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毛(風毛)
(1).指毛羽随风飞散。 唐 韩愈 《春雪》诗:“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参见“ 风毛雨血 ”。
(2).皮衣襟上和袖口处的装饰性皮毛边。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
《漢語大詞典》:风毛雨血(風毛雨血)
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文选·班固〈西都赋〉》:“颮颮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张铣 注:“风毛雨血,言毛血杂下如风雨。”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侍猎》:“任你穿山搅,这风毛雨血,天数难逃。”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耳后弓弦声霹靂,一片风毛雨血。”
《漢語大詞典》:锦裘(錦裘)
用锦缝制的皮衣。 唐 高适 《部落曲》:“老将垂金甲,閼支著锦裘。”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宋史·王陶传:“ 愚 亟出解所衣锦裘,质钱买酒肉、薪炭。”
分類:缝制皮衣
《國語辭典》:千金裘  拼音:qiān jīn qiú
贵重的皮衣。唐。李白 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分類:珍贵皮衣
《漢語大詞典》:珍裘
珍贵的皮衣。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崇臺非一干,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羣材合构。”
分類:珍贵皮衣
《漢語大詞典》:毳裘
毛皮衣服。 元 萨都剌 《闽中苦雨》诗:“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國語辭典》:玄狐  拼音:xuán hú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毛色深黑,长毛的尖端白色。产于东北,皮可为裘,甚珍贵。
《漢語大詞典》:良裘
(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良裘,王所服也。” 孙诒让 正义:“王所服凡冕服弁服之裘,皆是以尊者所亲御,当择毛物纯縟,人功密致者献之,故称良裘。”
(2).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孔颖达 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辈高超的技艺。 唐 何延之 《兰亭始末记》:“ 右军 亦自爱此书,留付子孙,传之七代孙 智永 ……捨家入道,俗号 永禪师 。禪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 永欣寺 阁上临书。”
《漢語大詞典》:风裘(風裘)
挡风的皮衣。 金 周昂 《寒林七贤》诗:“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
分類:挡风皮衣
《漢語大詞典》:百结裘(百結裘)
有很多补缀的皮衣。 宋 苏轼 《九日次定国韵》:“炯然径寸珠,藏此百结裘。”
分類:补缀皮衣
《漢語大詞典》:絁裘
粗绸皮衣。 宋 陆游 《半俸自戊辰二月置不复言作绝句》:“债券新同废纸收,迎宾仅有一絁裘。” 宋 陆游 《晚步湖堤》诗:“絁裘桐帽野人装,又上湖堤步夕阳。”
分類:皮衣
《國語辭典》:桶子  拼音:tǒng zi
圆柱形的盛物器具,用木头、铁皮、塑料等制成。如:「昨天下雨时屋顶漏水,他拿了个桶子在下面接水。」
《漢語大詞典》:白罽裘
以白色毛织物为面料的皮衣。 唐 杜牧 《偶见黄州作》诗:“朔风高紧掠河楼,白鼻騧郎白罽裘。”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知君不恋南枝久,抛却经冬白罽裘。”
《漢語大詞典》:袒裘
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的不敬之举。左传·哀公十七年:“大子请使 良夫 。 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 杜预 注:“食而热,故偏袒,亦不敬。” 孔颖达 疏:“在君之所,於法唯有露裼衣耳,无露裘之时。今 良夫 为食热之故,偏袒其裘,则并裘亦袒,是不敬也……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漢語大詞典》:文裘
华美贵重的皮衣。文选·曹植〈七启〉:“冠皮弁,被文裘。” 李善 注:“文裘,文狐之裘也。” 李周翰 注:“文裘,鹿裘也。”晋书·束晳传:“耻布衣以肆志,寧文裘而拖绣。” 明 何景明 《七述》:“尔其袭白縠,服文裘,陋黑貂而不御,轻狐白之莫儔。”
《漢語大詞典》:千狐腋
用众多狐狸腋下皮制成的皮衣。 清 孙枝蔚 《留别季希韩同令兄沧苇侍御》诗:“不著千狐腋,便跨千金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