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明镜不疲(明镜不疲)  拼音:míng jìng bù pí
明镜屡照而不感疲劳。比喻人的智慧,多用无伤。《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国语辞典》:疲劳轰炸(疲劳轰炸)  拼音:pí láo hōng zhà
1.战时向敌方作长期的间歇性轰炸,使对方精神崩溃。如:「抗战时期,日本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
2.冗长而无趣的言谈,使人感到疲劳、厌烦。如:「来宾致词过于冗长,简直是疲劳轰炸。」
《国语辞典》:金属疲劳(金属疲劳)  拼音:jīn shǔ pí láo
是指金属零件在长时间反覆受力,当其负荷超过承受的疲劳极限或强度时,逐渐产生龟裂进而断裂的现象。
《国语辞典》:脑神经衰弱(脑神经衰弱)  拼音:nǎo shén jīng shuāi ruò
非正式诊断名称,主要症状为容易疲劳、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焦虑等。
《国语辞典》:舟车劳顿(舟车劳顿)  拼音:zhōu chē láo dùn
旅途疲劳困顿。如:「他长年通勤上下班,尽尝舟车劳顿之苦。」
《国语辞典》:弹性疲乏(弹性疲乏)  拼音:tán xìng pí fá
1.物体受外力作用,当外力除去之后,不能回复原状的现象。
2.比喻疲劳过度。如:「我已经弹性疲乏了!让我休息休息。」
《国语辞典》:累得慌  拼音:lèi de huang
感觉十分疲劳。《文明小史》第六○回:「邹绍衍伸了一个懒腰,说道:『怪累得慌的!』」
分类:感觉疲劳
《国语辞典》:萎黄病(萎黄病)  拼音:wēi huáng bìng
病名:(1)因营养不足、身心疲劳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症。会出现晕眩、食欲不振等症状。(2)植物因缺乏铁、镁、光,造成叶变黄的现象。
《國語辭典》:鞍马劳顿(鞍馬勞頓)  拼音:ān mǎ láo dùn
策马奔驰,疲劳困顿。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精忠岳传》第四二回:「恐王侄一路速来,鞍马劳顿,故令王侄回营安歇。」也作「鞍马劳倦」、「鞍马劳神」。
《國語辭典》:充血  拼音:chōng xiě
局部的动脉或毛细管因受刺激而引起血量增加、血流加速的现象,称为「充血」。
《國語辭典》:唇焦舌敝(脣焦舌敝)  拼音:chún jiāo shé bì
形容用尽言辞论说。《东欧女豪杰》第二回:「菲亚又往各处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也作「舌敝唇焦」。
《國語辭典》:脑充血(腦充血)  拼音:nǎo chōng xuè
病名。脑部血管由过度疲劳、心脏疾病、脑血管病变等引起血液局部增多的病症。发病时有颜面发红、眼花、耳鸣、头痛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食饥息劳(食飢息勞)
谓使飢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飢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
《國語辭典》:人困马乏(人困馬乏)  拼音:rén kùn mǎ fá
人和马都疲倦困乏。形容因奔走而劳乏困倦。《水浒传》第三四回:「看看天色晚了,又走得人困马乏。」《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
《漢語大詞典》:少年白发
指年轻人过早出现白发。可能因精神过度疲劳、忧虑、紧张,也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及某些严重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此外与头发中色素成分有关的铜、钴、铁微量元素不足,以及叶酸、维生素b缺乏也可能相关。一般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