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明病发相
【佛学次第统编】
明病发相者,略出不过二种:
一、四大增损病相
一、地大增者 肿结沈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
二、水大增者 痰阴胀满,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
三、火大增者 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
四、风大增者 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
故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四大病发,各有相貌,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
二、五藏生患之相
一、从心生患者 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
二、从肺生患者 身体胀满,四支烦疼,心闷鼻塞等。
三、从肝生患者 多无喜心,忧愁不乐,怨思瞋恚,头痛眼闇昏闷等。
四、从脾生患者 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痒疼痛,饮食失味等。
五、从肾生患者 咽喉噎塞,腹胀耳聋等。
五脏生病众多,各有其相,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可知。
如是四大五藏病患,因起非一,病相众多,不可具说。
病之因起
【佛学次第统编】
行者若修禅时,脱有患生,应当善知因起。前述四大五藏二种病,通因内外发动。
一、因外发动 若外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二处发者,是为因外发动。
二、因内发动 若由用心不调,观行违僻,或因定法发时,不知取与,而致此二处患生,是为因内发动。
三种病缘
【佛学次第统编】
得病有三种因缘不同。
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
二者、鬼神所作得病。
三者、业报得病。
治病
【佛学次第统编】
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
一、止 用止治病,略说四种:
一、安心止在病处。    二、止心丹田。
三、止心足下。      四、不取病相,寂然观空。
二、观
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
一、吹    二、呼    三、嘻
四、呵    五、嘘    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二、有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
一、上息  治沉重    七、煖息  治冷
二、下息  治虚悬    八、冷息  治热
三、满息  治枯瘠    九、冲息  治壅塞不通
四、焦息  治肿满    十、持息  治战动
五、增长息 治羸弱    十一、和息  通治四大不通
六、灭坏息 治增盛    十二、补息  资补四大衰
三、有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患。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等。经中有广说。
四、有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瘥。
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世不流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若是鬼病,当用彊心加咒以助治之。
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
八病
【佛学次第统编】
