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申立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梅溪。善围棋,为道光、咸丰时大家之一。
黄再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1854 【介绍】: 清广西桂平人,原名天申。太平军将领,避太平天国“天”字讳改名。曾读书史。参加金田起义后,初任两司马,旋升卒长。奉洪秀全命,编纂诏书。定都天京后,升职同指挥,后迁地官副丞相。清咸丰四年至湖北安民。攻克武昌后,与石凤魁守城。同年,武昌被湘军攻陷,以失守罪被杨秀清所杀。
刘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申孙。刘翰清弟。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官至广东知府。工书法,中岁喜佛学,以禅入书,品诣尤超。
徐申锡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申锡(1827年—?),字叔成,号勉如,浙江平湖县人。道光年间户部侍郎徐士芬三子,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二甲第十六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九年(1859年)充己未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二年(1863年)充教习庶吉士。同治五年(1866年)大考二等,擢为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转左赞善。因成史馆考评保举,开缺以知府任用,于是南下居于上海。因“怔忡”之疾病卒。光绪《平湖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0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原名壬,字竹舟。丁丙兄。诸生。官候选主事。太平天国战争中,文澜阁藏书散佚,申与丙悉心收拾残书于战火之余,得一万余册。重建文澜阁时,以献书受朝廷表彰。又熟谙乡邦文献,与丙编有《杭郡诗》三辑。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七
丁申,字竹舟,钱塘人。诸生,候选主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嵩申(1841年—1891年),完颜氏,字伯屏,号犊山,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进士出身。谥文恪。崇实之子,一品荫生出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式辛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授太仆寺员外郎。五年(1866年)迁户部郎中。同治七年(1868年)中式戊辰科第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71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以检讨协办院事。十一年(1872年),加侍讲衔。十二年(1873年),升翰林院侍讲,仍协办院事,充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官、功臣馆纂修官。十三年(1874年),以翰林院侍讲奏办院事,充文渊阁校理、功臣馆提调官,赏加四品衔。光绪元年(1875年),转翰林院侍读,奏办院事,充功臣馆提调官、实录馆纂修官、日讲起居注官。二年(1876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在批本处行走,充日讲起居注官、实录馆纂修官、咸安宫总裁、分教习庶吉士,充丙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丁忧开缺。四年(1878年),充实录馆提调官。五年(1879年),补翰林院侍讲学士,充实录馆提调官,加二品衔。光绪七年(1881年),擢詹事府少詹事,随即迁光禄寺卿。八年(1882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充文渊阁直阁事、壬午科顺天乡试满监临官。九年(1883年),擢礼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兼授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充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沟渠河道大臣、覆勘试卷大臣、新科贡士覆试阅卷大臣、考试汉军中书、专操大臣、散表礼大臣。十年(1884年),改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兼署工部左侍郎。武职改兼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仍充总管内务府大臣。派充朝审大臣、验放大臣、致祭马神、验看月官、致祭昭显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兼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派充乙酉科顺天乡试举人覆试阅卷大臣、满洲翻译乡试副考官、武乡试磨勘试卷大臣、覆核朝审大臣、搜检大臣,派遣验看月官、致祭马神、致祭内外城隍庙。