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1,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病患
得病
病革
年病
病耳
声病
病僧
病颜
竞病
称病
问病
病懒
余病
疲病
忧病
《國語辭典》:病患  拼音:bìng huàn
病人。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其间老弱病患短小怯懦者,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得病  拼音:dé bìng
患病。《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
《國語辭典》:病革  拼音:bìng jí
革,急。病革指病情危急。《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分類:病势危急
《骈字类编》:年病
南北朝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 年病从横至,动息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病耳
重听不聪之耳。 宋 杨万里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诗:“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明月正无滓。” 宋 范成大 《元夕》诗之四:“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餳人。”
分類:听不
《漢語大詞典》:声病(聲病)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
《韵府拾遗 蒸韵》:病僧
王禹偁诗幽鹭静翘春草碧病僧闲说夜涛寒
《韵府拾遗 删韵》:病颜(病颜)
李东阳诗空把清诗对病颜
《國語辭典》:竞病(競病)  拼音:jìng bìng
本指南朝梁曹景宗破魏师归来后,以竞、病二险韵赋诗的故事。典出《南史。卷五五。曹景宗传》。后用以为险韵的代称。《佩文韵府。卷八三。敬韵引苏轼诗》:「骚人未要逃竞病。」
《國語辭典》:称病(稱病)  拼音:chēng bìng
藉口有病。《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称病閒居,不慕官爵。」也作「称疾」。
《漢語大詞典》:问病(問病)
问候病人。史记·佞幸列传:“太子入问病, 文帝 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谁知我伯母病了,伯父正在那里纳闷,少不免到上房去问病。”
分類:问候病人
《韵府拾遗 旱韵》:病懒(病懒)
苏辙诗年来病懒百不堪
《漢語大詞典》:余病(餘病)
(1).未痊愈的病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復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餘病。”
(2).后遗症。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脑袋又恰巧磕在石头上,便晕过去了……他们回到养老堂里,倒也并没有什么余病,到第三天, 伯夷 就能够起床了。”
《漢語大詞典》:疲病
(1).困穷。韩非子·初见秦:“是故兵终身暴露於外,士民疲病於内,霸王之名不成。”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是时军旅暴兴,运路险涩,公随宜区处,资粮丰给,而民不疲病。”
(2).疾病;疲乏。 三国 魏 嵇康 《诣蒋公文》:“负薪疲病,足力不彊。”南史·隐逸传下·沈麟士:“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是以披褐负杖,忘其疲病。”《水浒传》第一○五回:“如此溽暑,军士往来疲病。”
《漢語大詞典》:忧病(憂病)
犹言忧愁痛苦。诗·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汉 郑玄 笺:“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