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种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病,一身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谓之身病。二、心病,或欢喜太过,或忧愁太过,或依恐怖,或依愚痴等,失心之平和,而起诸病者,谓之心病。见涅槃经十二。【又】一、先世行业病,谓先世好鞭打人,以种种之恶法,恼害众生,而感今世之多病也。二、现世失调病,即上之身病也。见智度论八。
【佛学常见辞汇】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身病〕,谓身因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以致诸病所生,故名身病。(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以此四者,遍满世界,故名为大。人揽外之四大,而成内四大之身,坚湿煖动之性,在内交攻,不相和顺,毒害如蛇,故曰四大毒蛇。)
〔二、心病〕,谓心体灵明,虚圆湛寂,其或欢喜不胜而致踊跃,怯懦无勇而生恐怖,及忧愁、苦恼、愚痴、昏昧,由此四者,挠动于中,以致诸病所生,故名心病。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二、先世行业病〕,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恶法,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二、现世失调病〕,谓因冷热风雨不知将养其身,及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病,是名现世失调病。
八万四千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病譬八万四千之烦恼。智度论曰:「般若波罗蜜,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
【佛学常见辞汇】
八万四千的烦恼。病就是烦恼的意思。
九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人寿八万岁之上代,既有九病:一寒病、二热病、三饿病、四渴病、五大便病、六小便病、七欲病、八饕餮病、九老病,见长阿含经六,三藏法数三十四。
【佛学常见辞汇】
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经)
经云:人寿增至四万岁时,其人作是念言: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可更增少善,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延于寿命至八万岁。当此之时,人已有此九种之病也。
〔一、寒病〕,谓人必寒温得宜,则身体安乐。若为寒冻所逼,则成一切病也。
〔二、热病〕,谓人必温凉得宜,则身体和畅。若为热毒所中,则成一切病也。
〔三、饥病〕,谓人必假饮食,以资其身,则诸根强健。若不得食,则虚弱而成一切病也。
〔四、渴病〕,谓人必假浆水,以养其体。若不得浆水之饮,则肠胃枯焦,而成一切病也。
〔五、大便病〕,谓人必假饮食,资益诸根,入腹变坏,须便利以时,若强忍过当,即能生一切病也。
〔六、小便病〕,谓人必得汤水,资润色身,入腹之后,须便利以时,若强忍过当,即能生一切病也。
〔七、欲病〕,谓人贪于淫欲,则能成痨怯虚弱一切病也。
〔八、饕餮病〕(饕,他刀切。餮,他结切。)饕餮即贪食也。谓人必须饮食,以养其身,若贪食过度,即能生一切病也。
〔九、老病〕,谓人年老,则筋力衰弱,或起居食息,不能中节,即成一切病也。
三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病,修不净观可治。二、瞋病,修慈悲观可治。三、痴病,修因缘观可治。见涅槃经三十九。【又】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是为无佛性。此为难治之三病。见涅槃经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1。贪病、瞋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瞋病是瞋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三病人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谤大乘等三难治病之人也。(参见:三病)
三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病,修不净观可治。二、瞋病,修慈悲观可治。三、痴病,修因缘观可治。见涅槃经三十九。【又】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是为无佛性。此为难治之三病。见涅槃经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1。贪病、瞋病、痴病。贪病是贪心的毛病,修不净观可冶;瞋病是瞋恚的毛病,修慈悲观可治;痴病是愚痴的毛病,修因缘观可治。2。谤大乘、五逆罪、一阐提。这是属于难治的三病。
女病
【佛学大辞典】
(譬喻)女色害人,故以病譬之。智度论十四曰:「众病之中女病最重。」
五种恶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在世时毗耶离城有五种之恶病流行:一自眼出血,二自耳出脓,三自鼻流血,四舌噤无声,五所食之物变为粗涩。见请观音经,辅行二之二。
瞻病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看护有病之人,当行五种之德:一知病人之可食不可食,二不嫌恶贼病人之大小便利唾吐,三有慈悲心不为衣食,四能经理汤药等,五能为病人说法。见四分律四十一。
心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病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贤首五教仪云病有二种:
一、粗 谓巧伪修行,于中又二:
一、内实破戒,而外现威仪,求名利故,狡猾故,护短故。
二、假全不破,而多有缺漏,为他知故,伺狎故,不直故。
二、细 谓存见趣理,于中亦二:
一、虽具直心,而执我修行,我见不破故。
二、虽不执我,而计有实法,法见不破故。
【三藏法数】
谓心体灵明,虚圆湛寂,其或欢喜不胜而致踊跃,怯懦无勇而生恐怖,及忧愁、苦恼、愚痴、昏昧,由此四者,挠动于中,以致诸病所生,故名心病。
四百四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总括病全部之称。智度论六十五曰:「四百四病者,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为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
四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作病,作者生心造作之谓。有人言:我欲于本心作种种行,求圆觉,是名作病。盖彼圆觉之性,非作得也。二任病,任者随缘任性之谓。有人言:我等今欲不断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以求圆觉,是名任病。盖彼圆觉非任有也。三止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谓。有人言:我今欲以永息诸念,寂念平等,求圆觉,是名止病。盖彼圆觉非止得也。四灭病,灭者寂灭之谓。有人言:我今欲永灭一切烦恼心身,根尘永寂,以求圆觉,是名灭病。盖彼圆觉之性非灭得也。见圆觉经。
【佛学次第统编】
圆觉经疏云四病:
一、作病 作者即生心造作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任病 任者即随缘任性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在彼一切,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止病 止者即止妄即真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诸念,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得故,说名为病。
四、灭病 灭者即寂灭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灭一切烦恼,身心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灭相故,说名为病。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疏)
〔一、作病〕,作者,即生心造作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任病〕,任者即随缘任性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止病〕,止者即止妄即真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诸念,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得故,说名为病。
〔四、灭病〕,灭者,即寂灭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灭一切烦恼,身心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灭相故,说名为病。
玄沙三种病人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又曰玄沙接物利生。玄沙师备,假盲聋哑三种病人之济度,示无为五官机能转于尘里者,宜别开发真佛智见,有心眼存者。景德传灯录第十八玄沙传所谓:「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且问汝,只如盲聋哑三种病人,汝作么生接?拈槌竖拂,他眼且不见,耳又不闻,口复哑,若接不得,则佛法尽无灵验」是也。
生老病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苦也。(参见:苦)
【俗语佛源】
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法华经》科注:「生老病死,四苦也。」《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相传释迦牟尼为太子时,曾于王城四门分别见到分娩、老人、病人、送葬的景象,因而决心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道,以期超脱生老病死之苦而达彼岸。后来或以泛称人在一生中的大的遭际,如《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敦煌变文集·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后也指人民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无名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豆祛Duh!kha,逼恼身心之谓也。佛地经五曰:「逼恼身心名苦。」大乘义章二曰:「逼恼名苦。」
【三藏法数】
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
生老病死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苦之一。(参见:苦)
【三藏法数】
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豆祛Duh!kha,逼恼身心之谓也。佛地经五曰:「逼恼身心名苦。」大乘义章二曰:「逼恼名苦。」
【三藏法数】
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
百一病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大增损则百一病生,四大增损,则四百四病生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为灾,百一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