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仗下
遗君
苴茅
贱臣
出降
赐勋
报闻
彻乐
宗彝
宫嫔
僭号
帝纪
帝功
钦服
玉宝
《漢語大詞典》:仗下
(1).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 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 宋 苏轼 《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2).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漢語大詞典》:遗君(遺君)
背弃君主。《魏书·萧宝夤传》:“况遗君忽父,狼子是心,既不亲亲,安能亲人。”
分類:背弃帝王
《漢語大詞典》:苴茅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 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陆德明 释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李贤 注:“封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铜虎符也。” 宋 陆游 《新黏竹隔作暖阁》诗:“已胜展鉢三椽下,莫羡苴茅万户封。” 清 王广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当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漢語大詞典》:贱臣(賤臣)
(1).臣下在君主或上司前的谦称。战国策·赵策二:“ 周绍 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韩非子·存韩:“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 荆 。”
(2).地位低下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京人也,故 郑 之贱臣。”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漢語大詞典》:出降
投降;归顺。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 。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 , 蒋舒 开城出降, 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 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二:“ 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
(1).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太和公主 出降 回鶻 ,上御 通化门 送之,百僚立班于 章敬寺 门外。”旧唐书·方伎传·一行:“ 开元 十年, 永穆公主 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 太平公主 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
(2).指宫女出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 魏武帝 宫人有 卢女 者,故将军 阴淑 之妹。七岁入 汉 宫……至 魏明帝 崩,出降为 尹更生 妻。”
《漢語大詞典》:赐勋(賜勳)
天子赐给臣下勋爵。旧唐书·玄宗纪上:“大赦天下。京文武官及朝集採访使三品已下加一爵,四品已下加一阶,外官赐勋一转。”宋史·真宗纪三:“大赦天下,宗室加恩,羣臣赐勋一转。”参见“ 勋官 ”。
《國語辭典》:勋官(勛官)  拼音:xūn guān
旧时授与有功者的虚衔,没有实际职务。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称为「勋官」。历代沿袭,至清废除。
《漢語大詞典》:报闻(報聞)
(1).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汉书·哀帝纪:“书奏,天子报闻。”
(2).泛指天子批答。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欲迷夺时明,杜絶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漢語大詞典》:彻乐(徹樂)
(1).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晋悼夫人 丧之, 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 彻县 ”。
《漢語大詞典》:彻县(徹縣)
亦作“ 彻悬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
《國語辭典》:宗彝(宗彞)  拼音:zōng yí
1.宗庙用来祭祀的彝器。《周礼。秋官司寇。司约》:「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唐。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2.一种长尾猴,状如猕猴,巢于树,性至孝。明。许浩〈复斋日记〉:「贵州思南有山曰甑峰,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猕猴,巢于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先儒谓先王用以绘于衮者,取其孝也。」
《國語辭典》:宫嫔(宮嬪)  拼音:gōng pín
宫女。唐。顾况 宫词诗:「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领兵入宫,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
《國語辭典》:僭号(僭號)  拼音:jiàn hào
冒用帝王的尊号。《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南吴伊何,僭号称王。」《三国演义》第九三回:「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
《漢語大詞典》:帝纪(帝紀)
(1).天帝之位。汉书·李寻传:“云‘天聪明’,盖言紫宫极枢,通位帝纪。”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紫宫,天之北宫也。极,天之北极星也,枢是其廻转者也。《天文志》曰:‘天极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皇大帝也,与通极为一体,故曰通位帝纪也。”
(2).犹帝典。指帝王的法则。《后汉书·崔駰传》:“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
(3).指史书中的帝王本纪。南史·周舍传:“时议国史,疑 文帝 纪传之名。 捨 以为‘帝纪之笼百事,如《乾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为纪,则事无所包;若直书功德,则传而非纪。应於上纪之前,略有仰述’。从之。”
《漢語大詞典》:帝功
帝王的功业。 汉 班固 《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 晋 陆机 《吴趋行》:“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分類:帝王功业
《國語辭典》:钦服(欽服)  拼音:qīn fú
敬佩而心服。《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命宣太史官查推长历,果然不差。于是晓得张果是个千来岁的人,群臣无不钦服。」
《漢語大詞典》:玉宝(玉寶)
即玉玺。天子或后妃的玉印。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初, 太宗 刻受命玄璽……至 武后 改诸璽皆为宝。 中宗 即位復为璽, 开元 六年,復为宝。”宋史·舆服志六:“凡上尊号,有司製玉宝,则以所上尊号为文。”宋史·舆服志六:“ 天圣 中, 章献明 肃皇后 用玉宝,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龙钮。”清史稿·世祖纪一:“甲子,上 太祖武皇帝 、 孝慈武皇后 、 太宗文皇帝 玉册玉宝於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