 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 曰:‘善。’於是未至 单父 ,冠盖迎之者交接於道, 子贱 曰:‘车驱之,车驱之,夫 阳昼 之所谓阳桥者至矣。’於是至 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 单父 。”
《漢語大詞典》:汇茅(彙茅)
指进用贤才。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隋书·炀帝纪上》:“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巖谷,置以周行,冀与羣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参见“ 汇征 ”。
《漢語大詞典》:汇征(彙征)
(1).易·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孔颖达 疏:“汇,类也,以类相从……征,行也。”后因以“汇征”谓连类而进。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惟广求才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啟至公之门,令职司皆得自达。”
(2).引申指进用贤者。周书·文帝纪上:“故将军降迁高之志,篤汇征之理,乃申启朝廷,荐君为 陇 右行臺。” 宋 王禹偁 《送戚维戚纶之阆州亳州》诗:“汇征补皇极,戮力张道枢。”
《漢語大詞典》:汇登(彙登)
谓成批任用贤才。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幼海》书:“当圣皇御极之时,正名儁汇登之日,区区何力之有焉。”
《漢語大詞典》:以誉进能(以譽進能)
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管子·明法:“今主释法,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矣。”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旧注:“能由誉进,所以比周於下,求其虚誉。”
《國語辭典》:用贤任能(用賢任能)  拼音:yòng xián rèn néng
任用才德兼备的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陛下益养民爱力,用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國語辭典》:选贤与能(選賢與能)  拼音:xuǎn xián yǔ néng
选拔贤德,将政事托付有能力的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漢語大詞典》:称贤使能(稱賢使能)
举用贤能之人。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
《漢語大詞典》:赏贤使能(賞賢使能)
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 尚 ”。荀子·王霸:“致忠心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 杨倞 注:“赏当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