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瘢痏
创伤;瘢痕。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战必受伤,伤必重创……因袒其体徧示坐客,瘢痏之痕如绣,见者无不惊叹。”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张氏女:“红裙緑鬢相望,而神面爪痕竟不可去,屡经改塑,瘢痏如初。”
分類:创伤瘢痕
《國語辭典》:瘢痆  拼音:bān niè
疮痕。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念齿慰黴黧,视伤悼瘢痆。」
分類:疤痕
《漢語大詞典》:诗瘢(詩瘢)
诗作中的瑕疵。《光明日报》1985.5.26:“两般秋雨盦随笔‘索诗瘢’条曾提到有人嘲笑 贯休 的《觅句》诗‘竟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是‘失猫诗’。……这些毛病其实并不是诗瘢,不过是吹毛求疵的‘歪批’罢了。”
分類:诗作瑕疵
《漢語大詞典》:伤瘢(傷瘢)
伤疤,伤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华阴黄雀:“ 弘农 杨寳 ,性慈爱,年九岁,至 华阴山 ,见一黄雀为鴟梟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復为螻蚁所困, 寳 怀之以归。”
分類:伤疤伤痕
《漢語大詞典》:瘢耆
指马脊疮疤。
《韵府拾遗 寒韵》:为瘢(为瘢)
易林履危不安疏颠我颜伤肿为瘢
《漢語大詞典》:索垢吹瘢
见"索垢寻疵 "。
《国语辞典》:寻瑕索瘢(寻瑕索瘢)  拼音:xún xiá suǒ bān
挑剔别人的缺点或过失。《孽海花》第十七回:「阿福尚在那里寻瑕索瘢,风言醋语,所以连通信的人都没有,只好肚里叫苦罢了。」
《漢語大詞典》:寻瘢索绽(尋瘢索綻)
谓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清 洪升 《长生殿·幸恩》:“娇憨使惯,寻瘢索绽,一谜儿自逞心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孪生》:“无更寻瘢索绽,还须篤爱敦伦。”
《韵府拾遗 寒韵》:消瘢
楚国先贤传孔休伤颊有瘢王莽赐玉屑白附子香与之消瘢
《國語辭典》:洗垢索瘢  拼音:xǐ gòu suǒ bān
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参见「洗垢求瘢」条。《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
《國語辭典》:洗垢求瘢  拼音:xǐ gòu qiú bān
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污垢后,仍寻求瑕疵。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金。刘祁《归潜志》卷九:「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也作「洗垢寻痕」、「洗垢索瘢」。
《國語辭典》:洗垢求瘢  拼音:xǐ gòu qiú bān
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污垢后,仍寻求瑕疵。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金。刘祁《归潜志》卷九:「张承旨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也作「洗垢寻痕」、「洗垢索瘢」。
《国语辞典》:紫瘢  拼音:zǐ bān
身体任何部位所出现的融合出血性瘀点或瘢块。一般呈暗红色或紫色。
《国语辞典》:瘢点(瘢点)  拼音:bān diǎn
皮肤上因疾病或生理失调而生的黑点。
《国语辞典》:瘢风(瘢风)  拼音:bān fēng
病名。一种皮肤病。开始时出现小点,渐渐蔓延成大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