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李贺赴玉楼
  
玉楼召
 
玉楼成
  
白玉楼成
 
卧才鬼
 
记玉楼
 
诏入玉楼
 
赴玉楼
 
长吉赋
 
阿㹅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蚪,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㹅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典故
有田种玉
 
玉持雍伯
  
秧白石
 
种出蓝田
  
种玉无田
 
种玉田
 
种田生玉
 
种田生白玉
 
美田种玉
 
耕耘生白璧

相关人物
杨伯雍


《搜神记》卷十一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水经注疏》卷十四〈鲍邱水〉
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

简释

玉田: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种玉:喻雪景,或喻田园之美。唐李商隐《喜雪》:“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例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李绅 登(一作祭)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王维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卢纶 送王尊师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卢纶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罗虬 比红儿诗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钱起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高骈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典故
白玉丹


《山海经·西山经》
「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晋·郭璞注:《河图玉版》曰:「『少室山,其中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类也。」

例句

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诘盘。 韩愈 记梦

典故
朝玉京
   
玉京游
 
玉京路
 

《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3048~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

例句

凤凰楼阁知犹恋,终逐烟霞上玉京。 刘沧 月夜闻鹤唳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多谢谪仙侣,几时还玉京。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高舍人二曹长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刘禹锡 奉送家兄归隐居二首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南卓 赠副戎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司马扎 赠王道士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 吴融 个人三十韵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李商隐 杏花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白居易 梦仙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许浑 对雪

名振金闺步玉京,暂留沧海见高情。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一作归复州嘉礼二首

典故
白玉台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
「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东汉·应劭注:「阊阖,天门。玉台,上帝之所居。」
《楚辞》东汉·王逸《九思·伤时》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注「太一,天帝所在,以玉为台也。」

例句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陈子昂 春日登金(一作九)华观

典故
挥玉麈
 
挥谈麈
  
挥麈尾
 
挥麈毛
 
清言挥玉麈
 
清谈挥麈
 
玉麈挥
 
玉麈谈玄
 
玉麈谈宾
 
玉麈飞谈
 
白玉麈尾
 
落麈尾
 
落麈毛
  
谈辞玉麈
  
论发犀柄
 
麈尾清谈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6~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頠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麈尾〉~3266~2~
晋·郭澄之《郭子》曰:「何次道尝诣王丞相,以麈尾敲床,呼何共坐,曰:『此君子坐也。』」又曰:「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左右进食,冷而复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堕落满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餐也。」
《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麈尾〉~33~
释藏《音义指归》云:「名苑曰: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皆看麈所往,随麈尾所转为准。」今讲僧执麈尾拂子,盖象彼有所指麾故耳,王衍捉玉柄麈尾。
《陈书》卷三十三〈儒林列传·张讥〉
后主在东宫,集官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后主嗣位,领南平王府咨议参军、东宫学士。寻迁国子博士,学士如故。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是张讥后事」。祯明三年入隋,终于长安,时年七十六。
典故 
湛岳
 
潘夏
 
白璧为谁连
    
玉相连
 
白玉为山联翩秀
 
潘郎白璧连

相关人物
夏侯湛
 
潘岳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晋书》卷五十五《夏侯湛传》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祖威,魏兖州刺史。父庄,淮南太守。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例句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柳宗元 答刘连州邦字

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

典故
晋代神仙白玉棺


《晋书》卷七十二〈葛洪列传〉~93~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风俗通义校注》卷二〈正失·叶令祠〉~82~
后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令臣吏试入,终不动摇。乔:「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例句

汉陵帝子黄金碗,晋代神仙白玉棺。 戴叔伦 赠徐山人

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 李群玉 伤友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莫。 杜甫 昔游

