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黄维翰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维翰(1867年—1930年),字申甫,号稼溪。江西抚州府崇仁县连城乡舍头村(今属临川区连城乡)人。清末、民国政治人物、学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随直隶总督袁世凯检阅北洋新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奏调黄维翰到沈阳,署陆军督练公所参议。不久,调任呼兰府知府,兼办呼兰税局,政绩卓著。宣统二年(1910年),调署龙江府知府,兼省会警务公所总办。宣统三年(1911年),因房师兼上司巡抚周树模弟弟触犯警律,他依法惩处,被周树模参劾罢官。民国三年(1914年),黄维翰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主持《黑龙江通志》纂修局务。不二年,修志又告中辍。黄维翰前往北京居住。民国八年(1919年),获聘为国史编纂处编纂主任。民国十八年(1929年),万福麟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重设通志局,再聘黄维翰为纂修,负责《地理志》,方成唐代前部,突发中风,次年6月不治。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维基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蔡元培)敱,字仲申,又字鹤卿、民友、孑民,号隺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馀,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人物、翻译家,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蔡元培25岁成进士,被点翰林院庶吉士,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他也是中国国民党监察委员,四一二事件时领衔发表《护党救国之通电》,要求清党。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把中国文化教育「从封建专制时代摆渡到民主自由时代」。手定教育方针,创立现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学学术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础。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及人生观、世界观、美学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权与女权,致力革除「读书为官」之旧俗,开科学性研究风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申柽(1879—1922),字睨观,朝鲜族诗人、教学家。原名申圭植,191年自朝鲜到上海后加入同盟会,1912年加入“南社”,擅长五言、七言律诗,诗调慷慨激昂,很有魏晋风骨。遗著有《儿目泪》诗集收录140余首,表达了炽热的爱国之情。
章祖申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章祖申(1879年—1925年),字苣生,号无可,又号篴渔,浙江乌程(今属吴兴区)人,清末民初外交官。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以以出洋供差,授职编修。历任驻俄使馆二等参赞、驻荷兰使馆二等参赞代办使事、驻俄使署一等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12月为驻比利时使馆代办使事,民国三年7月回国任北京政府外交部参事,民国九年(1920年)10月,调任为驻瑞典兼挪威全权公使,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民国十四年(1925年)卒于北京。葬于皇城门外广洛寺居士塔。 其孙罗伯特·章为瑞典亲王的继子。

人物简介

维基
黄保传(1892年—?年),字申伯,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人,宣统二年进士。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刘师培(1884-1919) 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早岁与章太炎善。袁氏称帝,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有《文集》、《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左庵词》等。
人物简介
1884-1919.11.20,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1902年中举,1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入反清宣传。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失事,因而遇难。巧合者,失事飞机名“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云:“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