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电唁(電唁)  拼音:diàn yàn
拍电报吊丧。如:「友邦元首崩逝,我国元首电唁以表哀悼之意。」
《漢語大詞典》:电邀(電邀)
发电报邀请。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他们是受了 蒋 的电邀,还是自动出发的,我可不甚清楚。”
《漢語大詞典》:电谕(電諭)
用电报下达指示。亦指用电报下达的指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刚才我听见説,督署已接了电諭,将他定了军罪了。”
《國語辭典》:电码(電碼)  拼音:diàn mǎ
通电报所用的特别符号,外国用英文字母,我国用阿拉伯数字。
《漢語大詞典》:电调(電調)
用电报或电话指挥调度。 茅盾 《子夜》十七:“船上的灯彩,席面的酒肴,都是为的她这生日! 孙吉人 并且因此特地电调了这艘新造的镇扬班小火轮来!”
《漢語大詞典》:电陈(電陳)
用电报陈述事由。
《漢語大詞典》:电稿(電稿)
电报底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 惠藩臺 ﹞便亲自起了个一百多字的电稿,用他自己私家的密码译了出来,送到电局。” 茅盾 《子夜》二:“他把拟好了的打给省政府请兵的电稿给 竹斋 过目。”
分類:电报底稿
《國語辭典》:打电报(打電報)  拼音:dǎ diàn bào
拍发电报传递讯息。是电话、电子邮件尚未普及以前的重要通讯方式,今已完全被取代了。《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幸亏太尊求他暂缓打电报,一面答应设法缉凶。」
《國語辭典》:拍发(拍發)  拼音:pāi fā
发出讯号或消息。如:「小李从马祖拍发一封电报,向台北的家人报平安。」
分類:发出电报
《漢語大詞典》:南洋公学
1896年盛宣怀创立于上海。经费来自电报、招商两局。设师范院、外院(即附属小学堂)、中院(即中学堂)、上院(即大学堂)四院。1903年起先后改名为上海商务学堂、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交通传习所合并为交通大学。
《漢語大詞典》:破译
识破(代码或密码电报的)要点
解决(难题)和解答,揭发或揭开秘密。例如:破译敌方密码。
《國語辭典》:热线(熱線)  拼音:rè xiàn
1.设在美国与前苏联领袖之间的紧急通讯系统。目的在避免由于偶然或误解而导致世界大战的危险。热线在西元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正式启用,是两国之间透过伦敦、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与赫尔辛基的双线电报打字线路。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六日,美苏将传统的无线电通讯改为卫星通讯,传达起来比以前更快速可靠。
2.比喻通讯频繁的线路。如:「爱情热线」。
3.发自太阳的辐射线中,有不能起光的作用而能发生热效应的,称为「热线」。
4.大陆地区用语:(1)热门的旅游路线。如:「庐山是国际旅游热线。」(2)比喻暗通消息的人。如:「这一内外互通的热线是谁呢?」
《漢語大詞典》:联电(聯電)
联合通电的省称。多指联名拍发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亦指连续发出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