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国语辞典》:搔到痒处(搔到痒处)  拼音:sāo dà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极为痛快。如:「这几句话正搔到痒处,只见老爷爷一直点头,颇为赞赏。」
《国语辞典》:搔著痒处(搔著痒处)  拼音:sāo zhá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分明是饥时饭,渴时浆,正搔著痒处。」
《国语辞典》:揉著痒处(揉著痒处)  拼音:róu zháo yǎng chù
别人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正是自己希望听见或看见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欲誇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著痒处。」
《国语辞典》:搔首不知痒处(搔首不知痒处)  拼音: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形容人惶急无主,手足无措的模样。《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也作「挠首不知痒处」。
《国语辞典》:抓著痒处(抓著痒处)  拼音:zhuā zhe yǎng chù
找到问题的重点或症结。《朱子语类辑略。卷七。总训门人》:「而今都只在那皮毛上领会,尽不曾抓著痒处。」
《国语辞典》:拨著痒处(拨著痒处)  拼音:bō zháo yǎng chù
搔著痒处,正合心意。《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这方氏本又是按捺不下这点春情的半老佳人,一见了孙三郎如此卖弄,正拨著他的痒处。」
分类:合心心意
《漢語大詞典》:搔着痒处(搔着癢處)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语本 唐 杜牧 《读韩杜集》:“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抓。”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