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总管内务府大臣、前引大臣、随扈大臣,改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派充丙戌科会试副总裁官、覆试武举大臣、监放马匹大臣、分赏狍鹿大臣、查估会典馆工程、勘估宝泉局工程。光绪十三年(1887年),兼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充总管内务府大臣、紫禁城值年大臣、左翼监督、管理御枪处事务,暂署左翼前锋统领、上虞备用处管理大臣。派充监放驼马大臣。派遣验看月官、承修咸安宫工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户部左侍郎署理理藩院左侍郎,随即擢理藩院尚书。仍兼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充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新旧营房大臣。派充考试应封宗室大臣、大徵副使、递耒耜大臣、拣选营官大臣、勘估火神庙工程。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理藩院尚书兼署工部尚书,九月丙辰,改刑部尚书。改兼镶白旗汉军都统,加太子少保衔,充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沟渠河道大臣、管理新旧营房大臣、紫禁城值年大臣、前引大臣。派充己丑恩科顺天乡试副考官、会典馆副总裁官、新科贡士覆试阅卷大臣、朝考阅卷大臣、拣选营官大臣、值年旗查城大臣、题考八旗文童监射大臣、更换牺牲所值年大臣。派遣致祭马神、稽查内七仓。光绪十六年(1890年),兼崇文门副监督、镶白旗汉军都统,充总管内务府大臣。派充会典馆副总裁官、庚寅科贡士覆试阅卷大臣、殿试读卷大臣、教习庶吉士、覆试武举大臣、武会试监射大臣、前引大臣、随扈大臣。派遣盘查户部银库、验看月官、致祭马神、致祭内外城隍庙、致祭昆明湖龙神祠行礼、分赏狍鹿大臣。光绪十七年(1891年),兼镶白旗汉军都统,充总管内务府大臣,派充会典馆副总裁官、辛卯科顺天乡试举人覆试阅卷大臣、覆勘试卷大臣;派遣致祭内外城隍庙、承修重华宫等处工程。同年十一月卒,钦派贝勒载濂带领侍卫十员祭奠茶酒,追赠太子太保衔,赏陀罗经被、治丧银五百两、恤典如例,子一品荫生志贤赏郎中,成年后分部行走。予谥文恪。
申尚毅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申尚毅,贵州务川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极丙子恩科进士,二甲八十名,后官刑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8—1911 【介绍】: 清顺天宛平人,字申甫。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历任赣湘苏按察使。宣统三年,擢山西巡抚。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时,被击毙。谥文烈。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陆钟琦,字中甫,宛平籍萧山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山西巡抚。谥文烈。
孙福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福申(?—?),河南省河南府嵩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03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榕(?—1890年),原名甲先,字申夫。四川剑州(今剑阁)人。清朝官员。世居剑州(今剑阁樵店乡)。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曾是曾国藩幕僚,以才兼文武著称,深得曾国藩信任。官至湖南布政司、江宁盐运使。李榕看不起李鸿章的人品。后因得罪权贵,御史张云上书弹劾李榕用伶人陈升管理库房,朝廷派李鸿章办理此案,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罢官职。有十三峰全集。光绪十六年卒。有子李颖。
申箕善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简介
申箕善(朝鲜文:신기선,1851-1909)字言汝,本贯平山,出生于全义,历任,法部大臣,议政府参政,赞政,军部大臣,军务总长,学部大臣等要职。
李钟岳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钟岳(1854年—1907年9月23日),字菘生,一字申甫,号晴岚,山东省安丘县北辉渠村人。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出任浙江山阴县知县。
