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4  95  96  9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宣命
不王
三田
奏捷
廷对
近密
时王
圣藻
廷试
宫苑
帝祉
皇人
长山
帝则
郎主
《漢語大詞典》:宣命
(1).传达皇帝的诏命。晋书·何曾传:“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2).皇帝的诏命。《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使君蒙詔,一似大杵中心,不感(敢)为(违)他宣命,当时朝现(见),直诣閤门。”《前汉书平话》卷下:“ 吕 女亲手揪妃子髮,至於殿上。 吕 女曰:‘ 刘友 知罪么?尔一者负我,二者违了宣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朝一品衙门用三臺金印……惟宣命之寳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异也。”
(3).宣扬威命。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御僕,宣命周求。”
《漢語大詞典》:不王
谓不来朝见天子。史记·周本纪:“有不王则脩德。”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犹不旺,谓精神萎靡。 明 高攀龙 《三时记》:“ 曙臺 神情不王,谈论不尽展也。”
《漢語大詞典》:三田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孔颖达 疏:“一岁三时田猎。猎在田中,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唐 吕岩 《赠刘芳处士》诗:“悠悠忧家復忧国,耗尽三田元宅火。” 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沈钦韩 注引《玄奥集》:“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 明 宋濂 《傅同虚像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内兮,则游神乎八天。”
《國語辭典》:奏捷  拼音:zòu jié
1.向帝王报捷。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金史。卷七一。斡鲁传》:「斡鲁使使奏捷曰:『赖陛下威灵,屡败敌兵。』」
2.获胜。如:「奏捷归来」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
《國語辭典》:廷对(廷對)  拼音:tíng duì
1.在朝廷中当众对答。《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彤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
2.科举时代,皇帝殿试,称为「廷对」。
《漢語大詞典》:近密
(1).指接近帝王的官职。亦指帝王的亲近之臣。后汉书·袁安传:“以臣尝在近密,识其状貌。” 李贤 注:“近密,谓为尚书郎。”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宋 苏辙 《谢复坟寺表》:“臣早以空疏,叨居近密。”
(2).邻近亲密。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兄 大雅 ,时为黄门侍郎,与 彦博 对居近密,时人荣之。” 胡三省 注:“黄门侍郎居门下省,谓之东省;中书侍郎居中书省,谓之西省,故曰‘对居近密’。”
《漢語大詞典》:时王(時王)
当代的君主。《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孰谓” 汉 何休 注:“欲言时王则无事,欲言先王又无謚,故问谁谓。” 徐彦 疏:“时王,即当时 平王 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岂时王之无僻,赖先哲之长懋。”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时王之制,或损或益,圣人容有不知,故不得不问。”
《漢語大詞典》:圣藻(聖藻)
帝王的文辞。 唐 顾况 《乐府》:“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
分類:帝王文辞
《國語辭典》:廷试(廷試)  拼音:tíng shì
科举时代,会试通过的考生,择优由天子在朝廷亲试。《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聊斋志异。卷八。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國語辭典》:宫苑(宮苑)  拼音:gōng yuàn
宫中种植草木,畜养鸟兽,可供游乐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宫苑失物,唯收得驮物的马,追问马主,捉举子到内侍省勘问。」
《漢語大詞典》:帝祉
上天或皇帝的福祐。《诗·大雅·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郑玄 笺:“帝,天也;祉,福也。”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乃眷北徂,对扬帝祉。”
分類:上天帝王
《漢語大詞典》:皇人
(1).帝王的亲族。穆天子传卷五:“黄之池,其马歕沙,皇人威仪;黄之泽,其马歕玉,皇人寿穀。”
(2).道家称 泰壹氏 为皇人。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三·泰壹氏:“ 泰壹氏 ,是为皇人,开图挺纪,执大同之制,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七:“应须絶巖内,委曲问皇人。”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 皇人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漢語大詞典》:长山(長山)
秦 汉 指帝王陵墓。文选·潘岳〈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 李善 注:“汉书……又曰: 高祖 葬 长陵 。《三秦记》曰: 秦 名天子冢曰长山。 汉 曰陵,故通名山陵。”
《漢語大詞典》:帝则(帝則)
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后汉书·丁鸿传赞:“穆穆帝则,拥经以从。”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为皇太子作》诗:“论思帝则,献纳宸枢。”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接肩对嬉笑,閒閒顺帝则。”
《國語辭典》:郎主  拼音:láng zhǔ
古时边疆民族对其君王的称呼。《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郎主若不信,可要萧芹试其术法。」也作「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