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榆木疙瘩
见“ 榆木圪墶 ”。
《漢語大詞典》:榆木圪垯(榆木圪墶)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葛洛 《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 榆木疙瘩 ”。《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罗心刚 :‘ 老夏 ?你认识?’ 夏雨 :‘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
《漢語大詞典》:冤疙瘩
犹冤家。 张保真 《小先生》:“旧社会里,俺村妇女结下了好几对冤疙瘩,而今都解了。”
分類:冤家
《高级汉语词典》:土疙瘩  拼音:tǔ gē da
〈方〉∶土结成的块状物
《漢語大詞典》:一疙瘩
方言。犹一堆,一块。《中国民间故事选·红缨大刀》:“后边一疙瘩一疙瘩的洋毛子,连追带赶。”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 老程 有三十多岁,脸上与身上的肉都一疙瘩一块的。”
分類:方言一堆
《国语辞典》:鬼饭疙瘩(鬼饭疙瘩)  拼音:guǐ fàn gē da
俗称皮肤受风寒而起的小疙瘩。形如豆瓣,堆叠成片。也称为「鬼风疙瘩」。
《国语辞典》:解开疙瘩(解开疙瘩)  拼音:jiě kāi gē da
解开心中的误会或不愉快。如:「以前他们二人有点误会,见了面总是有些尴尬,如今解开疙瘩,又和好如初了。」
《国语辞典》:起鸡皮疙瘩(起鸡皮疙瘩)  拼音:qǐ jī pí gē da
因寒冷、害怕或听到刺耳的声音,皮肤上泛起小米般的小疙瘩。如:「寒风阵阵吹来,不禁令人起鸡皮疙瘩。」
《国语辞典》:仇疙瘩  拼音:chóu gē da
比喻因仇恨而形成难以消解的问题。如:「经过这个事故,他们俩间的仇疙瘩更加深了。」
《国语辞典》:疙瘩腔  拼音:gē da qiāng
著名评剧旦角新凤霞,在戏曲演唱技巧上的一大创举,称为「新派」。即将传统戏曲中,本该一口气唱完、不露破绽的繁复拖腔,在每个音节间以间歇性的唱出。颇能表现出俏皮青春的气息。
《国语辞典》:疙瘩事  拼音:gē da shì
令人心中不畅快的事。《儒林外史》第三○回:「又说到他娶了五太太的这些疙瘩事,杜慎卿大笑了一番。」
《漢語大詞典》:疙里疙瘩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國語辭典》:疙疙瘩瘩  拼音:gē ge dā dā
不平滑、不顺利。如:「这条路挖得疙疙瘩瘩的,真难走。」也作「疙里疙瘩」。
《漢語大詞典》:疙里疙瘩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国语辞典》:疙瘩汤(疙瘩汤)  拼音:gē da tāng
一种用面糊捏成小圆形块状,以羹汤煮熟的食物。《三侠五义》第九一回:「舀上一瓢水,找出小米面,做了一碗热腾腾的白水小米面的疙瘩汤,端到小姐面前。」
《漢語大詞典》:风疙瘩(風疙瘩)
荨麻疹。又名风疹块。 康濯 《腊梅花·我的两家房东》:“这工夫,房东姐妹俩又进来了, 拴柱 又好像满身长了风疙瘩,周身不舒展起来。”
分類: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