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络(地絡)
犹地脉。土地的脉络。亦指疆界。后汉书·隗嚣传:“分裂郡国,断絶地络。” 李贤 注:“络犹经络也。谓 莽 分坼郡县,断割疆界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飞声总地络,腾化抚乾维。”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乾维所覆,地络所示,其间名山胜地,遗跡巨浸,固未易以枚举。” 清 顾炎武 《雒阳》诗:“ 涧水 成周 宅, 邙山 汉 代京。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
《漢語大詞典》:井疆
井邑的疆界。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史君文》诗:“道丧古兵赋,时来开井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歷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势,閲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
分類:疆界
《漢語大詞典》:画界(畫界)
划定疆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后汉书·史弼传:“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先王建万国……分疆画界,各守土境。”
分類:划定疆界
《國語辭典》:国界(國界)  拼音:guó jiè
国与国的分界。
《漢語大詞典》:正封
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杜预 注:“封疆有定分。”
《漢語大詞典》:错壤(錯壤)
接界,疆界交错。 宋 陈亮 《酌古论·孙权》:“臣愿得如约居 关中 ,与诸侯比肩错壤。”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 南寧 古称 邕管 ……三十六洞错壤而居,延袤几千里。”
《漢語大詞典》:四疆
四方的疆界。周礼·地官·封人:“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今君悉择四疆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
分類:四方疆界
《漢語大詞典》:封堠
古代划分疆界和分程记里的土墩。
《漢語大詞典》:开境(開境)
开拓疆界。后汉书·南蛮传:“ 安帝 永初 元年, 九真 徼外 夜郎 蛮夷 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
分類:开拓疆界
《漢語大詞典》:保界
谓守河山之险以为疆界。后汉书·班固传:“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恶睹大 汉 之云为乎?” 李贤 注:“保,守也。”
分類:河山疆界
《國語辭典》:交界  拼音:jiāo jiè
两地相连接的地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山东沂州是和这边徐州交界,大约走王家营去不远;要走烟台,那是要走到登州了。」
《漢語大詞典》:界疆
疆界,国家或地域的边界。 三国 吴 韦昭 《吴鼓吹曲·秋风》:“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皆云胡骑来,斫伐尤狓猖。并力与之争,仅得保界疆。”
《漢語大詞典》:分境
划分疆界。后汉书·史弼传:“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新唐书·吐蕃传下:“﹝ 恐热 ﹞还过 咸阳桥 ,咄叹曰:‘我举大事,覬得济此河与 唐 分境。’”
《漢語大詞典》:田表
古时疆界上的报警标志。墨子·杂守:“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帜,卒半在内,令多少无可知。即有惊,举孔表;见寇,举牧表。” 孙诒让 间诂:“田表,候出郭外所置之表。”
《漢語大詞典》:拓界
开拓疆界。 清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三书》:“我朝造邦东土,拓界西疆。”
分類:开拓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