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北周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周武帝 宇文邕 辅城郡公、鲁国公 )
北周宣帝( 宣皇帝、宣帝、周宣帝 宇文赟 字 乾伯 别称 天元皇帝 )
萧琮( 孝靖皇帝、孝靖帝、靖帝、梁孝靖帝、梁靖帝 梁公、莒国公、东阳王 字 温文 琮 )
李渊(庙号 唐高祖、高祖、艺祖 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神尧、太武帝、唐太武帝、大武皇帝 世称 唐祖神尧 字 叔德 唐国公、唐公 渊 )
隋炀帝(庙号 世祖 世称 锦帆天子 别称 阿𡡉 杨广 名 英 晋王、雁门郡公 炀皇帝 )
薛举(号 西秦霸王 举为武皇帝 )
杨侗( 恭皇帝、恭帝、恭 字 仁谨 越王 )
高昙晟(别称 大乘皇帝 )
李世民(庙号 太宗、唐太宗 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帝 别称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世称 太原公子 秦王、赵公 )
隋恭帝( 恭皇帝、恭帝、恭 杨侑 陈王、代王、巂国公 )
陈硕真(别称 文佳皇帝 )
武则天(别称 则天皇后、武后、圣神皇帝 世称 武皇后、阿武、阿武婆、高宗武皇后、阿武子 照 武媚 号 天后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大圣则天皇后 )
李治(庙号 高宗、唐高宗 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高宗帝 别称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字 为善 晋王 )
李显( 哲 庙号 中宗、唐中宗 孝和皇帝、唐中宗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周王、英王 尊号 应天皇帝、应天神龙皇帝 )
其它辞典(续上)
萧方智( 敬皇帝、敬帝、梁敬帝 梁王、兴梁侯、晋安王、江阴王 字 慧相 法真 )北周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周武帝 宇文邕 辅城郡公、鲁国公 )
北周宣帝( 宣皇帝、宣帝、周宣帝 宇文赟 字 乾伯 别称 天元皇帝 )
萧琮( 孝靖皇帝、孝靖帝、靖帝、梁孝靖帝、梁靖帝 梁公、莒国公、东阳王 字 温文 琮 )
李渊(庙号 唐高祖、高祖、艺祖 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神尧、太武帝、唐太武帝、大武皇帝 世称 唐祖神尧 字 叔德 唐国公、唐公 渊 )
隋炀帝(庙号 世祖 世称 锦帆天子 别称 阿𡡉 杨广 名 英 晋王、雁门郡公 炀皇帝 )
薛举(号 西秦霸王 举为武皇帝 )
杨侗( 恭皇帝、恭帝、恭 字 仁谨 越王 )
高昙晟(别称 大乘皇帝 )
李世民(庙号 太宗、唐太宗 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帝 别称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世称 太原公子 秦王、赵公 )
隋恭帝( 恭皇帝、恭帝、恭 杨侑 陈王、代王、巂国公 )
陈硕真(别称 文佳皇帝 )
武则天(别称 则天皇后、武后、圣神皇帝 世称 武皇后、阿武、阿武婆、高宗武皇后、阿武子 照 武媚 号 天后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大圣则天皇后 )
李治(庙号 高宗、唐高宗 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高宗帝 别称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字 为善 晋王 )
李显( 哲 庙号 中宗、唐中宗 孝和皇帝、唐中宗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周王、英王 尊号 应天皇帝、应天神龙皇帝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557 【介绍】: 即梁敬帝。字慧相,小字法真。南朝梁元帝第九子。武帝太清三年,封兴梁侯。元帝承圣元年,封晋安王,出为江州刺史。元帝被杀,王僧辩、陈霸先以为梁王、太宰、承制。后北齐令王僧辩迎贞阳侯萧渊明入建康为帝,以方智为皇太子。霸先杀僧辩,废渊明,立为帝。在位三年。霸先代梁,废为江阴王。不久被杀。全梁文·卷十八
帝讳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元帝第九子。太清三年,封兴梁危。承圣元年,封晋安王。三年十一月,为太宰承制,四年七月贞阳危人嗣,以为皇太子,九月即位,十月改元绍泰,明年九月改元太平。在位三年,禅于陈。封江阴王。寻遇弑,追谥曰敬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578 【介绍】: 即宇文邕。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祢罗突。宇文泰第四子。即位时,堂兄宇文护专擅朝政。天和七年杀宇文护,始亲政。多次下诏释放奴婢。禁佛道二教,迫僧道还俗,寺院资产入官。建德六年灭北齐,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隋得在此基础上统一。在位十八年。庙号高祖。全后周文·卷二
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四子,恭帝元年封辅城郡公,孝闵受禅,拜大将军,镇同州,明帝即位,迁柱国、蒲州刺史,入为大司空、治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武成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四;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在位十八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9—580 【介绍】: 即宇文赟。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乾伯。武帝长子。为太子时,武帝约束甚严。既即位,即逞奢欲,起洛阳宫,常役四万人,言不及治政,且饰非拒谏,自公卿以下,皆被楚挞。在位一年,传太子,自称天元皇帝。全后周文·卷三
帝讳赟,字乾伯,武帝长子,建德元年立为皇太子,宣政元年六月即位,明年改元大成,其二月传位太子衍,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在位二年,谥曰宣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南兰陵人,字温文。南朝后梁国主。萧岿子。其姊为炀帝皇后。岿卒,嗣位为后梁国主,年号广运。隋文帝开皇中,废梁国,征入朝,拜柱国,封莒国公。琮宽宏大度,博学有文艺,兼善弓马。炀帝即位,以皇后故,甚见亲重,改封梁公。琮虽羁旅,见北朝豪贵,无所降下,且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乃忌之,遂废于家。全梁文·卷六十八
