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094 【介绍】: 宋大名清平人,字彦霖。仁宗嘉祐六年,举明经科第一。调栾城主簿,累知安喜县。哲宗立,以刘挚荐为监察御史,请复差役法,劾罢蔡确、章惇。历侍御史、枢密都承旨、中书舍人等。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刘挚罢相,岩叟连疏论救,被劾为挚党。七年,罢知郑州,徙河阳。卒谥恭简。有《大名集》等。
全宋诗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东南)人。仁宗嘉祐五年(一○六○)进士,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知定州安喜县。哲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左司谏,侍御史。元祐二年(一○八七),改起居舍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不拜,以直集贤院知齐州。四年,权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二六)。进权吏部侍郎、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后知开封府。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七年,罢知郑州(同上书卷四七三)。八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宋史》卷三四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八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辟为属。哲宗初,为监察御史,累上书言役钱、榷盐之弊,论蔡确罪状。迁左司谏兼权给事中,改侍御史,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权知开封府。元祐六年任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后为御史排击,出知郑州。八年,徙河阳,数月而卒,年五十一,谥恭简。绍圣中入党籍。著《》、《》、《春秋传》、《系年录》、《韩魏公别录》(存),有《大名集》四十卷。见《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9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当时。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立,察访江湖,举劾蹇周辅父子所经画江右盐法为民害,建言除额外上供及定役法。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累章劾章惇、蔡卞,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徽宗立,召为侍御史,复极论惇、卞、曾布、蔡京之恶。迁右谏议大夫。崇宁间入党籍,累降职,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卒。
全宋诗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仙游(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宝祐仙溪志》卷四)。历知安丘县,累迁监察御史。哲宗立,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复为监察御史,进左司谏,谪南安军。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继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书)。《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二四○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六年进士,知安丘县,为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进左司谏,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降集贤殿修撰,继又除名徙建昌,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重和二年卒,年七十六,有《谠论集》。见《宋史》卷三四六《陈次升传》,元陈则中《待制陈公行实》(载《谠论集》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景庸。张载门人。为殿中丞,充秦凤、熙河路勾当。陈襄荐之于朝,称其才质俱美,持法端正,可置台阁。
全宋诗
薛昌朝,字景庸。从张载学。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由鄜延经略司勾当公事召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年,知宿迁县(同上书卷二一九)。十年,为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同上书卷二八三)。元丰元年(一○七八)知邠州(同上书卷二九二)。《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薛昌朝,字景庸,河中府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薛田孙,张载门人。熙宁中为大理寺丞、鄜延经略司勾当公事,迁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以论李定忤王安石,降大理寺丞、知宿迁县。后历光禄寺丞、安南道都总管司机宜文字,殿中丞、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元丰初知邠州。见《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七《殿中丞薛君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一九、二七四、二八三、二九二,《宋元学案》卷三一。
唐淑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陵人,字士宪。唐介子。第进士。官殿中丞。神宗初,擢监察御史里行。河北饥,流民就食京师,条三策上之。滕元发为中丞,淑问力数其短,帝以为邀名,出判复州。久之,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黜知信阳军,以病免官。后起知宣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又引疾求外,降监抚州酒税。哲宗立,召为左司谏,以病致仕卒。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唐淑问(?——一○八六),字士宪,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子。第进士,官殿中丞。神宗时擢监察御史里行,后出判复州,久之,知真州,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乞解使事,黜知信阳军。数年起知宣州,徙湖州,入为吏部员外郎,降监抚州酒税。哲宗立,以司马光荐,召为左司谏,寻卒。《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几道。黄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官新蔡令,逢岁凶,赈民全活甚众。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上言开封府当受部民诉常平事,且直贾蕃被诬之狱。历知蔡州、濮州,卒。
全宋诗