丁福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福申,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人,世居郡城外湖嘴街时居宝应县城内县南街路西。进士出身。楷书团扇收藏在淮安市博物馆。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2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刘神岳(1865~1921),名沧溢(沧奕),字申甫,盐水港厅铁线桥堡(今台南县柳营乡)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县学秀才。明治卅年(1897)任盐水港辨务署参事,次年(1898)获颁绅章,明治卅四年(1901)任盐水港厅参事,明治卅九年(1906)与各地方参事及主要绅士,百有馀人会集台北府送别后藤民政长官,对于社会事务颇为热心。明治四十年(1907)任盐水港制糖会社之发起人之一,次年(1908)赞助汽车博览会。明治四十三年(1910)转任嘉义厅参事(1919年辞)。明治四十四年(1911)率先剪辫以推行风潮,其侄刘明哲(时国语学校师范部生,后获早稻田政治学士,台南州协议会员)、长子刘明朝(1895~1985,出嗣族兄刘沧江)亦毅然断发,有子二人,次子刘明佃(1901~1978)并皆有声于时。〖参考《盐水镇志》,台南:台南县盐水镇公所,1998年,页489;卢嘉兴〈清末遗儒台南谢氏昆仲文武秀才〉,《台湾古典文学作家论集》,台南:台南市立艺术中心,2000年,页570;《台南市志。人物志》,台南:台南市政府,1978年;《台湾日日新报》,「老成凋谢」,1921年11月28日,第四版;陈铭城〈台湾的马克思博士刘明电‧台湾「名」古屋沧桑史〉,《台湾文艺》新生版第一期,1994年2月,页23;蔡相煇〈查亩营(台南县柳营乡)刘氏家乘〉,《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讯》第13期,页35。〗刘氏生平诗作不多,以下辑录自《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

人物简介

维基
罗长裿(1865年—1911年),字退斋,号申田,湖南湘乡人。罗长裿6岁丧父,10岁丧母。18岁,他中秀才,后任教于蒋氏长春族学馆。22岁他中举人。29岁时他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1898年8月19日,他条陈《呈请代奏应诏陈言疏》,荣禄奏称他“才具操守,均有可信”。后他捐升道员,发江苏任职,任江南候补道,常为两江总督刘坤一谋划。1901年至1904年,他先后主持江苏仕进馆,江苏法政学堂,江南将弁学堂及江南陆师学堂。1907年,江苏巡抚陈夔龙调他任江苏参谋处督办,主持新军的训练。其间他著有《江苏参谋处兵学》一书。1907年底,他辞职请调四川。到达四川成都后,他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当时赵尔丰督川边军事,罗长裿参与其幕府。1908年,他被赵尔丰任命统领川边巡防新军五营,同时赵尔丰任命钟颖统领川边混成协。在任上,他主张对藏人以抚绥为主。1909年,清政府电令川军2000人调防西藏,英属印度政府唆使西藏三大领主叛乱。他因主张抚绥而遭到下属和赵尔丰的不满。1909年10月,新军后营管带程凤翔率兵入藏东,罗长裿令其撤回,却被程抗命,罗遂赶紧报告赵尔丰。不久,程凤翔所部遭到藏东民众抗击而败归。赵尔丰未处分程凤翔,并严斥罗长裿怯懦,罗长裿遂称病告假,并请辞。此后他赋闲。1910年1月24日,驻藏大臣联豫上奏荐他为西藏督练公署兵备处总办,赴拉萨帮办军政要务。1910年2月,川军在江孜击败由十三世达赖喇嘛所派军队的最后抵抗,进入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则逃往印度大吉岭。联豫未听从罗长裿的劝告,而是请旨革去达赖名号。英国借口“保护商埠”而从印度出兵进驻印藏边境的印塘,并且进入了江孜、亚东等地。1910年7月至8月,罗长裿经联豫向清朝外务部推荐,负责和英印当局交涉,于7月12日查勘江孜、亚东两埠情形,并会晤英国驻江孜商务员韦亚,7月20日到达靖西会晤英国驻亚东商务委员麦仲儒,8月12日抵达大吉岭,后与英属印度副总督裴凯、驻锡金政务官贝尔、大吉岭知事福赖特斯等英方官员会谈。通过他的交涉,英印当局答应撤回进入亚东、江孜商埠的军队,并声明“达赖之事,恪守中立”。9月9日,他在大吉岭山后的巴伦布会见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劝告达赖喇嘛返回西藏,但未成功。他回国覆命后,清政府命九世班禅管理西藏政务,英国则撤退了军队,西藏局势渐趋稳定。1910年月12月,清政府根据联豫建议,添设前藏参赞(即驻藏左参赞),“禀承驻藏大臣,筹划前藏一切要政”;添设后藏参赞(即驻藏右参赞),“禀承驻藏大臣,监督三埠商务”。1911年3月,罗长裿经联豫推荐,被任命为驻藏左参赞。1910年6月21日,联豫上奏改设治事厅和议事厅,以罗长裿兼任秘书员。 宣统三年(1911年),他被驻藏大臣联豫派往藏东讨伐波密土王,节制诸将。但他与刚刚兵败波密的协统钟颖不和,并将钟颖饮酒赌钱不问军务等事禀告联豫。联豫据奏,将钟颖撤职,并以罗长裿取代。7月,罗长裿和谢国梁在彝贡会师,此后波密土王白马策旺被杀,波密之乱平定。罗长裿因功加二品衔。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英属印度总督明多的支持下,达赖喇嘛派出亲信达桑丹东潜回西藏,策动部分贵族组织民军,进攻驻拉萨、日喀则、江孜的川军。另一方面,钟颖趁罗长裿当时正驻扎波密的春多行辕时,策动驻拉萨的川军兵变,史称拉萨兵变。罗长裿闻讯后,本想率军赴拉萨制止兵变。但钟颖联络驻波密管带陈渠珍。陈渠珍遂于11月26日指使本营后队正目赵本立及刘均福、周国荃、罗玉斌等人率队围攻春多行辕,劫持了罗长裿。他们挟持罗长裿走到工布南山道上时,罗长裿获得机会逃脱,遂跳崖自尽,但未死,被迫继续被挟持前进。后来他们到了德摩喇嘛寺。11月29日,赵本立等勒杀罗长裿,尸体被焚毁,罗长裿时年47岁。其妾携幼子逃到一个藏族乞丐家躲藏而得以幸免,后不知所终。 罗长裿被杀后,其骨灰被所部炮队长周逊送归其家乡湘乡安葬。1914年10月,罗长裿之子罗春驭(罗辀重)要求政府审理罗长裿被害案。1915年3月19日,袁世凯政府对罗长裿被害案进行初审,钟颖不承认自己为主谋,钟颖的家属还编印了《弥天冤案录》进行申诉。后来联豫出庭对质,并出示了钟颖作为主谋的证据。经过三次庭审鞫实后,袁世凯签发《大总统申令》称:此后,钟颖被执行死刑,而罗长裿入祀忠烈祠。《清史稿》也将罗长裿收入忠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