后主讳琮,字温文,岿子。初封东阳王,寻立为太子。天保二十四年嗣位。明年,改元广运。在位二年,以隋开皇七年国废,拜柱国,封莒国公。炀帝初拜内史令,改封梁公。大业三年,坐贺若粥事废,卒赠左光禄大夫,有集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字叔德。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渊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卒谥大武皇帝。全唐文·卷一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后徙长安。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9—618 【介绍】: 即杨广。隋朝皇帝。一名英,小字阿𡡉。文帝次子。开皇二年封晋王,九年统军灭陈,历任并州、扬州总管,镇守一方。开皇二十年勾结杨素谗陷兄杨勇,夺得太子位。仁寿四年乘父病重杀之自立。即位后,好大喜功,屡兴兵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造西苑,置离宫,开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水系;修长城,辟驰道,种种工程所役人民以百万计,致生产严重破坏,饥馑不绝,民怨沸腾,群雄蜂起。后南巡江都,沉溺酒色,为宇文化及所杀。在位十四年。全隋文·卷四
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𡡉,文帝第二子。周末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转淮南道行台,徵拜雍州牧、内史令,进太尉。复拜并州总管,徙扬州总管,镇江都。二十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大业。在位十四年。为宇文化及等所弑,谥曰炀皇帝。有《集》五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末唐初河东汾阴人,移居兰州金城。隋末为金城府校尉,与子薛仁杲起兵,自号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大业十三年,于兰州称帝。次年,与唐军交战,败唐军,欲乘胜直趋长安,方行而病,未几卒。子仁杲立,谥举为武皇帝。未葬而仁杲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隋宗室,字仁谨。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子。封越王。炀帝每巡幸,侗常留守东都。及炀帝凶讯至,留守诸臣奉杨侗为主于东都。建年号皇泰。诸臣不协,逐一为王世充所杀。世充又胁侗逊位,寻为世充所杀。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隋唐时僧人。住怀戎。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二月,因县令设斋,士民大集,与僧五千人拥斋众而反,杀县令及镇将,自称大乘皇帝,立尼静宣为邪输皇后,改元法轮。遣使招高开道,立为齐王。开道帅五千人归之。居数月,开道杀昙晟,并其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649 【介绍】: 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全唐文·卷四
帝讳世民。高祖神尧皇帝次子。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见帝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语毕而去。不知所往。因以为神。故采其语名之。首创大业。平定天下。初封赵公。进爵秦王。武德九年立为太子。八月受内禅。明年改元贞观。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三。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追尊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619 【介绍】: 即杨侑。隋朝皇帝。炀帝孙,元德太子杨昭子。初封陈王,徙代王。留镇京师。李渊兵入长安,立之为帝。在位一年,禅让于渊。国亡。卒谥恭。全隋文·卷八
帝讳侑,元德太子昭之子。大业二年,封陈王,后徙封代王。辽东之役,留镇京师。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还镇京师。十三年十一月即位,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在位二年。禅于唐,封巂国公。武德二年崩,谥曰恭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 【介绍】: 唐睦州清溪女子。自称仙人,能升天,役使鬼物。从者甚众。高宗永徽四年,与妹夫章叔胤等起事。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攻取睦州、桐庐、于潜等州县。复攻婺州、歙州,不克。十一月,为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刺史房仁裕所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并州文水人,名照。武士彟女。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卷九十五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683 【介绍】: 唐朝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太宗贞观五年,封为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即位后,多承太宗旧制。曾出兵击平西突厥,又命李绩率六总管兵攻高丽。后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在位三十四年,卒谥天皇大帝。全唐文·卷十一
帝讳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年生。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即位。年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称天皇。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追尊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集八十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复位后,皇后韦后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毒死。谥孝和皇帝。全唐文·卷十六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显庆元年生。二年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废帝为庐陵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复辟。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立二年被废。复位四年。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