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睿算
记事
古帝
圣母
龙潜
龙庭
玉振
天坛
亲祠
五路
乾德
前旌
继明
谏书
进读
《漢語大詞典》:睿算
(1).亦作“ 睿筭 ”。圣明的决策。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皇灵有截,睿算无遗。妖氛廓清,遐邇庆幸。” 唐 元稹 《谢御札状》:“伏以睿筭若神,圣慈犹父。”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凡如此类,皆先帝之睿筭有利无害。”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英谋协睿算,勇奋想长驱。”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指麾由睿算,论议屈群卿。”
(2).称皇帝的年龄。 宋 欧阳修 《圣节五方老人祝寿文·西方老人》:“唯愿庆源流远,齐河海以无穷;睿算緜长,等乾坤而不老。”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今皇天迪保,睿算日昌,虽龙德尚韜,而麟姿益茂。”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漢語大詞典》:古帝
(1).指天帝。《诗·商颂·玄鸟》:“古帝命 武汤 ,正域彼四方。” 郑玄 笺:“古帝,天也。天帝命有威武之德者 成汤 ,使之长有邦域,为政於天下。” 马瑞辰 通释:“正义云引《尚书纬》云:‘曰若稽古帝 尧 。’古,天也……古帝,犹言昊天上帝。”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屈原 ﹞于是放言遐思,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紓其心,自明无罪。”
(2).指前代帝王。 唐 杜甫 《杜鹃》诗:“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國語辭典》:圣母(聖母)  拼音:shèng mǔ
1.唐武后的尊号。
2.皇帝生母的尊称。《清会典。卷二七。礼部。仪制清吏司一》:「崇德八年,世祖章皇帝嗣位。尊母后皇后为皇太后,圣母为皇太后。」
3.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圣母」。十字军与骑士修道会奉其为守护神,并颂《玫瑰经》敬拜。
4.民间信仰称天界的女神。如:「天上圣母」。
《國語辭典》:龙潜(龍潛)  拼音:lóng qián
天子尚未即位的时候。《南史。卷五七。范云传。论曰》:「范云恩结龙潜,沈约情深惟旧。」唐。窦巩 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诗:「当时憔悴题名曰,汉祖龙潜未上天。」
《漢語大詞典》:龙庭(龍庭)
亦作“ 龙廷 ”。
(1). 匈奴 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汉书·窦宪传:“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李贤 注:“ 匈奴 五月大会 龙庭 ,祭其先、天地、鬼神。”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五:“化洽鯷海君,恩变 龙庭 长。西北騖环裘,东南尽龟象。”
(2).借指 匈奴 和其他边塞少数民族国家。 唐 李白 《古风》之六:“昔别 雁门关 ,今戍 龙庭 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枕席间,临寝处,越显的吾当薄倖。万里 龙廷 ,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八地九天之奇兵,祕乎豹略;五行十守之正道,挞此 龙庭 。”
(3).指朝廷。《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敦煌 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 麟臺 早有名。”《英烈传》第六八回:“孩儿应声道:‘万年天子坐龙廷。’” 鲁迅 《呐喊·风波》:“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
(4).隆起的天庭。旧时以为帝王异相。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氏 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按,新唐书作“龙廷”。
《國語辭典》:玉振  拼音:yù zhèn
1.磬声,古代奏乐皆击钟起声,终了鸣磬收音。《孟子。万章下》:「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2.天子的声音。《晋书。卷二。景帝纪》:「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3.比喻文辞铿锵、词藻出众。《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國語辭典》:天坛(天壇)  拼音:tiān tán
1.古代帝王祭天的高台。《宋书。卷一六。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山川群望皆在营内,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
2.地名。位于北平市正阳门外大祀殿之南。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之处。
《漢語大詞典》:亲祠(親祠)
谓帝王亲自致祭。史记·封禅书:“有司与太史公、祠官 宽舒 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於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瘞,而从祠衣上黄。’”汉书·郊祀志下:“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过亲祠,乃用驹,它礼如故。”宋史·礼志三:“王者父天母地,三岁冬至,天子亲祠,徧享宗庙,祀天圜丘。”
《漢語大詞典》:五路
(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輅,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輦车也。”
(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墨子·经说下:“知而不以五路,説在久。”
《漢語大詞典》:乾德
(1).天德;上天的恩泽。晋书·四夷传序:“夫恢恢乾德,万类之所资始;荡荡坤仪,九区之所钧载。”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
(2).帝王之德。 汉 焦赣 《易林·升之艮》:“ 西戎 獯鬻 ,病於我国,扶 陕 之 岐 ,以保乾德。”《三国志·吴志·薛莹传》:“乾德博好,文雅是贵。”
(3).刚徤之德。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体贞刚之烈性,亮乾德之所辅。”
《漢語大詞典》:前旌
(1).帝王官吏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行漏抱刻,前旌载鳶。”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敏树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军,前线。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喻》:“不敢 淮南 卧,来趋 汉 将营。受辞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漢語大詞典》:继明(繼明)
(1).持续不断的光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2).借指皇帝即位。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圣上以继明之初,垂惟新之泽。”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國語辭典》:谏书(諫書)  拼音:jiàn shū
臣子谏诤君上的奏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
《漢語大詞典》:进读(進讀)
在皇帝前朗读诗文。汉书·叙传上:“每奏事, 斿 以选受詔进读羣书。” 颜师古 注:“於天子前读书。” 唐 韦缜 《读春令赋》:“爰奉令以进读,遂授时而发春。”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 邇英阁 进读,与 吕惠卿 争论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