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多罗夜登陵舍
【佛学大辞典】
(界名)译曰三十三。天名。
阿死罗摩登祇旃荼
【佛学大辞典】
(人名)女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女名也,摩登祇,女之总名。阿死罗,女之别名。此女由卑贱故,恒以拂帚为业,用给衣食也。」即旃荼罗女也。
登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登地菩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入初地即欢喜地行位之菩萨也。(参见:登地)。
【佛学常见辞汇】
登入初地(即欢喜地)之位的菩萨。
登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登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入十住之位者,谓之登住。然圆教菩萨之十住即当于别教菩萨十地之位,圆教之菩萨,有登住已去一分之断惑證理,别教之菩萨,于登地以后成之。法华玄义五曰:「无明是同体之惑,如水内乳,唯登住已去菩萨鹅王能唼无明乳清法性水,从此已去,乃判真因。」释门归敬仪中曰:「真俗并观,登住方修。」(参见:登地)
【佛学常见辞汇】
登入菩萨十住之位。
登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性欢喜之位也,以后登地之菩萨又名法身之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登座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宗之师将升座,指座有法语,谓之登座。见象器笺。
登高座
【佛学大辞典】
(仪式)诵经导师登礼盘也。诸法会仪则上记其式。【又】(物名)读经时导师所登之高座。在须弥坛之正前,前有经梵,左有柄香炉台,右挂磬。
登坛受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筑高坛行授戒式之处曰戒坛,受者登此受戒也。
摩登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摩邓,摩瞪。摩邓伽或摩邓祇之略。
【俗语佛源】
「摩登伽」简作「摩登」,梵语matanga,系古印度旃陀罗族的贱民,以清道为业。佛经中有一部《摩登女经》,谓阿难持钵乞水,遇摩登女。女悦阿难,告母:「非阿难不嫁。」母请阿难赴宴,具述女意。阿难道:「我持戒,不蓄妻。」欲辞去。母以邪术蛊惑威逼阿难。阿难方窘迫间,佛持神咒救阿难出。明日,女复追阿难。佛示以人身不净等法。女悔悟,后成正果。《楞严经》亦以阿难遇摩登女事为一经的缘起。「摩登女」的故事说明爱欲污秽不净,是生死与烦恼的根本。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当时西天那摩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淫咒,把阿难菩萨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的戒体。」即用此典故。也省为「摩登」。如元·伊世珍《琅环记》卷上:「天女本来净,摩登淫第一。」近代用摩登音译英语modern,意为时髦,合乎流行的式样。(李明权)
摩登伽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摩邓伽)
摩登伽女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摩邓伽)附录。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在世有一摩登伽女为其女钵吉帝,以幻术蛊惑阿难,将使淫乐。佛说神咒解其难。见钵吉帝条。
摩登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吴竺律炎等译。佛度摩邓伽女及说星宿等。
摩登祇咒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摩邓伽咒)
摩登伽阿兰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Ma%tan%ga-aran!yaka,三处阿兰若之一。比丘之住处,于去村落一俱卢舍,大牛吼声不闻之处建之。
无事不登三宝殿
【俗语佛源】
佛教有三大内容,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佛」,梵语佛陀之略,意为觉者,特指释迦牟尼。「法」,梵语达磨的音译,泛指经、律、论三藏和戒、定、慧三学。「僧」,梵语僧伽之略,意为僧团、和合众,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三宝」泛称佛教。如南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绍隆三宝,弘济四生。」「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何典》第四回:「我无事不登三宝殿,要问你可有一件东西?」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