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白马生谏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张湛


《后汉书》卷二十七《张湛传》
后汉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上后见湛,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

例句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 刘禹锡 寄杨八拾遗(时出为国子主簿分司东都韩十八员外亦转国子博士同在洛阳)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杜甫 八哀诗(并序)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杜甫 柏学士茅屋

东观今多事,应高白马生。 皎然 送裴邕之上京

典故
元伯巨卿千里从
 
元伯相葬
 
具鸡黍
 
千里论交
 
升堂他日约
 
只鸡平生约
 
巨卿哭
 
幽明永隔
 
张范风流
 
张范善终始
 
张范通梦
 
死梦寻范式
 
死结生交
  
炊黍期张
 
白马悲宋
 
白马故人
   
范张鸡黍
  
鸡黍恨
  
相关人物
张劭
 
范式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简释

具鸡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蹉跎江浦生华发,牢落寒原会素车。 权德舆 哭张十八校书

元伯归全去,无由白马来。 权德舆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疾不遂执绋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 王维 哭褚司马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郑愔 哭郎著作

青乌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鱼玄机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伍员潮
 
伍员涛
  
伍生传谬
  
伍相潮头
 
伍相鸱夷
 
子胥鸱夷
 
伍胥怒涛
 
伍胥恨不灭
   
伍胥白浪
 
伍胥神
 
前潮作子胥
 
前胥后种
 
壮志死不息
 
子胥怒钱塘
 
子胥弃
 
子胥弃江
 
子胥潮
 
子胥涛
 
子胥灵
 
子胥鼓浪
 
寒涛拥伍胥
 
怒涛犹不平
 
怒涛飞
 
怒为涛
 
东流生白波
 
涛江雪浪
 
白马潮
  
白马踏海潮
 
白马银涛
  
素车走灵胥
 
素车驾长鲸
 
胥怒
 
胥江万里涛
  
胥涛溅恨
 
银涛白马
 
灵涛
  
灵胥八月涛
 
灵胥怒
 
魂庄怒涛
 
鸱夷怒涛
 
鸱夷恨
 
鸱夷血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文种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鲽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馀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江水相应焉!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22~
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简释

灵胥:指河神。来陆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例句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姚合 杭州观潮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孟浩然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 宋昱 樟亭观涛

冤深陆机雾,愤积伍员涛。 张祜 哭汴州(一作夷门)陆大夫

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张祜 送庐弘本浙东觐省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徐凝 题伍员庙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有序)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典故
白马负经

相关人物
刘庄(汉明帝)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例句

遥知汉地未有经,手牵白马绕天行。 刘言史 送婆罗门归本国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沈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封应制

典故
白马公孙
 
白马高谈

相关人物
公孙龙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
「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刘向《别录》:「公孙龙及其徒綦毋子之属,论『白马非马』之辩,以问邹子。」《公孙龙子·迹府》:「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吕氏春秋》卷十八《审应览·淫词》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所,深而辩。」东汉·高诱注:「辩,说也。若乘白马禁不得度关,因言马白非白马,此之类也。」

例句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王勃 散关晨度

典故
白马将

相关人物
庞德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庞德传》
后亲与关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例句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杜甫 折槛行

君为白马将,腰佩骍角弓。 陈子昂 送别出塞

典故
白马先生论
 
非马辩

相关人物
儿说
 
韩非子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说二〉~629~
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例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胡宿 函谷关

关令莫疑非马辩,道安还跨赤驴行。 齐己 送胤公归阙

典故 
白骑贼

相关人物
侯景


《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上》
「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破丹阳,乘白马,以青丝为羁勒。」

例句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杜甫 观兵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杜甫 遣忧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白马子婴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子婴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例句

素灵感刘季,白马从子婴。 张良璞 览史

典故
待乌
 
待鸟头白
 
淋乌白头
 
瀚海乌头
 
乌改白头
  
乌白头
  
乌盼头白
 
乌头暗雪
 
乌头有白十
 
乌头未变
   
生马角
 
毕逋头白
 
白尽乌头
 
角马
 
头白
  
头白岂无缘
 
马未角
  
马角望燕丹
  
马头无角
 
马头觅角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论衡校释》卷五〈感虚第十九〉
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祐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燕丹子〉曰:「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校释》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简释

乌头白:喻处境困难,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赪。”


例句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李商隐 人欲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杜牧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白居易 自题

典故  
青袍过寿阳

相关人物
侯景

参考典故
白马小儿


《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上》
「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破丹阳,乘白马,以青丝为羁勒。」

简释

青丝白马:指叛乱军马。唐杜甫《洗兵马》:“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例句

红粟填郿坞,青袍过寿阳。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杜甫 洗兵马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杜甫 青丝

