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缟服(縞服)
白衣裳。丧服。新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國語辭典》:麑裘  拼音:ní qiú
以鹿子皮所作的皮衣。《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漢語大詞典》:白无常(白無常)
旧时迷信,谓白衣白帽的勾魂鬼役。 茅盾 《子夜》十二:“他看见池子那边的四个白衣人了。‘倒像是四个白无常!’--怒火在他胸间迸跃。”
《漢語大詞典》:脱白挂绿(脱白掛緑)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你可上京取应,倘得脱白掛緑,济世安民,这纔是忠孝两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今幸已脱白掛緑,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漢語大詞典》:素衣白马(素衣白馬)
白衣白马。古代用于凶丧之事。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鋹:“师次 白田 , 鋹 素衣白马以降。”
《国语辞典》:脱白换绿(脱白换绿)  拼音:tuō bái huàn lǜ
脱去白衣,穿上绿袍。形容书生应举登科。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今日才得文章济,我如今脱白换绿,挂紫穿绯。」
《漢語大詞典》:白衣民族
朝鲜 民族的代称。 朝鲜 人常穿白衣,故称。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二十世纪初, 日本 吞并了 朝鲜 ,这个白衣民族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國語辭典》:白衣送酒  拼音:bái yī sòng jiǔ
晋人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的菊丛中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一起饮酒,酒醉才归。见《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宋。苏轼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白衣仙人
指 观世音菩萨 。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 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 白衣大士 ”、“ 白衣观音 ”。《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 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观音大士 象。 钱忠懿王 ( 钱俶 )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 。’白衣本 毗陀天女 ,而俗人名为 白衣观音 。”
《國語辭典》:口糜  拼音:kǒu mí
口腔内出现形如苔藓状的白色溃烂点。时时作痛,甚至会妨碍饮食。多因体质虚弱、虚火上升、口腔不清洁而引起。
大白衣
【佛学大辞典】
(菩萨)白衣观音之修法也。(参见:白衣)
白衣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西域记二曰:「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道宣律师感通录曰:「白衣俗服,佛严制断。」涅槃经疏十四曰:「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遗教经曰:「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维摩经方便品曰:「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智度论十三曰:「白衣虽有五戒,不如沙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在家人。
白衣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西域记二曰:「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道宣律师感通录曰:「白衣俗服,佛严制断。」涅槃经疏十四曰:「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遗教经曰:「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维摩经方便品曰:「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智度论十三曰:「白衣虽有五戒,不如沙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在家人。
白衣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Pa%n!d!arava%sini^,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著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为白衣。以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拿啰嚩悉宁,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拿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华,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华部母也。同十曰:钵头摩,白花也。摩利你以波头摩为鬘,因以为名也。即是此摩利你,是处义住义也。(中略)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华部主也。」苏婆呼经下曰:「半拿啰嚩徙宁,此云服白衣。」不空罥索经二十二曰:「半拿罗婆徙你白衣观世音菩萨,手执莲华。」秘藏记末曰:「伴陀罗缚字尼是白衣观音也,此为母。」
白衣大悲咒
【佛学大辞典】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赵宋施护译。佛对二婆罗门语四姓之缘起,即出家證果。与长阿含四姓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