言八病者,谓生、灭、断、常、一、异、来、出也。
一、生 自无而有,是谓生相。
二、灭 自有而无,是谓灭相。
三、常 相续不灭,是谓常相。
四、断 不相续生,是谓断相。
五、一 因与果同,是谓一相。
六、异 因与果异,是谓异相。
七、来 果来自外因,是谓来相。
八、出 自因内出果,是谓出相。
生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堕生病者,别有四辈:一执自生,二执他生,三执自他和合生,四执非自他生。
常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执常者,大分为四。
断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执断者,亦有七种,云何为七。
一、计三世断 此有三家:
一、如路伽耶陀人所计,诸行及众生,无往来者,实无他世来生此世,亦无此世复还他世。如颂言:汝今且观如是人,诸根圆具及所行。又若说彼有多闻,或为恶兽所食啖,恣他所食为所弃,过去他身彼即无,不还后世无怖心。应知此身为行聚,如是坚执邪见,拨无轮回,计三世断灭,堕于断见。
二、如七入论师,计有现在,无过去未来。如偈云:譬如岸崩,不更还本。乃至冢间,体不再来。唯根境界,是名众生。此谓合集诸法,共立一名,散则无有,故堕断见。
三、如世入外道,即阴计我,阴尽我尽。谓身是一物,一物是我。不彼知有三世五阴,说命尽更不再生,故亦堕断见。
二、计七种断 如七断论师,计欲界人天,色四静虑,粗四大色,如病如箭,四无色处,细色如痈,若死后断灭无有。
三、计四大断 如佛涅槃时,四神所计。
一、地神计地中无水火风。  三、火神计火中无地水风。
二、水神计水中无地火风。  四、风神计风中无地水火。
四、计涅槃断 如小乘外道,计诸阴尽,种坏风止,名为涅槃,计涅槃是断。
五、计因缘断 如富兰那迦叶计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又云:诸法断绝,无忠孝之道,此计染净诸法等断。
六、计果报断 如空见外道,依于寻伺,或静虑等,计无因果,无有施与,无有祠祀,定无妙行及与恶行,二业果报,乃至世间,无真阿罗汉等,是为计果报断。
七、计因果断 如鞞崽计,因中无果,因灭于前,果成于后,果非因成,因果不相属,不相属故断。
一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执一者,亦有六种,云何为六。
一、计因果一体 如僧祇部人,计因果为一,如受种子为芽等。
二、计身神一相 如外道计神我即身,以分析此身,求此神我不可得故,说身神为一。
三、计我阴一体 如僧祛人,计我与阴一。说云我觉,二法是一。以我离觉我不可得,觉离我觉不可得,觉灭我灭,我灭觉灭,如是我觉为一,故一切因果法等亦为一。其喻有二:
一、我觉 如火热本一体故。
二、觉我 如白毡不相离故。
四、计我阴一异俱故一体 如尼乾子外道,计我阴为一异具。说云一切法俱,所谓非一非异,亦一亦异。如我觉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复有说一说异,皆各有义,是二皆可通。立一异俱,如是立俱,还堕一故,其喻有三。
一、我觉不可说一 若一者,如白毡入蓝靛,毡存白不存,是不可说一。
二、我觉不可说非一 若非一者,如白毡入火,毡毁白应留,是不可说非一。
三、我觉一异俱 以非若牛马二离,可得云一,以如炷火相合,可得云非一,如是故说为俱。
五、计总聚一 如学教人,闻佛说有补嗢,谓于一时有多法聚,随顺世间,以一性说,如身林等。彼不知佛密意故,起计一想,遂堕一见。
六、计相续一 如学教人,闻佛说有羯罗罗,谓于异时,因果不绝,随顺世间,以一性说。如羯罗罗等位,名之为人,如芽等转异,名之为谷。彼不知佛密意故,起计一想,亦堕一见。
异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执异者,亦有六辈,云何为六。
一、计因果异体 如上座部,计因果为异。说种灭于前,芽生于后,种与芽非一体等。
二、计身神异相 如外道计身异神异。说神我微细,五情所不得,亦非凡夫所见,摄心清净,将禅定人,乃能得见。又若身即神我者,则身灭神亦灭,如是神我身灭不灭故,执身与神异。
三、计我阴异体 如毗世师弟子,迦那陀外道,计我阴异。说我与觉异,如说白毡,此是白,此是毡,是为异。我与觉亦如是,我若是觉,即不名觉,觉若是我,亦不名我,如是我觉为异,故一切因果法亦异,其例如下:
一、我觉 如火热,二名别故。
二、觉我 如白毡,质色二故。
四、计我阴一异不俱故异体 如若提子外道,计我与阴为不俱。说云一切法不俱,所谓一切法不可说异,不可说非异,不可说俱,以三者俱有边见遇故。说有不俱,不说无不俱,如是立不俱,还堕异故,其例如下:
一、我觉异不可说 如毡白若异者,离白即别有毡,是应有毡非白,有白非毡。
二、我觉非异不可说 如毡白若非异者,异白应更无毡,是白灭毡亦应灭。
三、我觉俱不可说 如柱若与火俱,则火中应无复有炷,火若与炷俱,则炷外应不复见火。今炷火历然,故说为不俱。
五、计有边无边异体 此复有四:
一、三世异体 如有等修禅那人,行阴中迷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去未来,名为有边,唯相续心,名为无边。如是三世法名异体。
二、初、后异体 如前执人,或能观八万劫,见一切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如是劫初劫后,各执异体。
三、彼我异体 如前执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而彼一切众生,皆现我遍知中。不知彼一切众生知性,与我同等。如是我知无边,彼知有边,彼我知性,判然异体。
四、生灭异体 如前执人,穷生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如是世界众生,各各兼二,为其异体。
六、计体相各异 如优娄迦人,计物唯自生。物不生德,德唯自生,相不生物,二者非类,非类故异。
来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计来者,略说有十二辈,云何十二。
一、于如来计来,此有二十种:
一、净五阴和合中计 如犊子部计,清净五阴和合,别有人法,名为如来。
二、假名中计 如成实人计,以假名行人为如来体,此依假名行人,名为如来。
三、体用中计 即前执人所计,别于假名,体用中增上起执,凡有三类。
一、计假别有体有用有名 此以假名如来,有体有用。
二、计假别无体无用有名 此以假名如来,无体无用。
三、计假别无体有用有名 此以假名如来,无体有用。
四、有漏五阴中计 如阿毗昙人计,有漏五阴,为生身如来。
五、无漏五阴中计 如前执人计,无漏五阴,为法身如来。
六、五时教中计 如此土成论师所计。初教五阴身为如来。第二时教,以种智为如来,寿八十年。第三时教,无量劫修行为如来。第四时教,久劫修行,过去过尘沙,未来倍上数,为如来。第五时教,佛常住而无有色,但有圆智,与总御用,至欲度物,则应作色,此为如来。
七、世谛中计 有五时教师,谓第五时如来,但世谛摄。
八、真谛中计 如前异执人,谓第五时如来,唯真谛真如所摄。
九、二谛中计 即此方北智论师,计佛有三身,法身真如体摄,报化二身世谛所摄。
十、非二谛中计 或有人计佛果灵智,非二谛摄。体非虚假,故非世谛。不可即空,复异真无,是名法身。法身超乎二谛,名为如来。
十一、无常中计 如执小乘人,计无常为如来。
十二、常中计 如执大乘人,计常中有如来。
十三、常无常中计 此人计亦常亦无常为如来。
十四、非常非无常中计 此人计非常非无常为如来。
十五、有边中计 如小乘人,计有边,以寿尽一期为如来。
十六、无边中计 如执大乘人,但计无边,如寿常为如来。
十七、边无边中计 此人计有边无边俱者为如来。
十八、非有边非无边中计 此人计边无边俱不可说为如来。
十九、无中计 此人计佛离一切名言,于无中说为如来。
二十、有中计 此人计若无为如来,则不可安立,因谓如来实有,但不可说如是为如来。
前二十种异计,皆各依所见,谓有如来。以自为实,斥馀说为虚妄,不知于决定来计如来,即堕来倒故。
二、于无明计来 如此方旧地论师,执八识为真实,七识为虚妄,即以无明从七识中来。
三、于来者计来 如吠夜迦罗拿人言,去法能去,非物体去,物体由去者故。如是说有去法,以有去者故。以去者去故,知来亦有来者来。
四、于来法计来 如胜论师,计物中有性,故有去者。用彼去法,动发行往方处等相,以有去法去故。知来亦有来法来。
五、于来处计来 如玷牟留外道,计有法来故,常疑苦乐自作或他作,或自他共作,或非自非他,无因而作,以不知唯心因缘法尔故。妄计有苦乐从四句中来。
六、于现在计来 如现因现缘外道,计无宿作,但现在造作故,如是以果从现在来。
