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卷衣
灵驾
下嫁
黄榜
蜀王
白云篇
玄纁
中主
内使
龙车
九室
成涣
禁地
天藻
民主
《漢語大詞典》:卷衣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秦王卷衣曲:“右言 咸阳 春景及宫闕之美, 秦王 卷衣以赠所欢也。” 北周 庾信 《灯赋》:“卷衣 秦后 之牀,送枕 荆臺 之上。”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唐 李颀 《郑樱桃歌》:“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三:“卷衣宫女知多少,谁记 邯郸 一曲歌。”
《漢語大詞典》:灵驾(靈駕)
(1).神灵的车驾。《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齐太庙乐歌》:“神光动,灵驾翔,芬九垓,镜八乡。”魏书·术艺传·张渊:“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原注:“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躡,灵驾之所由从。”《宋史·乐志十一》:“灵驾纷羽,尚其安留。”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五:“髣髴灵驾迴,参差空夜织。”
(2).天子的车驾。 南朝 梁 刘孝仪 《和简文帝赛汉高庙》:“徘徊灵驾入,叫咷倡歌新。”
(3).载运天子灵柩的车子。旧唐书·忠义传上·王同皎:“乃招集壮士,期以 则天 灵驾发引,刼杀 三思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灵驾发引,帝与诸王徒步号慟,从至 乾元门 。”
《國語辭典》:下嫁  拼音:xià jià
地位高的嫁给地位低的。《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序》:「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世祖一女传》:「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吏王裕。」
《國語辭典》:黄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颁的诏书。以黄纸书写而成,故称为「黄榜」。《西游记》第九回:「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
《漢語大詞典》:蜀王
(1). 蜀国 的君主。 蜀 ,古国名。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扬雄 《蜀本纪》:“ 武都 人有女, 蜀王 纳以为妃,疾卒,葬於 成都 ,作石镜一枚,以表其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显王 之世, 蜀王 有 褒 汉 之地。因猎谷中,与 秦惠王 遇。 惠王 以金一笥遗 蜀王 ,王报珍玩之物。”
(2).指 唐玄宗 。 安禄山 反, 玄宗 奔 蜀 ,人称 蜀王 ,含讥刺意。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 蜀王 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唐 王涣 《惆怅诗》之五:“ 蜀王 殿里三更月,不见 驪山 私语人。”
《漢語大詞典》:白云篇(白雲篇)
(1). 汉武帝 《秋风辞》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2). 晋 隐士 陶潜 《和郭主簿》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唐 郎士元 《冯翊西楼》诗:“ 陶令 好文尝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诗中有“白云在天, 龙门 不见”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亲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与诸生留别》诗:“去国已违丹壑志,望乡空赋《白云篇》。”
《國語辭典》:玄纁  拼音:xuán xūn
赤黑色的币帛,本为荆州贡物,后用以泛称币帛。《书经。禹贡》:「包匦茅,厥筐玄纁玑组。」《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法真传》:「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
《漢語大詞典》: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吕氏春秋·应同:“中主犹且为之,况於贤主乎?”后汉书·爰延传:“帝游 上林苑 ,从容问 延 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 汉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清史稿·礼志三:“子孙但能守成,即为中主。” 梁启超 《立宪法议》:“专制之国,遇令辟则治,遇中主则衰,遇暴君则乱。”
(2).中心,主宰。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说目:“冥冥混沌,道为中主。”
(3). 南唐 立国,凡历三世, 宋 马令 《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 李璟 ,又称“中主”。如 宋 黄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 李澋 之词,即标为“ 李中主 ”。
《國語辭典》:内使(內使)  拼音:nèi shǐ
传达皇帝诏令的内监。唐。张籍 送郑尚书赴广州诗:「圣朝选将持符节,内使宣时百辟听。」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丑扮内使捧旨上云)奉圣旨。卿讨贼功多,特封常山侯,给券世袭。」
《漢語大詞典》:龙车(龍車)
(1).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后因以“龙车”指日车。 唐 张籍 《庄陵挽歌词》之三:“晓日龙车动,秋风閶闔开。”
(2).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应劭 《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宋 王安石 《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
(3).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后因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此月初耳见 许侯 与 紫徽夫人 及 右英 共轡龙车,往诣 南真 。” 前蜀 杜光庭 《题平盖沼》诗:“龙车凤輦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南海之帝:“岁之冬日,必为火清之醮以答神庥,龙车冕服,极其珍丽为之,所在皆然。”
《漢語大詞典》:九室
(1).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 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
(2).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 《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
(3).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庙:“ 武德 元年始立四庙, 正观 七年立七庙, 开元 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4).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黄庭内景经·常念:“九室正虚神明舍。” 梁丘子 注:“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宫荣华,九窍真正,则众神之所止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
《漢語大詞典》:成涣
已发的诏令。涣,指涣汗。帝王的诏令。 明 张居正 《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涣,特赐允俞。”参见“ 涣汗 ”。
分類:诏令帝王
《國語辭典》:涣汗(渙汗)  拼音:huàn hàn
1.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宋书。卷六○。列传。范泰》:「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2.流布。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國語辭典》:禁地  拼音:jìn dì
禁止一般人随便出入的地方。如:「军事禁地」。
《漢語大詞典》:天藻
(1).谓天仙所书文字。汉武帝内传:“受而不敬,是为慢天藻。”
(2).称天子的文章。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帝歌爰作,天藻攸彰。” 明 唐顺之 《和陈编修约之禁中雪诗》之二:“亦知圣主挥天藻,不羡 周 家《黄竹》词。”
《國語辭典》:民主  拼音:mín zhǔ
政治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政治体制,施政以民意为准则,人民得依法选举民意代表,以监督政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