黄好谦,字几道,浦城(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神宗熙宁初除监察御史,通判颍州、大名府。哲宗初,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改知颍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黄好谦,字几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除新蔡令。熙宁中,官著作佐郎,登对受神宗与王安石赏识,命编修中书条例。迁太常丞,权监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请,权通判颍州。七年,为河北转运判官,领京西转运使事。元丰中,历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勋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颍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8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希古。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长洲县,有政声。擢大理、鸿胪丞。累拜监察御史,极论章惇、蔡京朋党之奸,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哲宗绍圣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通判温州、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
全宋诗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应天府军巡判官。历成都府教授,知长洲县。哲宗元祐间除开封府推官。绍圣初拜监察御史。谪监滁州酒税,改通判温州。徽宗立,提点永兴路刑狱公事,改通判郓州。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东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年十四,入太学。熙宁六年第进士,选成都府教授。知长洲县,有政声。元祐初,擢大理、鸿胪丞,历太常博士、宗正丞、开封府推官等职。绍圣初,拜监察御史。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谥敏节。著有《常谏议长洲政事录》一卷。《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0—1127 【介绍】: 宋楚州山阳人,字取道。第进士。累官尚书郎。擢御史,首论在廷大臣,草具将上,蔡京遣所亲讽“慎勿言,当以此位相处”,不答。出知扬州,寻改明州。徽宗大观元年,由显谟阁待制知密州,特责授衡州司马,新州安置。官至中书舍人。有《摭史》、《周书》、《方言》。
全宋文·卷二五九四
王资深(一○五○——一一二八),字取道。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第进士,尝为监察御史。忤蔡京意,出知扬、越、密州。大观初责授衡州司马,新州安置。后复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元年卒,年七十八。著有《摭史》四卷、《周书》及《方言》二十卷。见《道乡集》卷一七《王资深除监察御史制》,《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宋史》卷二○七,《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满中行,字思复,金乡(今属山东)人。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以国子监直讲、著作佐郎擢馆阁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年,权监察御史里行(同上书卷三○二)。五年,知无为军(《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三七)。七年,知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明州(同上书卷三七六)。有《昌邑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清乾隆《金乡县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一八三○
满中行,字思复,昌邑(今山东昌邑)人。治平中举进士,元丰二年,以国子监直讲、著作佐郎为馆阁校勘,次年迁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又明年,直集贤院,兼侍御史知杂事。元丰五年,出知无为军,寻知相州。元丰八年,以司封郎中为起居郎。元祐元年四月,迁直龙图阁、知明州。著有《昌邑集》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四、三七六及《渑水燕谈录序》、《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进士。神宗熙宁二年,为监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与面奏事反复不一,贬知上元县,累迁提举两浙常平。元丰二年,入为集贤校理,参与修定《说文》。哲宗元祐七年,历秘书少监,迎伴辽使。以御下苛刻,为军吏刃伤,出知济州。绍圣二年,复入进秘书监。三年,知明州。时人以其善交结要人子弟,称为“衙内钻”。
全宋诗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属山西)人。未冠举进士。后擢监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县,迁湖南转运判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贬知高邮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九)。于提举两浙常平时入对论字学,留为资善堂修定《说文》官。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间历吏部郎中、卫尉少卿,卫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沧州。五年,入为秘书少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济州,再入进秘书监,拜集贤殿修撰。绍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八),卒于任。《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进士第,王安石引入条例司。熙宁中擢监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县,迁湖南转运判官,由司农丞提举两浙常平。元丰初神宗与论字学,留为修定《说文》官,为礼部员外郎。元祐间历吏部郎中、卫尉少卿,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寿州、济州。以太常少卿召,进秘书监,拜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结交要人子弟,有「衙内钻」之称。《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汝贤,字祖禹,世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仪徵)。汝明兄(《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元丰七年(一○八四)由监察御史进侍御史知杂事,由言事失当,出知信阳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由右司郎中加龙图阁直学士为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七五)。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七
张汝贤,字祖禹,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仪真(今江苏镇江)。熙宁六年进士。元丰七年由监察御史为侍御史知杂事,寻坐言事失当,落侍御史,知信阳军;次年擢吏部郎中、察举福建路盐法、右司郎中。元祐初为直龙图阁、江淮等路发运使、左司郎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三四七、三五四、三五八、三五九、三七五、四○六,《宋史》卷三四八《张汝明传》,顺治《吉安府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 【介绍】: 宋高邮人,字伯易。崔希甫孙。口吃,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欧阳修得其所作《感山赋》,示韩琦,琦上之英宗,授国子直讲,不就。王安石当国,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安石延与语。召对,擢光禄丞,知阳武县。寻荐为御史。后历兵、礼部郎中,知颍、润、宣、通四州。致仕卒。
全宋诗