《國語辭典》:白马(白馬)  拼音:bái mǎ
1.白色的马。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君骑白马傍垂阳,墙头马上遥相顾。」
2.古代祭祀时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
《漢語大詞典》:白马素车(白馬素車)
(1).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2).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
《漢語大詞典》:白马氐(白馬氐)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氐族的一部。 汉武帝 元鼎 六年于其地置 武都郡 。分布在今 四川 西北部及 甘肃 南部。亦省称“ 白马 ”。史记·西南夷列传:“自 冄駹 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白马 最大,皆 氐 类也。” 司马贞 索隐:“夷邑名,即 白马氐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陇右 成州 、 武州 皆 白马氐 ,其豪族 杨氏 居 成州 仇池山 上。”魏书·氐传:“ 氐 者,西夷之别种,号曰 白马 。”
《漢語大詞典》:白马清流(白馬清流)
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 天祐 中, 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杀大臣 裴枢 、 陆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马驛 。时 振 自以 咸通 、 乾符 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 太祖 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 ,永为浊流。’”后用为士大夫被谗害之典。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五:“恩 牛 怨 李 谁家事, 白马 清流异代悲。” 潘飞声 《陶拙存以先世元暉中丞公遗集见示敬题一律》:“ 白马 清流尽,乌臺党狱频。”
《漢語大詞典》:白马生(白馬生)
指 东汉 张湛 。后汉书·张湛传:“ 光武 临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陈諫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 湛 ,輒言:‘ 白马生 且復諫矣。’”后亦泛指直言极谏的人。 宋 黄庭坚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邀予同作》诗:“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諫草。”
《國語辭典》:杀鸡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杀鸡作黍饭。指盛情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专诸复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也作「杀鸡炊黍」。
《國語辭典》:素车(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丧事或凶事时,所用白土涂饰或没有纹饰的车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范张(范張)
(1). 东汉 范式 、 张劭 的并称。二人友善,重义守信,有死友之称。后常以 范 张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范 张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叔伦:“ 范 张 之期,曾不虚月。”
(2). 范蠡 、 张良 的并称。古代以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追迹 范 张 ,濯缨 汾 射 ,臣之志也。”
《國語辭典》:鸡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鸡黍期(雞黍期)
同“ 鸡黍约 ”。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相
指 伍子胥 。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三:“ 刘郎 浦口潮初长, 伍相 祠边月正明。” 程穆衡 笺:“《荆州记》:‘ 秭归 有 伍子胥 庙。’”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若不见 伍相 穷途 瀨 女逢,王孙 漂母 各英雄。”
分類:伍子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嵩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嵩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胥涛(伍胥濤)
即伍胥潮。 明 马銮 《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
《漢語大詞典》:白马素车(白馬素車)
(1).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2).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
《國語辭典》:素车白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凶事或丧事所用的车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國語辭典》:胥涛(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潮水为「胥涛」。《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漢語大詞典》:灵胥(靈胥)
(1).指 春秋 吴 伍子胥 。相传 伍子胥 死后为涛神,故称。 宋 文天祥 《送行中斋》诗之三:“ 鲁仲 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 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2).借指波浪,浪涛。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 灵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灵胥 八月涛。” 清 曹溶 《满江红·钱塘观潮》词:“谁盪激, 灵胥 一怒,惹冠衝髮。”
《漢語大詞典》:白马小儿(白馬小兒)
南史·贼臣传·侯景:“先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 景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景 乘白马,青丝为轡,欲以应謡。”后因称 侯景 为“白马小儿”。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白马小儿 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王琦 注:“ 白马小儿 谓 侯景 。”
分類:侯景
《漢語大詞典》:乌白(烏白)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
《國語辭典》:乌白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相传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为人质,因秦王待之无礼而请求返国。秦王则以乌鸦头变白,马头生角的条件刁难他。见《燕丹子。卷上》。后以乌白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实现的事。南朝宋。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四:「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也作「乌白头,马生角」。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烏頭白)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乌头马角(烏頭馬角)
同“ 乌白马角 ”。 清 钱谦益 《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 清 顾贞观 《金缕曲》词:“廿载 包胥 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柳亚子 《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乌头马角费疑猜,又见离魂入梦来。”
《漢語大詞典》:头白乌(頭白烏)
白头乌鸦,传说中的不祥鸟。
分類:不祥
《國語辭典》:马生角(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也,大过。」
分類:乌头仰天
《漢語大詞典》:马角乌头(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
分類:实现
《漢語大詞典》:青丝白马(青絲白馬)
南朝 梁 普通 年间,“有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其后 侯景 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 寿春 进军 建康 。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唐 杜甫 《青丝》诗:“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仇兆鳌 注:“此诗讽 僕固怀恩 也。首以 侯景 之乱,比其犯顺。”亦省作“ 青丝 ”。
《漢語大詞典》:青袍白马(青袍白馬)
(1).南史·贼臣传·侯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 景 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景 乘白马,青丝为轡,欲以应謡。”后因以“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 唐 杜甫 《洗兵马》:“青袍白马更何有,后 汉 今 周 喜再昌。” 仇兆鳌 注引 蔡梦弼 曰:“青袍白马,言 思明 、 庆绪 可平。”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卒之黄巾黑犊之屯聚,青袍白马之横行。”
(2).喻闲官、卑位。 唐 杜甫 《至后》诗:“青袍白马有何意, 金谷 铜驼 非故乡。” 仇兆鳌 注:“此诗‘青袍白马’,与《洗兵行》所引《侯景传》不同。 朱 注以公诗‘青袍也自公’、‘归来散马蹄’为证,皆指幕府言。曰‘有何意’,言志不得自展也。” 清 钱谦益 《闲坐》诗:“青袍白马已駸駸,閒坐东窗度暝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