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疱疹性咽狭症(疱疹性咽狭症)  拼音:pào zhěn xìng yān xiá zhèng
病名。因可克萨基(Coxsackie)滤过性病毒感染而起,潜伏期约二至四天,后发烧至四十度,感染时会有喉咙痛、头痛、腹痛、食欲不振,且全身痉挛等症状。病发时则喉咙出现红肿,软口盖及后壁出现小红斑,约四至七天,方可退烧痊瘉。
《国语辞典》: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拼音:dài zhuàng pào zhěn
病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症状包括倦怠、头痛、发烧、呕吐等和局部神经疼痛,伴有不等程度的发痒。在神经痛皮节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群聚呈带状的水泡。俗称「皮蛇」。
《國語辭典》:疱疹  拼音:pào zhěn
病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群聚性水泡。可分为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如:「口唇疱疹」、「阴部疱疹」。
《國語辭典》:灌浆(灌漿)  拼音:guàn jiāng
将水泥浆灌入结构体中。
《漢語大詞典》:痘疹
因患天花出现的疱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痘疮:“升麻解毒,散痘疹前热。” 清 朱奕梁 《种痘心法·论痘源流》:“痘疹之源,本於父母媾精时慾火藏於婴孩之命门,所谓先天之毒是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那步军》:“自是小儿多患痘疹,百无一生。”
分類:天花疱疹
《国语辞典》:卡波西氏肉瘤  拼音:kǎ bō xī shì ròu liú
病名。是第八型人类疱疹病毒(HHV8)引起内皮细胞或血管增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爱滋病患者。患者除了皮肤出现紫斑状的隆起之外,还会侵袭内脏器官及其他组织。
《国语辞典》:鸭瘟(鸭瘟)  拼音:yā wēn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类急性传染病,特徵为各脏器组织呈特徵性出血。也称为「鸭病毒性肠炎」。
《漢語大詞典》:倒靥(倒靨)
天花患者疮毒外发时身上脸上长的疱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其孙方三岁,发热七日,疮出而倒靨色黑,脣口冰冷。”《医宗金鉴·面部吉凶论·倒靥》:“倒靨浆清陷不红,痘壳皮皱痂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