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登高  拼音:dēng gāo
1.登上高处。《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
2.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盖本于此。」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國語辭典》:登高会(登高會)  拼音:dēng gāo huì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登高聚会。《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此来,恰好虞老先生尚未荣行,又重九相近,我们何不相约作一个登高会。」也称为「茱萸会」。
《国语辞典》:登高节(登高节)  拼音:dēng gāo jié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
分类:农历重阳
《漢語大詞典》:登高水
指农历九月 黄河 水势。宋史·河渠志一:“説者以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九月以重阳纪节,谓之‘登高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八月荻花水,九月登高水。”
《國語辭典》:重九登高  拼音:chóng jiǔ dēng gāo
旧俗在阴历九月九日佩带茱萸爬登高山,饮菊花酒,以为能消灾避害。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也称为「重阳登高」。
《国语辞典》:九九登高  拼音:jiǔ jiǔ dēng gāo
汉代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经年。一日,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将有灾厄,宜全家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酒,以去其灾。景如其言,归,见鸡犬牛羊皆暴毙。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自此,后人乃习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
《国语辞典》:登高必跌重  拼音:dēng gāo bì dié zhòng
形容野心太大,失败时下场必定很惨。《红楼梦》第一三回:「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国语辞典》: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拼音: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谚语)比喻只有经过对照比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显平地。遭受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国语辞典》:登高枝  拼音:dēng gāo zhī
爬上或飞到高的树枝上。比喻获得较高的地位。
《国语辞典》:登高一呼  拼音:dēng gāo yī hū
比喻领导者倡导或号召,即有众多的响应者。如:「你只要登高一呼,这事就有希望了。」
《国语辞典》:登高望远(登高望远)  拼音:dēng gāo wàng yuǎn
1.登上高处,视野可以广远。如:「登高望远,气象开阔。」
2.比喻境界越高,眼光就越远大。如:「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方能登高望远。」
《国语辞典》:登高赋裁(登高赋裁)  拼音:dēng gāo fù cái
登上高处,作诗文以应景,相互唱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羡登高赋裁,只凭虚揽尽烟云概。」
《漢語大詞典》:登高履危
喻诚惶诚恐。 宋 秦观 《雪浪石》诗:“ 汉 庭卿士如云屯,结綬弹冠朝至尊。登高履危足在外,神色不变惟 伯昏 。”
《國語辭典》:登高能赋(登高能賦)  拼音:dēng gāo néng fù
登高望远,能吟诗作赋。比喻士人有才能。《汉书。卷三○。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诔,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
《漢語大詞典》:登高必赋(登高必賦)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谓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韩诗外传》卷七:“ 孔子 游於 景山 之上, 子路 、 子贡 、 颜渊 从。 孔子 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 葬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太祖 ﹞御军三十餘年,手不捨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亦作“ 登高能赋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山阳 太守 袁遗 、 济北 相 鲍信 同时俱起兵”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河间 张超 尝荐 遗 于太尉 朱儁 ,称 遗 ‘有冠世之懿……登高能赋,覩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参见“ 九能 ”。
《國語辭典》:登高自卑  拼音:dēng gāo zì bēi
比喻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参见「升高自下」条。《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