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鸣鞭
御气
来宾
宸章
卤簿
大乐
天赐
侍卫
登极
奏章
顾命
禁严
咸若
内朝
北郊
《國語辭典》:鸣鞭(鳴鞭)  拼音:míng biān
1.挥鞭。唐。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唐。刘长卿 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2.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明史。卷五三。礼志七》:「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也称为「静鞭」。
《國語辭典》:御气(御氣)  拼音:yù qì
1.控制血气。宋。吕祖谦《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五。楚武王心荡》:「圣贤君子以心御气,而不为气所御。」
2.乘风而行。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也作「驭气」。
《國語辭典》:来宾(來賓)  拼音:lái bīn
1.蕃属或诸侯入朝。《管子。宙合》:「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孔子家语》卷一:「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宾。」
2.来作宾客。《礼记。月令》:「鸿雁来宾,爵入大水。」清。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在昔轩辕,东驭白泽;来宾穆满,西巡狻猊。」
3.来访的宾客。如:「来宾致辞」、「来宾止步」。
《漢語大詞典》:宸章
皇帝所作的诗文。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诗:“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宋 王安石 《和御制赏花钓鱼》诗之一:“宸章独与春争丽,恩许賡歌岂易陪。” 明 张居正 《宝谟记》:“我 太祖 、 成祖 ……御藻宸章,壼范内训,藏之天府者,彪炳焕烂,莫可殫述矣。”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 高宗纯皇帝 ……旬日之中,翠华四至,亲洒宸章三十有一,自来名胜莫之能比。”
《國語辭典》:卤簿(鹵簿)  拼音:lǔ bù
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从和警卫。后亦泛称一般官员的仪仗。汉。蔡邕〈独断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羽林卫士摆列在午门外,卤簿全副设了,用的传胪的仪制,各官都在午门外候著。」也作「卤部」。
《漢語大詞典》:大乐(大樂)
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忧赋》:“大乐既没,淫声是起。”
《國語辭典》:天赐(天賜)  拼音:tiān cì
1.上天所赏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相见一面。」
2.天子的赏赐。唐。崔枢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3.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年号(西元404~409)。
《國語辭典》:侍卫(侍衛)  拼音:shì wèi
1.随侧护卫。《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馀,侍卫左右。」
2.随侧侍奉、护卫的人。《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嵇绍》:「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两傍侍卫数十人,坐在大殿上。 」
3.职官名。宋有侍卫司,是天子的禁兵。清置侍卫官,选用王公勋旧的子弟及武进士。如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
《國語辭典》:登极(登極)  拼音:dēng jí
皇帝即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僖宗登极后,关东连年旱乾,田禾不熟,百姓饥饿,流徙四散。」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登极于德祐去国之后,不可谓篡。」也作「登基」。
《國語辭典》:奏章  拼音:zòu zhāng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次日这桩事,早报与上司知道。少不得动了一本,不上半月已到汴京,奏章早达天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京报,有他的奏章,说是已经降了多少。」也称为「奏疏」、「奏议」。
《國語辭典》:顾命(顧命)  拼音:gù mìng
1.《书经》篇名。为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命。
2.天子的遗诏。《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大惭,召范质等入言嗹命,谓质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
3.顾及生命。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宋史。卷二五五。列传。康延泽》:「帅师讨贼,奋不顾命;垂老之年,殒身锋镝。」
《漢語大詞典》:禁严(禁嚴)
(1).谓门禁森严。后汉书·李通传:“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
(2).指帝王宫禁。 宋 苏轼 《杭州谢上表》:“伏念臣起自废黜,骤登禁严,毕命驱驰,未偿万一。”
《漢語大詞典》:咸若
《书·皋陶谟》:“ 皋陶 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 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后以“咸若”称颂帝王之教化。谓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 唐 李邕 《春赋》:“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归,动焉咸若。尔乃杨迴曲沼,李杂芳园。” 宋 沈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伏以至仁当天,品物咸若。”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万物咸若。”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之十二:“盖闻咸若之理,原安原而隰安隰;不言之化,动应动而虚应虚。”
《國語辭典》:内朝(內朝)  拼音:nèi cháo
1.周代天子、诸侯朝见臣子分内外朝,内朝有二:一在路寝之庭。《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也称为「燕朝」。一在路门外。《礼记。玉藻》:「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
2.中宫,皇后的住处。《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漢語大詞典》:北郊
(1).城北郊区。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贼将 张晊 屯於北郊, 秦贤 屯於 版桥 ,各有众数万。” 秦牧 《古战场春晓》:“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 广州 北郊的 三元里 高地上盘桓。”
(2).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 周 制在北门外六里处, 汉 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吕氏春秋·孟冬:“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高诱 注:“六里之郊。”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於北郊,即阴之象也。”后汉书·祭祀志中:“北郊在 雒阳 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 北魏 刘芳 《郊坛疏》:“《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冬於北郊’。 卢植 云:‘北郊,六里郊也。’ 贾逵 云:‘北郊,水帝 顓頊 ,六里。’……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