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传
古辙
纵迹
遗记
伤痕
余味
盐田
守业
遗忧
请止
遗型
遗毒
遗珍
遗舄
火印
《國語辭典》:遗传(遺傳)  拼音:yí chuán
heredity
经由基因传递使后代延续亲代特徵(如容貌、先天性疾病等)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古辙(古轍)
(1).昔日留下的车轮印迹。 唐 贾岛 《送陈商》诗:“君於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2).比喻前人的行迹。《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 丘迟 《还林赋》序:“爰自京师,言归旧岭,今风古辙,每动寸衷,因事而书,不觉成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九:“ 何 肉 周 妻业并深, 台 宗古辙幸窥寻。”
《漢語大詞典》:纵迹(縱跡)
亦作“ 纵跡 ”。
(1).纵,通“ 踪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史记·酷吏列传:“上问曰:‘言变事纵跡安起?’”汉武故事:“ 文成 诛月餘日,使者籍货 关 东还,逢之於漕亭。还言见之,上乃疑;发其棺,无所见,唯有竹筒一枚,捕验间无纵跡也。”汉书·张敞传:“吏逐捕穷窘,纵迹皆入王宫。” 王先谦 补注:“ 周寿昌 曰:‘纵即踪,谓踪跡也。’官本纵作踪。”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孙一元》:“盖其纵迹诡异,当时即莫之详也。”
(2).纵,通“ 踪 ”。追踪;跟踪。明史·孝义传二·俞孜:“ 孜 扶櫬归,誓必报讐,纵跡数十郡不可得。”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二:“每旗以一户驻 英格 地方,巡缉纵跡。”
《漢語大詞典》:遗记(遺記)
先前遗留下来的书籍或记载。《孔子家语·本性》:“ 孔子 生於衰 周 ,先王典籍,错乱无纪,而乃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晋书·律历志上:“及 秦始皇 焚书荡覆,典策缺亡,诸子璅言时有遗记。”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如是而辩,果得道者之遗记也。”
《國語辭典》:伤痕(傷痕)  拼音:shāng hén
皮肤受伤后,所留下的痕迹。《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众养娘将软褥辅衬,抱他睡在床上,解看衣服,尽被树林荆棘抓破,且喜身体毫无伤痕。」
《國語辭典》:馀味(餘味)  拼音:yú wèi
留下来的,耐人体会的兴味。如:「馀味无穷」。
《國語辭典》:盐田(鹽田)  拼音:yán tián
出盐卤且可资汲取制盐,或滨海取海水晒盐之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鄯善之东,龙城之西南,地广千里,皆为盐田。行人所经,牛马皆布毡卧焉。」
《國語辭典》:守业(守業)  拼音:shǒu yè
守住前人所创立的基业。《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漢語大詞典》:遗忧(遺憂)
(1).谓留下忧虑。史记·韩长孺列传:“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元 刘元 《丞相史天泽赠谥制》:“方就佚于遵罍,復遗忧于边閫。”
(2).指遗留后世的忧患。《晋书·刘颂传》:“愿陛下善当今之政,树不拔之势,则天下无遗忧矣。”
(3).忘忧;去忧。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文多故不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乐酒酣讌,高谈大噱,亦足遗忧而忘老。”宋书·周朗传:“捐慕遗忧,夷毁销誉。”
《漢語大詞典》:请止(請止)
(1).请求停止,请求罢休。荀子·宥坐:“ 孔子 为 鲁 司寇。有父子讼者, 孔子 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孔子 舍之。”
(2).犹言请允许中止交往。请,敬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蘧子 ﹞至,谓八人者曰:‘吾见 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知我者如夫子则可;不然,请止。’” 杜预 注:“止,不相知。”
(3).犹言请允许留下。请,敬辞。左传·成公十六年:“ 唐苟 谓 石首 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漢語大詞典》:遗型(遺型)
(1).指先前的式样。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二础云麾碑》:“更数百年,原石且剥泐不可辨,将惟假重刊数本,缅想遗型。”
(2).指留下的标准。 清 方京 《送孟调大侄南还》诗:“取法不在远,祖父有遗型。”
《國語辭典》:遗毒(遺毒)  拼音:yí dú
过去所留下的毒害。《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
《漢語大詞典》:遗珍(遺珍)
指前人留下的珍品。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镜论语》:“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
《漢語大詞典》:遗舄(遺舃)
(1).指遗弃不用的破旧鞋子。 唐 李白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诗之一:“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舃。” 明 张居正 《辽府奉承正王公墓志铭》:“ 敬皇帝 ,诚圣主也,堕弓遗舃,犹且重之,况其旧臣乎!”
(2).谓留下赤玉舃。 秦始皇 东游,与 琅琊 阜乡 人 安期生 长谈三日三夜,并赐其价值千万的财宝。 安期生 不受,留下一封信、一双赤玉舃作为答谢。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 安期 始遗舃,千古谢荣耀。”
(3).泛指留下鞋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女自言:‘我通判女魂,感 桑郎 眷注,遗舃犹存彼处。’”
《漢語大詞典》:火印
以金属图识烙物留下的印记。 宋 陆游 《龙眠画马》诗:“崔嵬瘦骨带火印,离立欲不禁风吹。”宋史·外戚传中·高士林:“尝监 扬州 召伯牐 税,木旧用火印, 士林 改刃其印文,凿以为识,尤简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乌木牌。其制荷叶头,圆径二寸许。一面刻‘内使’或‘小火者’字样,一面用长方火印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