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皮袋  拼音:pí dài
1.用皮革制成的袋子。多用以盛装财物。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文明小史》第四九回:「站起来道:『就放在中间屋里罢。』又打开皮袋,拿出一块洋钱给那差官。」
2.比喻人的躯体。也称为「皮囊」。
《漢語大詞典》:臭皮袋
见“ 臭皮囊 ”。
《國語辭典》:臭皮囊  拼音:chòu pí náng
1.因躯壳内储存了种种不洁的东西,如痰、粪、尿等,故称为「臭皮囊」。比喻人的躯壳。《孤本元明杂剧。女姑姑。第四折》:「终朝填满臭皮囊,何日超凡登彼岸。」《红楼梦》第八回:「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也称为「皮囊」。
2.人的尸骸。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漢語大詞典》:青橐
盛放印信、文书、弓弩等物的青色皮袋。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还值雨又为清道所驻》诗:“皁騶同隼击,青橐似鹰扬。”
《漢語大詞典》:革橐
皮袋子。 唐 林宽 《寄何绍馀》诗:“风波冻马遥逢见,革橐飢僮尚挈行。”
分類:皮袋袋子
《漢語大詞典》:毳囊
皮囊,皮袋子。 前蜀 贯休 《书无相道人庵》诗:“白鹿眠枯叶,清泉洒毳囊。”
《漢語大詞典》:韦当(韋當)
古代行乡射礼时,置于福上用以插箭的皮袋。以红色熟皮制成。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韦当。” 郑玄 注:“交者,象君子取矢於楅上也。直心背之衣曰当,以丹韦为之。” 胡培翚 正义引 郝氏 曰:“韦,皮也;当,中也,与襠通。中衣袴曰襠。两腹如半圜,交处脊起如衣襠,抚矢乘之,则分委两腹,以韦鞔之,如襠衣也。”
《漢語大詞典》:暖水袋
即热水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橡皮袋,装入热水后,可以取暖或用于热敷。 杜鹏程 《延安人》:“她左手提个小包,右手拿个红橡皮暖水袋。”
皮袋
【佛学大辞典】
(譬喻)言人畜之身体也。赵州录下曰:「僧问:狗子还有佛性无?州曰:有。僧曰:既有为什么撞入这个皮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