崔公度(?~一○九七),字伯易,高邮(今属江苏)人。以父荫为三班差使。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授和州防禦推官,充国子监直讲(《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五)。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知阳武县。九年,自馆阁校勘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七七)。元丰元年(一○七八),同知礼院(同上书卷二九二)。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润州。绍圣二年(一○九五),知宣州。四年,知通州,请管勾崇禧观,寻致仕,卒(同上书卷四六五、四八四、四八九)。有《曲辕集》四十篇,二赋百咏(明嘉靖《惟扬志》卷二二),已佚。《宋史》卷三五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三
崔公度(?—一○八九),字伯易,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用父任,补三班差使。治平二年授和州防禦推官、充国子监直讲,以母疾辞。王安石当国,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召对,进光禄丞,知阳武县。熙宁六年,充馆阁校勘。九年,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元丰初,为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除礼部郎中。元祐六年,充徐王府侍讲,闰八月,出知润州。八年,加直龙图阁,改知宣、通州。绍圣四年七月,管勾崇禧观,寻致仕。八月卒。《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中叟,号戏鱼翁。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元丰八年以黄履荐,为殿中侍御史。哲宗元祐初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阴附蔡确,罢官谪居新淦。善书法,摹古帖极得其真。有《法帖释文》。
全宋诗
刘次庄,字中叟(《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长沙(今属湖南)人(《瀛奎律髓》卷三八)。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赐同进士出身(同上书)。元丰八年(一○八五)为殿中侍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三六八)。二年,除名勒停(同上书卷三九六),寄居新淦,筑戏鱼堂(《书史会要》卷六)。有《戏鱼堂法帖》十卷,并自为释文(《舆地纪胜》卷三四)。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君表。九岁举童子,赐出身。英宗治平间进士。神宗元丰中为御史里行,与李定、舒亶论苏轼,得五品服,领三班院。擢侍御史知杂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职,铨拟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终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诗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用荐为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知审官东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书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历知洪州、饶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书卷五○七)。《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临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岁举童子,赐出身,复中治平进士第。元丰元年六月,以蔡确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贤院,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七月,除宝文阁待制、权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审刑东院。四月,试吏部侍郎。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举崇福宫,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寻移饶州,诏提举洞霄宫。后历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伯修,号闲乐。神宗熙宁间进士。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上言时政,帝善其言。以反对进士习律,出知宿迁县。哲宗元祐初,用苏轼荐,为秘书省校书郎。徽宗立,拜殿中侍御史,上疏为司马光讼冤,又论蔡京等为国之深患,请逐之于外。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籍,监衡州酒税,又削官置郴州。与陈瓘齐名,时号“二陈”。有文集。
全宋诗
陈师锡,字伯脩,时称閒乐先生(《庄简集》卷一六《閒乐先生奏议序》),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民国《建阳县志》卷七)。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加秘阁校理,提点开封县镇。罢知解州,历知宣州,苏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俄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籍安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三一
陈师锡,字伯修,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熙宁进士。调昭庆军掌书记,郡守苏轼器之,倚以为政。知临安县,为监察御史。出知宿迁县。元祐初,以苏轼荐,入为秘书省校书郎,迁工部员外郎,加秘阁校理,提点开封县镇,罢知解州。以考功员外郎知宣州、苏州。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改考功郎中,出知颍、庐、滑三州。坐党论,监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61—约1115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国佐,原名公辅。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历任州县官,善治狱。召为宗正寺主簿,请徽宗纳谏。徽宗大观二年拜御史中丞,连上章劾蔡京,建议省冗官。进兵部尚书兼侍读,谏花石纲,请与民休息。出知扬、襄州。蔡京再相,罗织其罪,责为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逾年,遇赦归。
全宋诗
石公弼,初名公辅,字国佐,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明万历《新昌志》卷一○)。徽宗大观中累官御史中丞,劾蔡京,京罢,除兵部尚书兼侍读。出知扬州,移襄州。京再辅政,罗致其罪,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责授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未几,以皇太子赦提举崇道观,卒,年五十五。《东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三七
石公弼,初名公辅,字国佐,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元祐六年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改左司谏,迁侍御史。大观二年拜御史中丞,劾蔡京罪恶,章数十上,遂罢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四年,出知扬州,徙襄州。蔡京再相,责秀州团练副使,台州安置。后遇赦归,卒年五十五。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东都事略》卷一○五,《嘉泰会稽志》卷一五,《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国佐。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初名公辅,累迁述古殿大学士、兵部尚书。