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平米
(1). 明 中叶以后 江南 征收田赋的计税单位。参见“ 平米法 ”。
(2).按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的米粮。 孙中山 《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革命没有成功以前, 广东 人有一句俗话……就是‘革命成功,我们大家有平米吃’。这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革命成功了,如果实行民生主义,国民真是有平米吃。”
(3).指平方米。
《漢語大詞典》:平米法
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 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 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 ,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漢語大詞典》:赋舆(賦輿)
(1).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左传·成公二年:“羣臣帅赋舆,以为 鲁 卫 请。” 杜预 注:“赋舆,犹兵车。”
(2).用以泛指军事。 唐 权德舆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诗:“ 安康 地里接 商於 ,帝命专城总赋舆。”
(3).赋税。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二之年,陈耒耜,均赋舆。”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搉酒书》:“某以为赋舆之重,出 蘓臺 五邑之右。”
《漢語大詞典》:正税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 章 ( 王章 )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 元 胡三省 注:“按 唐明宗 天成 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 清 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國語辭典》:均赋(均賦)  拼音:jūn fù
增减田赋的轻重,使其公平合理。
分類:均平田赋
《漢語大詞典》:盐米(鹽米)
(1).盐与米。宋书·自序:“乃修城垒,浚重隍,聚财石,积盐米。”魏书·宋繇传:“於 繇 得书数千卷,盐米数十斛而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米凡用几钱,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媪,无留也。”
(2).借指家庭饮食之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金凤 媳妇是个细腻风光,便叫他料量盐米。”
(3).古代农民缴给官府代替田赋及借以换取官盐的米。 清 吴任臣 十国春秋·吴·汪台符:“ 台符 尝请括定田赋,每正苗一斛,别输三斗,官授盐一斤,谓之盐米。”
《漢語大詞典》:催征(催徵)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兰 、 镇寧 、 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漢語大詞典》:王赋(王賦)
(1).犹王军。天子的军队。古以田赋出兵,故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 杨伯峻 注:“王赋谓王军。”
(2).缴纳给天子的贡赋。 南朝 梁 刘潜 《谢始兴王赐柰启》:“ 酒泉 之实,称於王赋。”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支诗十八韵》:“近南光影热,向北道途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 元 杨维桢 《吴农谣》:“ 吴 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
《國語辭典》:租米  拼音:zū mǐ
佃户依规定从收成作物中付给地主的米。也称为「租子」。
《漢語大詞典》:耗登
犹言丰歉。田赋因年成丰歉而增减,故借指田赋。 唐 元稹 《授崔稜尚书户部侍郎制》:“尔 稜 授以耗登之书,俾陈生聚之术。”宋史·食货志上二:“天下赋入之繁,但存催科一簿,一有散亡,则耗登之数无从鉤考,请復置实行簿。”
《漢語大詞典》:地符
(1).大地的符瑞。宋书·符瑞志中:“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 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云:“ 河 以通乾出天苞, 洛 以流坤吐地符。”新唐书·陈子昂传:“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养其羣生,顺天德,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遂。”
(2). 宋 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宋史·食货志上二:“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
《漢語大詞典》:国租(國租)
(1).封地的田赋。后汉书·来历传:“帝大怒,乃免 歷 兄弟官,削国租,黜公主不得会见。”
(2).指官吏的职田所收租税。南史·梁纪上:“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穀,以助军资。”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国租容客旅,香熟玉山禾。”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街东街西:“又街西池馆见 李义山 诗……但‘国租’云云,似当时别有一种公项资粮,隶于官中,以供客者。似犹有古制‘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羈旅’之遗意,而今不可攷矣。”
《漢語大詞典》:催徵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兰 、 镇寧 、 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漢語大詞典》:秋粮(秋糧)
旧时官府秋季所征收的田赋。明史·食货志二:“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
《漢語大詞典》:贡助(貢助)
(1).古代田赋之法。 夏 代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 商 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划为九区,每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私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
(2).进献物品赋税。新唐书·曹王李皋传:“帝驻 梁州 , 皋 之贡助相望。”
《國語辭典》:科则(科則)  拼音:kē zé
赋役的项目等级或公事的条规。《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开报册单》:「其新收田地科则,即推出田地之科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