《漢語大詞典》:白玉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漢語大詞典》:白玉堂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2).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漢語大詞典》:白玉京
指天帝所居之处。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人间有此白玉京, 罗浮 见日鷄一鸣。” 宋 陆游 《夏夜》诗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漢語大詞典》:白玉盘(白玉盤)
(1).白瓷盆的美称。 唐 李白 《白胡桃》诗:“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唐 杜甫 《种莴苣》诗:“登於白玉盘,藉以如霞綺。”
(2).喻指圆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清 吴伟业 《中秋看月有感》诗:“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
分類:白瓷圆月
《國語辭典》:白玉楼(白玉樓)  拼音:bái yù lóu
传说读书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唐诗纪事。卷四三。李贺》:「长吉将死时,或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蒙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分類:诗人李贺
《漢語大詞典》:白玉墀
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亦借指朝堂。 明 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题名共列黄金榜,献策同登白玉墀。”
《漢語大詞典》:白玉钩(白玉鉤)
(1).白玉制的帘钩。 宋 苏轼 《答西掖诸公见和》诗:“小殿垂帘白玉鉤, 大宛 立仗朱丝鞚。”
(2).白玉制的带钩。 明 徐霖 《绣襦记·襦护郎寒》:“俺也曾……结騌帽儿带着,白玉鉤儿束着,琥珀珠儿垂着,紵丝袄儿穿着,斜皮靴儿登着。”
(3).喻指弯月。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惟此白玉鉤,能探 崑崙 源。”
《國語辭典》:玉楼(玉樓)  拼音:yù lóu
1.楼阁的美称。宋。辛弃疾 苏武慢。帐暖金丝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
2.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歌楼妓院。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鬓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4.道家称肩为「玉楼」。宋。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漢語大詞典》:玉楼受召(玉樓受召)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长吉 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 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 气絶。”后因以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宋 《书陈孟刚〈童乌集〉后》:“ 孟刚 弱冠,头角崭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楼。” 清 周亮工 《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 李贺 而玉楼受召,犹在 终贾 之年,岂不备极荣休。”
《漢語大詞典》:玉田
(1).传说中产玉之田。 杨伯雍 于 无终山 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送石子一斗,云种之可产美玉,后当得佳妇。 伯雍 种其石,果有玉生石上,因取玉聘 徐 氏女为妻。后称种玉处为“玉田”。参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南朝 梁 王筠 《东南射山》诗:“琼浆汎金鼎, 瑶池 溉玉田。” 唐 罗虬 《比红儿》诗:“定知不及 红儿 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明 许潮 《龙山宴》:“这山也堪凿梯仙,洞也堪耕种玉田。”
(2).形容冰雪覆盖的田野。 唐 李绅 《登禹庙降雪》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3).对田园的美称。 元 张养浩 《朝天曲》:“玉田,翠烟,鸞鹤声相唤。”
《國語辭典》:种玉(種玉)  拼音:zhòng yù
杨伯雍遇仙人,贻赠石子,种于田中而获璧,遂以为聘,而得徐氏为妻的故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國語辭典》:玉京  拼音: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居住的地方。《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唐。裴铏《传奇。裴航》:「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
2.京都。唐。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漢語大詞典》:玉京人
指仙女。亦泛指美人。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國語辭典》:挥麈(揮麈)  拼音:huī zhǔ
1.挥动麈尾。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诗:「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
2.晋代人们清谈时,常挥麈以为谈助,后称谈论为「挥麈」。宋。苏轼 赠治易僧智周诗:「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國語辭典》:谈柄(談柄)  拼音:tán bǐng
1.话柄,可供谈笑的言行。唐。白居易 论严绶状:「且严绶在太原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
2.古人谈话时手里所拿的拂尘。也称为「讲麈」。
《國語辭典》:谈麈(談麈)  拼音:tán zhǔ
谈话时手上所拿的拂尘。宋。黄庭坚〈送定公〉诗:「每来促谈麈,风生尘竹枝。」
《國語辭典》:麈谈(麈談)  拼音:zhǔ tán
清谈。因魏晋时名士执麈尾清谈而得名。宋。辛弃疾 满江红。美景良辰词:「更如今,不听麈谈清,愁如发。」
《漢語大詞典》:璧连(璧連)
见“ 璧联 ”。
《漢語大詞典》:璧联(璧聯)
亦作“ 璧连 ”。 日月合璧。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谢历表》:“璧联珠灿,轮映阶平。”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参见“ 璧合珠连 ”。
《國語辭典》:连璧(連璧)  拼音:lián bì
1.两玉并联。《庄子。列禦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组连璧交络四角。」
2.形容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才华并美的人。《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漢語大詞典》:同舆(同輿)
亦作“ 同轝 ”。 同车。形容亲密无间。汉书·叙传上:“自大将军薨后, 富平 、 定陵侯 张放 、 淳于长 等始爱幸,出为微行,行则同舆执轡。”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凡兄弟相爱,尚同舆而出,同床而寝。”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会 与 维 出则同轝,坐则同席。”魏书·外戚传上·冯诞:“ 高祖 宠 诞 ,每与 诞 同 舆 而载,同案而食,同席坐卧。”
《漢語大詞典》:双璧(雙璧)
(1).两块璧玉。 晋 傅玄 《乘舆马赋》:“高颠悬日,双璧象月。” 唐 骆宾王 《海曲书情》诗:“江涛让双璧, 渭水 掷三钱。”
(2).喻指一对完美的人或物。北史·陆凯传:“子 暐 与弟 恭之 并有时誉, 洛阳 令 贾楨 见其兄弟,嘆曰:‘僕以年老,更覩双璧。’”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陈银儿》:“ 陈银儿 ……素服淡妆,亭亭玉立,与 緑筠 夹河而居,年并十九,固一时双璧也。”《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这件东西倒难得,和中丞旧藏的《张黑女誌》可称双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