七、于处计来 如摩醯首罗人等,计苦乐等果,由彼主宰所定。是果无他因,从主宰处来。婆罗婆实人、乾婆人、三水人、及老声闻大声闻等外道同。
八、于诸缘计来 如成实人,计木无火性,但假缘生,但缘生故,是果无因,唯从缘来。
九、于妄计清净中计来 此类最多,略举十种:
一、计净法从河水沐浴中来 如有等外道,说殑伽河水中沐浴,能除宿罪,道从彼来,孙陀利河沐浴外道同。
二、计净法从灰水沐浴中来 如有等外道,计灰水沐浴,能灭罪障,净法从彼来。
三、计净法从咒食来 如违驮人,计净洗浴后,以违驮语咒饮食而得清净,说净法从彼来。
四、计净法从但断荤酪来 如有等外道,计但断荤辛酥酪,不假馀修,道从彼来。
五、计净法从受持灰戒来 如涂灰外道,计常卧灰涂灰为净法,道从彼来。
六、计净法从受持粪秽戒来 如尼犍子人,以髑髅盛食牛粪,计道从彼来。
七、计净法从受持畜生戒来 此有四类:
一、牛戒 此外道妄计自身前世从牛中来,即食青草,说道从彼来。
二、鹿戒 此异执同前说。
三、狗戒 此外道啖秽说如上。
四、乌鸡戒 此异执大意如前。
八、计净法从舍身中来 如尼犍人,计舍系水火中及登崖自坠,说道从彼来。
九、计净法从自苦中来 略举八类:
一、拔发 如尼犍人,石灰涂身,或拔发都尽,以净法为从彼来。
二、灸身 如前执人,天大暑时,日中三灸,受焦灼苦,谓净法从彼来。
三、冻肌 如前执人,冱寒之日,三浴恒河,受冰冻苦,谓净法从彼来。
四、卧棘 如前执人,多积土木,卧荆棘中,说净法从彼来。
五、不食 如前执人,断粒饮水,一切不食,以剧苦为道,以净法从彼来。
六、翘足 如前执人,虽不甘剧苦,然不谋安逸,或常立不坐,及翘足而立,计净法从彼来。
七、倒悬 如前执人,或以卧立为放逸,即夜常倒悬深林间,以修苦行,说净法从彼来。
八、裸体 如前执人,离服裸形,犹如驴马,说净法从彼来。
十、计净法从火中来 如祀火外道,见诸天口中有光,谓言是火。故就朝暝二时,再供养火,说道从彼来。
十、于大力鬼神处计来 如有等外道,计有大威力鬼神持想来,故有想念生,如是执想有来。
十一、于阿修罗王处计来 如是阿修罗人,计福德从罗刹、罗睺婆梨及毗摩质多、罗睒婆利等处来。
十二、于所依谛计来 如优楼迦人,以地水火风空时方神意九法为主,名所依谛,计万物从彼来。
出病
【佛学次第统编】
于一切法执出者,亦有十二辈,云何十二。
一、于生死计有出 如小乘人,迷于性起,随诸妄见,说实有生死可出。
二、于觉计出 如数论师,计因中有果出,亦于觉计有出法。
三、于出者计出 如吠夜迦罗拿人,所说与来为对待,见有出法。
四、于出法计出 如胜论师,计有去法可用,即见有出法。
五、于出处计出 如玷牟留外道,计苦乐从自他四句中出。
六、于宿生计出 如宿作外道,计苦乐之果,皆从往因,不须现缘,而自增长,此执从宿生出。
七、于我慢计出 如我慢人,计现见万法皆从我出,此执一切从我慢出。
八、于性计出 如阿毗昙人,计木中有火性,从于火性,以成事火,此计法但依性出。
九、于妄计中计出 如种种妄计人,各执所计为有果出。
十、于想计出 如外道以想从大力鬼神持来,即计想从彼出。
十一、于福德计出 如阿修罗外道,计福德从罗刹等来,即彼能出德福。
十二、于世性计出 如迦毗罗人,计冥谛为世性,说一切法从世性出。
治心病
【佛学次第统编】
治心病亦二:
一、粗 谓真实修行。亦二:
一、于诸过非,并不覆藏,深怀惭愧,忏悔往罪,不敢复作。
二、于所修行,不杂巧伪,皆质直柔软,作下下意,不显己德。
二、细 谓不存执见。亦二:
一、修诸行时,知无我人,尽未来际,不计疲苦。
二、观察诸法,平等不二,一相无相,入理究竟。
若通说者,但住于法界,深观诸法平等之时,于上诸病,无不治尽。
治身病
【佛学次第统编】
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观治病  三、药石治病
二、治鬼神病 当用大强威德力心,加诸灵咒佛号治之。
三、治业报病 当用惭愧大忏悔心,加诸念佛发愿修福以助治之。
二、助治法 谓坐中用心治病,兼具十法:
一、信   二、用   三、勤   四、常住缘中  五、别病因起
六、方便  七、久行  八、知取舍 九、护持    十、遮禁
若修此十法,所治必有效也。
病障
【佛学次第统编】
心病 粗二、细二。
身病 四大五藏得、鬼神所作、业报所感。
五障 烦恼、业、生、法、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