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依墙哭楚
 
包胥一出
 
包胥一哭
 
包胥一诺
 
包胥哭秦庭
 
包胥存楚
 
包胥救楚
 
包胥血
  
哭救楚
 
哭秦兵
  
复楚孤臣
 
愧包胥
 
救楚
 
楚包胥
 
申包恸哭
 
申包胥就楚
 
申胥恨
 
秦庭哭
 
秦庭泪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申包胥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四〈定公·传四年〉~953~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6~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简释

秦庭哭:指为国解难。唐李百药《郢城怀古》:“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例句

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 元稹 楚歌十首

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 张说 过庾信宅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四

悲作楚地囚,何由哭秦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誇而却秦。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李百药 郢城怀古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韦应物 睢阳感怀

典故
相关人物
申包胥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
「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荐,数也。言吴贪害如蛇豕。」

例句

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

皇运偶中变,长蛇食中土。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典故
相关人物
申包胥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
「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例句

荡蔡擒封豕,平齐斩巨鳌。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典故
申包胥恨

相关人物
申包胥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6~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楚君鼢冒后代,又称王孙包胥、棼冒勃苏。昭王时大夫,与伍子胥友善。子胥奔吴,谓吾必覆楚。包胥对曰:“子能覆之,吾必能兴之。”昭王十年,吴用子胥战略,攻破楚都郢,包胥入秦乞师,依庭墙哭,勺水不入口者七日夜。秦哀公乃出师救楚。昭王返国赏其功,逃不受赏。
《国语辞典》:申包胥  拼音:shēn bāo x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楚国大夫。本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号申包胥。与伍员友善,员以吴师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师,依庭墙哭七日,秦伯乃遣将定其国难,后昭王返国赏功,逃而不受。
《漢語大詞典》:包胥
即 申包胥 , 春秋 时 楚国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 用 伍子胥 计攻破 楚国 ,他到 秦国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国 发兵救 楚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若子之言,则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员 ,不当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二:“精卫有冤填潮海, 包胥 无泪哭 秦 庭。” 清 蒋士铨 《桂枝霜·完忠》:“始而学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称帝。”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击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师独洒 包胥 泪。”
《漢語大詞典》:存楚
春秋 时 吴国 攻破 楚国 , 楚 申包胥 赴 秦国 求救,在 秦 廷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 发兵败 吴 而存 楚 。见左传·定公四年。 汉 田邑 《报冯衍书》:“ 墨翟 累茧救 宋 , 申包胥 重胝存 楚 。”后用以指为国效忠。 唐 骆宾王 《咏怀》:“宝剑思存 楚 ,金鎚许报 韩 。”
《漢語大詞典》:无衣之赋(無衣之賦)
春秋 末, 吴 破 楚 , 楚 大夫 申包胥 乞师 秦 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 秦哀公 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唐 柳宗元 《睢阳庙碑序》:“首碎 秦 庭,终懵《无衣》之赋;身离 楚 野,徒伤带剑之辞。”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参阅诗·秦风·无衣
《國語辭典》:秦庭之哭  拼音:qín tíng zhī kū
春秋时,吴国入侵楚国,楚臣申包胥向秦国乞援,在秦国朝廷倚墙而哭,历七日夜,终于感动秦君出兵救援。见《左传。定公四年》。后用以指向异国哀求救援,或哀求别人帮助。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漢語大詞典》:哭庭
见“ 哭秦庭 ”。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漢語大詞典》:哭秦庭
春秋 楚国 伍员 ,因家族被 楚 王诛灭而奔 吴 ,谓其友 申包胥 曰:“我必復 楚国 !” 包胥 曰:“子能復之,我必能兴之。”后 伍 率 吴 兵破 楚 , 申包胥 乞师于 秦 。 秦 王不许。 申 “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絶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 为所感,遂救 楚 。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世以“哭秦庭”为请兵抒国难之典。 唐 李白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 申包 哭 秦 庭,泣血将安仰?”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 汉 阁,俱议哭 秦 庭。” 梁斌 《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 秦 庭去?”亦省作“ 哭庭 ”。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漢語大詞典》:长蛇(長蛇)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
(3).喻指贪残凶暴者。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参见“ 封豕长蛇 ”。
(4).古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五:“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以备百戏。”
(5).指 长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诸王自述》:“夫 长江 者,古号为长蛇, 湖北 为头, 安省 为中,而 江 南为尾。”
《國語辭典》:封豕长蛇(封豕長蛇)  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比喻贪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也作「封豨修蛇」。
分類:长蛇贪暴
《國語辭典》:封豕  拼音:fēng shǐ
大猪。《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罥騕袅,射封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