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血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曰女人血盆经,具名目连正教血盆经。唐建阳书林范氏板本之大乘法宝诸品经咒卷末及诸经日诵,均载此经。惟大藏经录不载。盖是伪造。然今流通颇广也。
盂盆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盂兰盆斋之略。(参见:盂兰盆)。
盂兰盆
【佛学大辞典】
(行事)Ullambana,又作乌蓝婆拿。译曰倒悬。言苦之甚者。玄音应义十三曰:「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拿,此译云倒悬。按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然宗密之盂兰盆经疏曰:「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斯由尊者之亲魂沉闇道,载饥且渴,命似倒悬。纵圣子之威灵,无以拯其涂炭。佛令盆罗百味式贡三尊,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依此则盆之一字为汉语,为救倒悬之苦,盛百味于盆,供三宝,故曰盂兰盆。元照之盂兰盆疏新记上评之曰:「按应法师经音义云:梵语乌蓝婆拿,此翻倒悬,今详乌蓝即盂兰也。婆拿即今之盆也,是则三字并是梵言,但音之讹转耳。疏主且据经文安著盆中之语,故作华言解释。音义则梵言得实,疏家则一往符经,疑故两存,随人去取。」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倒悬,是极苦的意思。
盂兰盆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于佛。佛教于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三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佛祖统纪三十三曰:「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汉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初设盂兰盆斋。
盂兰盆供
【佛学大辞典】
(行事)当日调百味之饮食及百种之器具,供养安居告终之众僧也。供祖先之亡灵及施于饿鬼,非本意也。云栖之正讹集曰:「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日。」
盂兰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盂兰盆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盂兰盆之缘起及修法。各家之注疏如下:盂兰盆经疏二卷,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唐宗密疏,宋元照记。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普观述。盂兰盆经疏孝衡钞科一卷,宋遇荣排。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二卷,宋遇荣钞,坛式附。盂兰盆经疏钞馀义一卷,宋日新录,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明智旭新疏,道昉参订。盂兰盆经疏折中疏一卷,灵耀撰。盂兰盆经略疏一卷,盂兰盆经笺注,丁福保注。
【佛学大辞典】
(行事)盂兰盆之略,(参见:盂兰盆)
盆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盂兰盆会之略称。
慈明盆水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圆禅师,一日于方丈内安一盆水,上横一口剑,下著一双草鞋,横安柱杖而坐。见僧入门,便指,僧拟议,师便棒。见会元十二。
胶盆子
【佛学大辞典】
(譬喻)盛胶之盆,喻文字葛藤。临济录曰:「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
兰盆
【佛学大辞典】
(修法)岁华纪丽曰:「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今俗中元节尚盛行之,亦称盂兰会。参看盂兰盆条。
兰盆会
【佛学大辞典】
(修法)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作盂兰盆会。」唐六典曰:「中尚署七月望日进盂兰盆,杨炯有盂兰盆赋。」翻译名义曰:「盂兰西域之语转,本云乌蓝,此翻救倒悬盆,是贮食之器。三藏云:盆罗百味,式供三尊。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